学术投稿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黄建华;蒙世庭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甲肝疫苗, 流行病学研究, 传染性肝炎, 卫生水平, 上海地区, 进展综述, 环境卫生, 小规模, 高流行, 感染者, 发病率, 大流行, 传染病, 病死率, 死亡, 控制, 接种, 国家
摘要: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肝是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有关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之一[1].我国是甲肝的高流行国家,但各地存在差别.1988年1月,上海地区曾暴发大规模甲肝流行,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1万余例,死亡11人[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甲肝疫苗的推广接种以来,全球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降低[3],甲肝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小规模流行仍不断发生.本文将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的健康效果.深圳市福田区已在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现有120名居民加入卫生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在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危险性的基础上,通过膳食和能耗管理,全面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使用者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者:林中;潘建清;曾念彬;于小岑;林惠玲;王焕玲;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胰岛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凋亡发生的分子基础与解析

    目的 观察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胰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因子与氧化-抗氧化因素变化,以阐明胰岛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胰岛保护策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15例人胰腺,进行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梯度离心分离胰岛,在此过程中取材,采用TUNEL法进行胰岛细胞凋亡检测,胰腺或胰岛组织中TNF -α、IL-8、IL-1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法检测,而组织中SOD与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同时进行HE染色、双硫腙染色观察胰岛及胰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在人胰腺灌注与消化过程,形态学观察发现胰岛周围组织疏松以及部分胰岛结构的损害,有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伴随较高水平的TNF-α、IL-8、IL-1以及MDA出现,在灌注前、灌注后与消化中均显著高于胰岛分离后的水平.结论 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胶原酶灌注以及消化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提示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抗氧化可以作为胰岛保护策略切入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曹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按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1年湖南省93个县(区)2006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 4012份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40.28%,不同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枯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优于丰水期(P<0.001),菌落总数与浑浊度呈正相关.结论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应完善水质净化工艺,加强水厂卫生管理,提高水源防护力度,同时在农村进一步普及卫生健康教育.

    作者:陈帅;吴传业;黄涛;胡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0年安化县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安化县2010年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44例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咽痛、发热、乏力、头痛.住院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6岁.患儿的住院高峰集中在1月份和11月份,以冬春季节为主.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甲型流感的流行状况,防止其暴发流行.

    作者:田灿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APK通路对急性冷暴露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15℃急性冷暴露4h及室温复温24h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体重(230±10)g,随机平均分为室温对照组(n=3)、冷暴露组(n=3)和冷暴露并复温组(n=3).观察每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增殖水平及MAP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 冷暴露4h导致大鼠中心体温显著降低(P<0.05),复温24 h后,中心体温恢复至冷暴露前水平;大鼠下丘脑Ki67表达水平和JNK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h后下降至基线水平.ERK2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 h后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冷暴露引起的中心体温下降导致大鼠下丘脑增殖活性增加,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陈迎雷;王基野;黄冠鹏;戴鹏;付中伟;张文斌;陈耀明;郑刚;柯涛;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预防和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后患者预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调节.方法 选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6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65)给予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ESCA及F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志芳;唐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68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意义,以及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方法 将社区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4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两周后统计并对比两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结果 对照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仅39人知晓,知晓率为46.3% (39/84),观察组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92.6% (78/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82,P<0.01);1年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健康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与日常护理常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健康度,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及解决方法探讨

    目的 分析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其解决方法,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问题提供改进依据,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信息准确.方法 按照《湖南省2011年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漏报调查方案》方法和内容,对辖区内4家县级医院和20家镇级医院开展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根据自行设计“法定传染病漏报问卷调查表”对该24家医院的疫情报告员、门诊医师、住院部医师及医技科医技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21.74%,县级为6.50%,镇级为34.89%;诊治医生未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漏报的主要原因占92.31%,其中诊治医生怕麻烦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47.50%,医院不重视相关科室无报告卡占29.17%,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未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20.83%.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报病责任感,增强医务人员报病自觉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有效的办法.

    作者:方虹英;唐悃;许伦红;唐亚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离子色谱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价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氟乙酰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含氟乙酰胺)离子色谱测定法》,应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该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检验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3 mg/ml.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能较为直观了解测试条件,建立分析方法能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用测量不确定度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可行性评估.

    作者:胡培勤;赖少阳;熊敏;冯奋栋;张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第一医院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日-2010年7月20日本院临床送检的痰、伤口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培养的资料,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Kirby- Bauer)法,严格按照CLSI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 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486株.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其敏感率均不到50%;β-内酰胺类及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其耐药率明显上升,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则敏感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舒普深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率,其敏感率高达95.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由于临床大量应用,明显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袁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成年女性饮茶习惯与骨质疏松患病率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理1996年11月- 2001年3月期间长沙马王堆等社区2 185名28~91岁健康汉族成年妇女骨密度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饮茶习惯组骨密度均数进行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饮茶组女性多部位骨密度较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均降低(P<0.05),且大量饮茶组较中量组骨密度降低;饮茶组成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饮茶组骨质疏松发病率较总体人群、不饮茶组均升高[(OR值分别为1.43(95%CI:0.62~2.24)、2.36(95%CI:1.64~3.09)];且随饮茶量增高骨质疏松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女性饮茶者骨密度较不饮茶者显著降低,且随饮茶量的增加骨密度下降有一定线性趋势;且通过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分析看,女性饮茶者较不饮茶者显著升高,且随饮茶量的增加患病率升高.

    作者:王小红;曾莎;谢辉;罗湘杭;廖二元;伍贤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GEX - 4T -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对重组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菌体蛋白,凝胶密度扫描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结果 正确构建了pGEX-PPE60融合表达载体,载体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约为70kDa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0%.该融合蛋白能与GST抗体产生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GST - PPE60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PPE60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志红;朱琰;李仁德;庄玉辉;程小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南省疟疾发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目的 研究湖南省1983 - 1992年疟疾发展演化模型.方法 利用基于重心模型的时空演化模型定量化表达方法,并以发病空间分布数据为权重,通过计算每年度疟疾重心坐标,生成疟疾重心转移曲线,从而定量地表达湖南省疟疾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分析得出了全省10年间疟疾演化转移过程曲线,大致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疟疾演化过程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空间尺度无关.

    作者:殷俊华;曾绍琴;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宝鸡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 - 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高,为24%;2011年检出率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 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作者: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迈瑞BC-5380血细胞分析仪两项研究性参数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迈瑞BC - 5380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异常时在过筛复检中的指导意义及两项参数的报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收集本院441例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以显微镜法的结果为标准把441例异常结果分成七种类型,分别进行探讨.结果 第一种类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149例用BC - 5380检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5380检测数值x=9.8%,SD=7.3,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6.5%,SD=6.5,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BC5380检出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9.8%;第二种类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或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同时增高.79例用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 5380检测数值-x=6.6%,SD=4.0,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15.3%,SD=10.4,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92.5%;第三种类型:24例患者因淋巴细胞比值减低:-x=8%,异常淋巴细胞显示***;第四种类型:2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比值减低:-x=7%,巨大未成熟粒细胞显示***,以上两种类型都是由于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太低,不需复检;第五种类型:30例患者因白细胞数值太低:-x=1.0×109,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这30例患者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后,镜检偶见原始和幼红细胞,需显微镜复检;第六种类型:60例血液病患者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分类原始幼稚细胞平均值大于36%;第七种类型:72例患者因为干扰导致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法分类正常,72例患者中18例全血模式改成稀释模式进样可以分类.结论 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灵敏度差、特异度好;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好、特异度差.联合观察这两项指标是异常标本过筛、复检的关键性参数.本研究为针对BC- 5380的复检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小斌;朱海兵;郭威;贺菊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胱抑素(Cys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尿微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CysC水平较依那普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有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作者:全昌发;陈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海洛因成瘾患者出所前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吸毒史、心瘾状况、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宣传的状况,随访患者出所后6个月是否入组MMT,将结果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出所198人,2009年1-12月期间出所200人,追踪6个月,结果入组MMT患者53人,成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宣传情况、年龄段、居住状态、家庭关系、生育史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人组MMT.单身的病例较在婚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609.03,接受宣传的病例较未接受宣传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14.92;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进入MMT的OR值为0.50,独居者对与父母、妻儿同居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5,家庭关系紧张者对关系一般、融洽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6,未生育者对生育者进入MMT的OR值为0.18.结论 强制戒毒期满出所的海洛因成瘾患者在婚、未接受专业宣传、年龄大、独居、家庭关系紧张、未生育者,不容易进入MMT治疗.MMT门诊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患者出所后的参治率,让患者接受专业的MMT宣传、让患者与亲人同住、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等,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

    作者:傅志勇;吴英;朱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邵阳市631例危重孕产妇病因及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邵阳市危重孕产妇的病因分布、医院分布及转诊情况等,为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总结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邵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发生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案例6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抢救危重孕产妇案例中前3位病因为产科出血(61.5%)、妊娠高血压疾病(21.2%)、心衰(3.9%).②直接产科原因540例,占85.6%,间接产科原因有91例,占14.4%.直接产科原因中宫缩乏力184例,占47.4%,中央型前置胎盘147例,占37.9%;间接产科原因中心脏病25例,占27.5%,重症肺炎12例,占13.2%.③抢救医院以市级三级医院为主,占46.0%,其次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占27.3%.④危重孕产妇中59.0%为流动人口,75.4%为计划外妊娠.⑤转诊一次病例占29.3%,转诊两次病例占11.9%.转诊病因主要为间接产科原因,占53.9%.抢教成功631例,成功率98.4%.结论 保持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重视产科出血的防治,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妊娠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及高危、贫困救助,发挥市县两级产科急救中心的抢救优势,是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秋蓉;宁美华;张晔;唐诗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某企业球类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付必惠;潘健;黄宏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