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兰;黄竹林;单飞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在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利用深圳沙井街道2006年1月-2011年6月的肺结核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采用2011年7-12月的月发病率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建立的ARIMA(1,0,0)(1,1,0)12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对2011年7-12月发病率的预测值基本符合实际发病率的变动趋势.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短期内肺结核发病率的变动趋势.
作者:郑磊;刘德坚;许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流术后即时上曼月乐后的避孕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取689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8例,对照组261例,其中两组中分别有41例和27例月经过多者.观察组患者在人流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患者即时放置带铜避孕环,10个月后对所有妇女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比较两组中月经过多者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绝经综合征和闭经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而带器妊娠率、不规则出血率、脱落和下腹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较多者在两组中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比较:观察组不规则出血率和下腹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带器妊娠率、绝经综合征、脱落和闭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的避孕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人流术后比较安全和高效的避孕方法.
作者:段洁;郎雁;孙冬岩;熊俊;王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评估麻城市2011年健康人群中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人群血清480人份,分为六个年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百日咳IgG、白喉IgG和破伤风IgG.结果 百日咳IgG、白喉IgG和破伤风IgG保护率分别为21.04%、73.33%和67.71%.3~6岁与7~14岁白喉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0%和76.67%,两年龄段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P<0.01);3~6岁与7~14岁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3.33%和66.67%,两年龄段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1).结论 麻城市人群中百日咳抗体水平较低,6岁以后人群中白破抗体水平下降明显.
作者:喻同琦;占建波;徐胜平;熊进峰;李文桥;丁晓莉;董少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砷中毒心肌损害中的超声监测指标,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3例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Tei指数超声资料,按照《超声医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53例砷中毒者Tei指数异常22例(41.5%),正常体检者Tei指数异常3例(10%).结论 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可引起心肌Tei指数异常,为保护职业人群身体健康,建议砷中毒患者注意心脏的损害.
作者:李海霞;赖燕;肖耀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肠道病毒71型强神经毒分离株VP1蛋白,为抗体制备和病毒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出病毒VP1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IPTG诱导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果 重组质粒在1 mmol/L的IPTG 37℃诱导6h后可诱导表达得到约33 KD的蛋白,且表达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VP1蛋白特异性单抗和His蛋白单抗验证了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论 获得特异性的EV71病毒河南分离株VP1蛋白,可用于开发病毒诊断试剂盒.
作者:胡燕;白冰珂;沈宏辉;侯俊;高蓉;罗声栋;貌盼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儿科患者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及基因型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分析2011年1-12月解放军第174医院儿科住院患者中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并采用特定引物PCR扩增的方法进行ESBLs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2011年全年共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89株,阳性率为19.73% (189/958),药敏结果显示除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类、头霉素类抗生素等不同程度敏感外,其余抗生素均耐药;基因亚型主要为CTX-M-13,还有TEM型.结论 厦门地区儿童患者产ESBLs情况较为严重,应尽量避免不适当地应用三代头孢菌素、长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等.一旦发生感染,应有针对性地选用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等使感染得以控制.
作者:张玲;陈云;王厚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疗法以及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除或改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消除或改善患儿症状,减少治疗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花费,提倡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夏琼;李彩霞;莫洲欢;徐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分别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分析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总体得分为(66.73±11.52),社会支持总分为(36.28±5.32),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697,社会支持变异的16.1%与生存质量有关,生存质量变异的27.2%与社会支持有关.结论 社会支持是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其充足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主观感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蓉;向莹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新型呼肠病毒主要抗原蛋白的编码基因S1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对其在原核细胞内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将S1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PLS,通过IPTG诱导,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酶切分析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 和Western-blot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诱导后1~5h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其中以5h的蛋白表达量大,且表达的目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 通过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可使目的蛋白σ1得到诱导表达,为后续抗体制备及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白冰珂;胡燕;侯俊;沈宏辉;陆日北;罗声栋;黄维芝;柴艳涛;貌盼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纳豆激酶胶囊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 纳豆激酶胶囊小鼠经口MTD> 8.0 g/kg· 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检测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纳豆激酶胶囊是安全的.
作者:付玉生;李永利;张焱;王海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据中探讨不同模拟条件x2检验结合错误发现率(FDR)筛选SNPs位点的适用条件.方法 依据2009年2月发布HapMapⅢ期美国犹他州北欧和西欧后裔人群22号染色体前5000个SNPs数据,采用HAPGEN2模拟病例对照数据,运用Haploview4.2筛选标签SNPs(TagSNPs),比较不同模拟条件筛选致病SNPs的正确率.结果 相对危险度(RR)获取方式无显著差异;3种遗传模型均表现正确率随RR值增大而增高,RR相同时,加性模型正确率高,显性模型次之,隐性模型低;加性模型RR>2.2、显性模型RR>4和隐性模型RR>5时,正确率超过60%.结论 x2检验结合FDR在加性模型效果佳,实际科研工作需依据目标疾病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适合x2检验结合FDR方法.
作者:郑娟娟;孙远洁;李昂;温琪;佟海龙;刘艳;赵晓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ICU病房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ICU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医务人员65人次,对其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ICU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65人次医务人员中41.54%感染原因为空气污染,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感染;其次是手污染,占29.23%;再次为锐器伤所致感染,为16.92%.皮肤黏膜暴露与其他原因所致院内感染分别为7.69%和4.62%.结论 预防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感染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臧奎;尚福泰;章向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常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报告AEFI个案1 997例,涉及疫苗32种,其中报告多的是无细胞百白破(DPT)疫苗(24.79%).各年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的AEFI占57.84%.反应发生在接种后0~1d的占89.23%.一般反应多占81.62%;其次为异常反应占15.77%.临床诊断发热/红肿/硬结多,占74.06%;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占13.52%.结论 常州市AEFI监测敏感性虽逐年提高但仍然较低,全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社会上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培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AEFI补偿机制.
作者:卞琛;林琴;韩长磊;凌良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为深入规范开展抗病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下载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历史卡片,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表及随访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42.33±112.71)个/μl,治疗12个月,治疗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为(308.23±162.58)个/μl,治疗3、6、9和12个月与治疗前CD4+检测结果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6个月后,有128例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其中82.0%的病例病毒载量计数下降到检测不到水平.结论 长沙市艾滋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治疗效果明显,病例状态持续稳定.
作者:李叶兰;黄竹林;单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评价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10年)实施效果,为该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 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为依据,收集该省规划终期评估资料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73.12/10万逐年开始平缓下降,到2010年降至55.6/10万,平均每年降幅为3.99%,患病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趋势;(2)提高患者发现力度,2002-2010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150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04566例;(3)获得患者高治愈率,2002-2010年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92.91%;(4)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9年间全省共减少了肺结核患者死亡41729人,避免了新发患者数76303人,共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约5198万元,挽回了约71.97亿元的社会经济价值.结论 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取得显著成效,但要保持现有的成果,确保云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任务仍十分艰巨.
作者:王芸;许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前后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 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凝血指标APTT、Fib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16例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中30例肝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38.2±13.3)岁,发病前为健康者110例,治愈好转率89.66%.主要为急性起病(86.21%),症状以发热(42.24%)、乏力(62.93%)、纳差(54.31%)为主,体征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40.52%)、脾大(18.10%)、肝大(14.66%)、淋巴结肿大(13.79%).肝功能指标以ALT、AST、GGT及LDH异常为主,黄疸型肝炎TBIL及TBA明显升高.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点灶状坏死,色素颗粒沉着,可见吞噬色素的Kupffer细胞,汇管区轻微扩大,偶见巨细胞包涵体.结论 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多为急性,预后较好,少数慢性化,严重可发生肝衰竭.其临床表现多样,结合病理特点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臧红;朱冰;游绍莉;荣义辉;张爱民;刘婉姝;辛绍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经宫腔镜下切除及术后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于术后7~10 d放置曼月乐.所有患者随访满2年,患者月经模式改变,月经过多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值明显升高,手术前与手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病例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宫腔镜下切除及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肯定,可抑制子宫内膜增长,随访无复发病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儿童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5~6岁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两组家长参与教育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检验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和行为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口腔临床应用中可行、有效,有利于患者对龋病知识的掌握和建立有效的口腔保健行为.
作者:黄小兰;周佳;高姗;莫梦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HIV抗体筛查(ELISA)阳性标本进行确证试验(WB),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不确定结果的抗体进展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的方法和要求,对284例HIV抗体筛查(ELISA)阳性标本采用WB进行确证,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284例(ELISA)阳性标本中,228例确证(WB)HIV阳性、41例不确定、15例阴性.41例不确定经后续复查25例进展为确证阳性、其中20例在四周内进展为阳性.结论 s/co值>6.0以上的阳性标本,确证阳性率明显增高;不确定结果的复查可根据受检者的高危行为提前进行.
作者:王中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