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凤
目的:分析头孢类菌素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情况,为头孢菌素抗生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有效建议.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出具的头孢类菌素抗菌药物处方中抽选500份展开分析,并总结这类抗生素药物在本院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结果:500份药物处方中,口服型药物应用所占比例为72.0%,针剂型药物应用所占比例为28.0%;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率分别为24.0%、48.0%、22.0%、6.0%,可见口服型药剂应用率要比针剂型应用率高,第二代药物的应用率高于其他三代,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是本院临床中常用的类型,其中以第二代药物的应用率高,总体基本属于合理范围,但是这类药物的用药起点依旧存在较高的现象,因此还需加强临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詹家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者服药依从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及相关性.方法:抽取河南省开封市9个社区399例老年慢性病共病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者服药依从性总分为66.40±9.5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为38.24±6.76,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调节痛苦/沮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服药依从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关注共病者情绪自我调节,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姚媛英;憨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探讨,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改良口腔护理后,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侯积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誉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17年3月6日8时35分一市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某小学保健老师电话报告,称该校一(2)班有多例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市中心卫生院防保人员即到现场调查处置,县疾控中心也到现场指导防控工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和娟;金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术中对腹腔进行探查并将脓液、渗出液完全吸净,提拉阑尾并将系膜显露,应用可吸收结扎钉夹夹闭系膜后电凝钳将断并对阑尾根部夹闭剪刀离断后电凝残端处理,必要时留置引流管.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62.07±1.5)min、(17.11±5.6)ml、(19.96±7.3)h、(5.38±1.9)d、(2.24±0.8)d;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无一例出现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阑尾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视野好、创伤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但术后腹腔镜下对阑尾显露时,需要医师具备熟练的缝合结扎操作技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杨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有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3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Barthel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作者:李苗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从病例库调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录的80例儿童肺结核药物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普通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统计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儿童肺结核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为主要表现,本次患者均采用CT诊断治疗.对照组痊愈显效30例,痊愈显效率75%,观察组痊愈显效39例,痊愈显效率97.5%;观察组并发症8例,发生率20%,对照组并发症1例,发生率2.5%;以低热、咳嗽、咳痰、胸闷等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儿童肺结核会引起多种症状,用药后治疗是临床康复重点,针对性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荣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医“治未病”思想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贫血诊断与鉴别中应用血液检验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究血液检验的价值,希望能为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01 日-2017年06月01日进行血液检验的缺铁性贫血56例病患(第三组)和地中海贫血51例(第二组)病忠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同时间段进行检查的50例健康人群在纳入研究(第一组),所有参与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对RBC/MVCV、RDW、RBC、MCH、Hb、MCV等指标展开相应的分析.结果:在血液检验中,第三组病患的MCV、RDW、MCH三项指标均高于第一组,而RBC、RBC/MVCV、Hb三项指标低于第一组,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数据进行梳理对比,相关数据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贫血的诊断之中,对于血液检验中的多项指标可作为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不仅仅检验过程十分便捷,还能够提升临床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60例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受试者,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综合性护理策略.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主要出现了肢体麻木、眼睑水肿等手术并发症,观察组共1例,对照组8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率以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急性脑外伤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2016年乌当区8~10岁儿童进行尿碘和碘盐检测,掌握人群盐碘、尿碘水平,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乌当区辖区范围内,随机选取202名8~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尿碘和碘盐进行检测.尿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盐碘检测采用氧化还原法测定.结果:乌当区8~10岁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尿碘中位数为191μg/L,100μg/L以下的比率20.3%,100μ g/L及以上的比率为79.7%.8岁儿童尿碘合格率为76.5%,9岁儿童尿碘合格率为80.9%,10岁儿童尿碘合格率为81.8%.2016年共检测儿童家中食用盐202份,碘含量<5mg/kg的食盐样品份数6份,5~20mg/kg之间180份,20~50mg/kg之间196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7.1%.结论:根据2016年乌当区8~10岁儿童碘缺乏病监测结果,现如今,乌当区合格碘盐食用率较高,并且儿童尿碘合格率达到79.7%.由此可见,乌当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依然还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不断改进工作,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增强宣传力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明确意识到碘缺乏病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白奇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早期宫内外孕鉴别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宫外孕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设置为观察组,另48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使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使用经阴道超声能够取得相比经腹部超声明显更佳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何跃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初产妇分娩中责任制助产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分47名初产妇为2组,22例展开常规助产护理为一般组,25例展开责任制助产护理为责任组,对比2组分娩方式、产程进展的情况.结果:责任组96.00%自然分娩,相较于一般组的81.82%显著较高,且责任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显著较一般组短,P<0.05.结论:对初产妇展开责任制的助产护理可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升,并使产程缩短,使产妇痛苦得以减轻.
作者:高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闭孔疝是罕见的腹外疝,因其解剖结构特殊,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闭孔疝病例,就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期临床医师和影像诊断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治疗,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旺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因子NO、IL-17和HS-CRP水平在牙髓炎诊断及根管治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来我院就诊的104例牙髓炎患者为患者组,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同期收集104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研究组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分次性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NO、IL-17和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较健康组人群的血清因子NO、IL-17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清因子NO、IL-17和HS-CRP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因子NO、IL-17和HS-CRP在牙髓炎患者辅助诊断及根管治疗疗效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英;杨立静;王丽娜;王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治疗抑郁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伴失眠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帕罗西汀与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对比两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PSQI评分等.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PSQ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伴失眠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冉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已开展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检测流程是否合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EI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对梅毒的检测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进行确认,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时阳性标本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对1200例门诊和住院标本检测中,TRUST阳性238例,TPPA确认阳性142例,CLEIA阳性263例,TPPA确认阳性240例;阳性率分别为19.83%,21.91%,20%,TRUST的灵敏度为59.17%,特异性为90.00%,CLEIA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60%,TRUST与TPPA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LEIA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EIA法检测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对临床大量标本的初筛;TRUST法可用于标本的初筛及治疗疗效观察、复发和再感染监测;TPPA法用于对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和医生对报告的等待时间.
作者:崔智威;刘科;杨阳;向尹;纪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治疗在急性半卵圆中心梗塞患者中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32例急性梗塞患者,并经MRI证实为半卵圆中心急性梗塞.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临床治疗及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患者施以强化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半卵圆中心梗塞患者中,采用强化康复治疗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而且对罹患该种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明显.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与措施.方法:以我中心2015年7月~2016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人员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员均100例.其中,对照组人员进行常规体检,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对体检人员进行医疗评估、诊断与辅助检查,观察与比较分析两组人员自身群面健康了解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与自身健康全面了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员而言,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不仅可以使患者掌握自身的情况,还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健康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