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庭华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其中,4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9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阳性者36例单支病变中10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出现14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患者心电图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假阴性与假阳性率均较高,临床诊断中应对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患者的确诊.
作者:聂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筋膜室压力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在急性骨筋膜综合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此次依不同诊断方式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骨筋膜综合症患者4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临床表现诊断,观察组用筋膜室压力监测+临床表现诊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筋膜室压力监测+临床表现(观察组)诊断急性骨筋膜综合症符合率高于单纯临床表现(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室压力监测+临床表现可有效诊断急性骨筋膜综合症患者,诊断符合率高,可有效避免患者病情误诊,值得临床上广泛用来诊断急性骨筋膜综合症患者.
作者:梁维平;张治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患者在接受腹部外科手术之后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所接收的100例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00例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外科手术术后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在术后患者刚清醒阶段,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并无明显差异,即P>0.05.在术后24h,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腹部外科患者而言,有效的使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是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作者:段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作者:彭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治疗时,应用动力髋螺钉加子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1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加子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讨论:相较于动力髋螺钉加子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安全性高.
作者:郭建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靶控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前后对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按靶控舒芬太尼输注效应室浓度0.lng/ml(Sl组,n=15),0.2ng/ml(S2组,n=15),0.3ng/ml(S3组,n=15),0.4ng/ml(S4组,n=15)随机分4组,所有患者免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后实施麻醉,麻醉诱导按各组剂量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在舒芬太尼达到目标剂量后靶控丙泊酚,以0.5ug/ml递增直至CSI值在45-50之间,给予肌松剂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和CSI值.结果:各组血压波动范围(插管后平均血压减插管前平均血压)S1组与S3和S4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波动范围S4组与S1组、S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SI波动范围(插管后CSI值减插管前CSI值)S4组与S1组、S2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舒芬太尼0.3ng/ml以上时可明显减轻全麻下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可以减弱伤害性刺激在大脑皮层的反应.
作者:王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病因,并且对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188例患者的病因分析,实践证明,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围生因素、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母乳性黄疸、早产儿、其他因素.其比例为25.4% 、21.2% 、20.7%、17%、9.3%、6.4%.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有效人数186例,总有效率为98.9%.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机制复杂,要对病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尽快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让患儿尽快康复,减轻家长医疗负担.
作者:陆国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于2016年5月随机选择我院8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所选85名护理人员中,24名(28.24%)曾发生针刺伤,分离针头清理废物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环节,其次是输液后拔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高,副主任护师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低.结论:针对针刺伤事件,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使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
作者:吴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腹膜透析患者114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7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过渡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7例),选用我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对腹膜透析的知识掌握情况,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推动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贾君慧;解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LA分级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级,深入分析患者的内镜表现以及感染情况和一些临床症状.结果:87例患者为A和B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1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C和D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23例女性患者,77例男性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20.0%,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女性患者显著低于男性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需对临床症状引起重视,及时诊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杏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地区650家基层医疗机构,对电脑终端数量、接受过信息化培训的人员数量、应用系统建设和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电脑终端数量为0的分别占0.00%、0.00%、71.25%,1~5的分别占28.57%、7.78%、24.23%,6~10的分别占据42.86%、7.78%、3.25%,>10的分别占28.57%、88.89%、1.27%;接受过信息化培训的人员数量为0的分别占28.57%、3.33%、75.41%,1~5的分别占57.14%、73.33%、24.59%,6~15的分别占14.29%、16.67%、0.00%,>15的分别占0.00%、6.67%、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中HIS已建、未建、规划中分别占89.69%、0.00%、10.31%,EMR占36.08%、0.00%、63.92%,LIS占1.03%、98.96%、0.00%,PACS占0.00%、100%、0.00%,本地区未建有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各医疗机构之间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结论: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十分落后,需要加强重视,增加资金投入.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放射技术在冠心病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患者40例对比研究,实施放射技术诊断.结果:X线检查检出率为72.5%(29/40);冠脉CT检查的检出率为80%(32/40);磁共振检壹的检出率为90%(36/40);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3种放射性检查办法的临床检出率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重症监护室作为一个医院中感染发生率比较高的科室,科室内引起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样,包括患者本身的病情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比如重症监护室的住院环境相对较差、患者自身的易感性、诊疗手段的有创性等等这些原因.为了做好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的管理工作,完善和加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手段,我们需要对重症监护室病人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院内感染,保证护理人员安全,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出现,本文指出了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由此对防范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一些措施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强大的执行力和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能够及时、有效改变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现状,减少重症监护室感染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死亡率.
作者:谭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4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实施超声消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疗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鲜佩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指点穴在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以手法复位后联合手指点穴;对照组42例,仅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根据患病类型选择复位方法,包括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法治疗,共观察30天.于治疗第1、7,30天评定2组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手法复位联合手指点穴治疗组疗效在各评定时间点均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手指点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眩晕残留症状,利于前庭功能康复,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媛;白鹤;赵海燕;金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躯体化症状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患者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的情况;SCL-90总分差值及躯体化因子差值与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因子评分、肝功能、HBV DNA、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治疗慢乙肝伴躯体化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抗病毒治疗慢乙肝,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慢乙肝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进而调节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了慢乙肝患者的应答.
作者:孙新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估美沙拉秦栓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7年03月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均应用美沙拉秦栓治疗,实验组每日1次给药,对照组每日2次给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DAI评分为(1.8±0.9)分,高于对照组的(1.7±0.7)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1%,低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栓1次/d给药与美沙拉秦栓2次/d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效果相当,且前者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进一步探索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74例失眠患者给予火针并配合宁心安神丸内服等方法治疗;记录用药后的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显效40例,好转23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85.1%.结论:火针配合宁心安神丸治疗失眠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黄再军;罗朝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经过调查问卷发现研究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7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护理后发现研究组病人感染率2.9%及低血压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感染率22.8%及低血压发生率28.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实施舒适护理有效的保证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的效果,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及舒适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金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透明冠在3~5岁儿童前牙美容修复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3~5岁儿童70颗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乳上前牙病例,对其临床护理和修复治疗效果进行即刻和远期评价.结果:患儿对就诊过程中的舒适度、修复牙的美观效果及对护理配合的满意率分别是满意率为98.6%、98.6%、100%.家长满意率分别为100%、98.6%、100%.远期评估中患儿乳前牙的修复体均未发现松动.对回访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3个月100%,6个月100%,9个月98.6%,12个月98.6%,18个月97.1%.结论:透明冠在3~5岁儿童前牙美容修复中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和功能,修复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医患沟通和默契的医护配合.
作者:李桂芬;李嘉琪;李孟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