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坚;黄贵彪;林捷;练莲
目的 分析既往有偿供血途径感染为主的信阳市艾滋病流行现况.方法 对信阳市1995-2010年艾滋病常规、专题监测数据进行疫情描述性分析.结果 信阳市从1995年4月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已确证艾滋病感染者1 961例.发现感染者的传播途径构成在逐渐发生变化,1995年艾滋病感染32人,全部为采血(浆)传染;以后,随着年份增加,经血液传播的构成减少,由性传播的构成增加,2010年经采供血途径感染占28.86%,经性途径感染占59.46%.结论 在进一步加强对既往有偿供血途径感染患者的防治管理的同时,也应加强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力度,防止HIV经性传播.
作者:魏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丽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白领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水平,探讨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白领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2009年1-5月在我院体检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白领人员共400人进行问卷调查.按SCL-90量表筛查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SCL-90总分筛查阳性的人数占11.2%.各因子分筛查阳性的比例在2.46%~9.56%,各因子中抑郁因子的阳性率居首位,其次为人际关系因子.强迫行为因子阳性组压力处置行为得分低于正常组,人际关系因子阳性组运动行为得分低于正常组,抑郁因子阳性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总分及六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促进白领心理健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良好的运动行为和压力处置方法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双飞;马佳;颜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类、标本种类、疾病种类、科室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检出侵袭性真菌1 945株,总的检出率为17.0%,2006-2009年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5.7%、16.8%和21.2%.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2.4%,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60.5%;丝状菌占7.6%.检出的1 945株真菌主要分离自痰、尿和大便标本.真菌感染患者主要来自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传染科、神经内科和ICU等科室.结论 侵袭性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和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
作者:彭云;刘长武;段小华;姜贻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期了解该病毒的来源及变异情况.方法 利用国家流感中心(CNI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NA基因测序引物和CEQ<'TM> 8000 Genetic Analysis System对2009年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阳性鼻咽拭子标本(A/changsha/78/2009)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并利用Lasergene和Mega5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氨基酸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A/changsha/78/2009 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GQ463958.1,与瑞典斯德哥尔摩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A/Stockholm/37/2009(H1N1)核苷酸同源性为100%;进化树分析显示A/changsha/78/2009 NA基因属于欧亚猪流感分支,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swine/Spain/WVL6/1991(H1N1)亲缘关系近;A/changsha/78/2009与A/swine/Spain/WVL6/1991 NA基因均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A/changsha/78/2009 NA基因未发生H274Y位点突变.结论 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敏感.
作者:宋克云;张如胜;欧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玫瑰单胞菌新疆分离株的理化性质特征.方法 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手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及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结果 实验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严格需氧的小球杆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小,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颜色为浅粉色.适生长温度为37℃,在含有5%以上NaCl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该菌能发酵葡萄糖、利用棕檬酸盐,接触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阳性、UV吸收试验阳性.主要脂肪酸成分为C<,16:0>、C<,17:0>、C<,18:0> ω9c和C<,19:0> cyc.对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有抗性;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敏感.结论 玫瑰单胞菌新疆分离株理化特征与该菌属其他相关种差异较大,提示可能是一个新亚种或变种.
作者:邱尔臣;武烜;贾继民;党荣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其中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所占比重明显大于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本文就某大型综合性医院2006-2008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了解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探讨防范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卢莉;卢捷湘;彭伟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肺结核病人的疫情追踪情况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结核病网络直报中,居住在广州市海珠区的肺结核病人核查追踪访视工作进行研究.结果 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对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本辖区肺结核患者实施全面追访,追踪到位率大幅增加,结核病人发现率逐年增加.结论 肺结核的疫情追踪是发现病人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不断完善追踪访视技巧、力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结防机构对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的追踪效率,从而达到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作者:李佩竹;张克迅;林茵;黎意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在青少年中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采用两针或三针免疫接种程序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应答,为制定青少年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岳阳市湘阴县246名11~15岁学生随机分为四组,采用10μg(CHO细胞)和2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按照0、3或0、1、6两种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首针免疫后的第7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0μg,0、3接种组(Ⅰ组)、10μg,0、1、6接种组(Ⅱ组)、20μg,0、1、6接种组(Ⅲ组)、20μg,0、3接种组(Ⅳ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1.9%、94.8%、94.1%和96.8%,Ⅱ、Ⅲ、Ⅳ组抗-HBs阳转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血清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Ⅰ、Ⅱ组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而Ⅲ、Ⅳ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青少年(11~15岁)人群中,采用20μg大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能获得较高抗体阳转率和平均几何滴度,且两针法能达到三针法同样的效果,完全可能取代低剂量三针接种,达到一样的免疫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邓素;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是一个新的铁代谢参数.sTfR是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receptor,TfR)经蛋白酶水解作用生成的分泌到循环血液中的部分片段,分子量为85 KD.sTfR含量与细胞的TfR量呈平行关系.
作者:蒋玉莲;莫丽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邢台市某医学专科学校5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1.97±12.00),心理领域(60.69±13.34),社会关系领域(63.24±13.45),环境领域(56.92±13.58);社会支持总分为(36.68±5.54);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和主观支持得分高于女生;自评健康的同学在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方面得分高于自评非健康的同学;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医学生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居中,社会支持状况较好,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可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俊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可能存在的内在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2例(A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性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B组)做对照.结果 A组的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及ER、PR检测率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多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分化好,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
作者:欧阳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PI3K p110α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vision<'TM> Super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31例CIN Ⅰ、33例CIN Ⅱ、35例CIN Ⅲ和41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PI3K p110α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PI3K p110α在正常宫颈、CIN Ⅰ、CINⅡ、CIN 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依次为0.0%、19.4%、57.6%、65.7%、80.5%.②比较正常宫颈与CIN Ⅰ之间(χ<'2>=8.451,P=0.004)及CIN Ⅰ与CIN Ⅱ之间(χ<'2>=9.810,P=0.002),PI3K p110α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 Ⅱ组与CIN Ⅲ组之间(χ<'2>=0.476,P=0.490)及CIN Ⅲ与宫颈癌之间(χ<'2>=2.125,P=0.145)比较,随着分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I3K p110α在LSIL和HSIL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9.4%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3,P=0.000),可将其视为宫颈LSIL与HSIL间的辅助鉴别指标.④PI3K p110α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I3K p110α在除正常宫颈组织外的各级宫颈病变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抑制其活性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谢丽云;陈雪初;刘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KPC酶细菌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1-5月的耐亚胺培南(泰能)的46株菌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预留菌株是否产生KPC酶.结果 所有预留菌株改良的Hodge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该院未检出产KPC酶的细菌,未有产KPC酶的细菌流行.
作者:曹虹;姚冬梅;田国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克服妇女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等具体困难,针对区县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同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按时限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董翠英;王连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影响.方法 所有的大鼠术前8 d鞘内置管,用MWT和TWL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前给药组:于坐骨神经结扎前1 d开始持续到术后1 d(每天2次)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于术前2 d,术后1、3、5、7、14 d测定;后给药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 d分别鞘内注射1次生理盐水10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分别于给药后0.5、1、2、4、8 h测定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结果 在前给药组中,与前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神经结扎后的1~5 d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后给药组中,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给药后的各个时间点与后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前自身相比,在给药后0.5、1、2、4 h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术前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延迟CCI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形成,并且术后7 d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CCI大鼠已建立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提示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引发神经病理痛形成和维持.
作者:李轶聪;李悦;付宝军;刘芳;李恩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稞提取物对高脂血症人群辅助降血脂作用.方法 将106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45 d.服用前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试食后受试组TC水平明显下降,下降率为10.64%,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水平明显下降,下降率为16.65%,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0.11 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青稞提取物对高脂血症人群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作者:陈东方;张聪恪;李立;王海玉;张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从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2对9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鉴定,药敏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检出的99株鲍曼不动杆菌传染科占2株,ICU占51株,门诊3株,呼吸科9株,新生儿科10株,骨外科6株,普外科3株,胸外科3株,神经内科1株,老年科3株,血液科5株,内分泌科3株;从标本分布看痰占73份,分泌物15份,csf 1份,尿液2份,血液8份;从药敏结果看,除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它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ICU病房、呼吸内科、新生儿科均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发病室,应重点加强监测,同时应大力加强及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严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儿童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儿童青少年伤害表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跌落、溺水和交通事故是引起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监测、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倡导适宜的社区干预策略是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谢燕;刘爱忠;钟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间5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与慢性排异的病理学表现不甚相同,在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变性、小叶间动脉损伤和肝组织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表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是肝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的诊断金标准,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是治疗肝移植后排异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郭晓东;李捍卫;熊璐;张敏;赵雨来;梁丽;刘树红;赵景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