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锦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运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和宁泌泰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5.33%,常规组是84.67%,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33%,常规组是11.33%,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运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罗常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30例肠梗阻资料.3例因腹腔粘连束带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切断束带解除梗阻;12例有既往剖腹史因小肠与小肠、腹、壁、肠系膜粘连、成角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成角解除梗阻;6例有既往妇科盆腔手术史因盆腔粘连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解除梗阻;9例探查发现阑尾炎导致梗阻,同时行阑尾切除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避免开腹手术的创伤及术后易造成再发梗阻.
作者:艾其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1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根据年龄随机分为两组,即肝硬化组和肝细胞正常组,两组患者均为5例,对两组患儿的胆总管囊肿情况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囊肿大小明显的比肝细胞正常组的要高,肝脏的病理程度也损伤更为严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的患儿,患儿的年龄越小,囊肿出现得就越早,导致肝硬化的机率就越大.因此,在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促进患儿的预后.
作者:余雄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常规护理与围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疼痛、产儿窘迫以及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疼痛评分为(3.74±1.12)分,新生儿窘迫评分为(9.34±0.66)分;对照组分别为(6.65±1.52)和(7.03±1.52)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新生儿窘迫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缓解新生儿窘迫,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赵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门诊慢性伤口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就诊的55例慢性伤口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感染、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4.3%,对照组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门诊慢性伤口换药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靠的护理对策.
作者:施姣娜;王冉;汪春艳;曹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教育中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仅接受医院的日常教育,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依从率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依从治疗和护理,值得推广.
作者:郭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检查诊断发现椎体骨折104个,多层螺旋CT检查出100个椎体,检出率为96.15%(100/104),符合率是100%,而X线检出率为63.64%(66/104),符合率是72.14%,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和符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1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位于Ⅱa~Ⅲb期,均行CT灌注扫描、增强CT扫描及增强MRI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传输至GE工作站,通过perfusion4软件处理,生成CT灌注图像(BF图、BV图、MTT图、PS图).将CT灌注图、增强CT图、增强MRI图传送至PINNACLE8.0 Philips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于每种影像学图像中勾画子宫颈癌原发灶GTV.将常规增强CT图、BF图、BV图、MTT图、PS图所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GTVBF、GTVBV、GTVMTT、GTVPS)与GTVMRI进行比较.结果:GTVMRI小于GTVCT,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大于GTVBF、GTVBV、GTVMTT、GTVPS,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图像中,BV图和PS图显示肿瘤范围和边界较清晰.结论:BV图和PS图结合常规CT应用于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更有利于子宫颈癌精确放疗的实施.
作者:昝宁;胡洁;范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4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78%,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67%、26.2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过程中应用综合干预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作者:施海涛;吴松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11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并且给予饮食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发症的防治等措施,并对其进行严密观察.结果:经治疗11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均痊愈出院,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对其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以及对患者治疗后的严密观察可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炎的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王旭萍;陈黎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而作为其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因其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中西医角度阐述了关于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糖尿病足较为清晰的理论基础.
作者:刘松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门诊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800例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其中包茎150例,包皮过长650例.结果:手术操作简单、规范、安全,手术时间快(5~15分钟),无手术创口,自动缝合,无或少出血,切除整齐美观.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是一种创新性的器械,可以取代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它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德霖;周庭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全面护理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全面护理组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疾病知晓度、放疗依从性、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放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全面护理组疾病知晓度、放疗依从性、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全面护理组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知晓度,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放疗依从性,减少放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调查表,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各项影响因素.结果:自我管理的维度中,饮食自我管理(4.58±2.76)分,运动自我管理(5.07±2.48)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1.21±1.42)分,足部护理自我管理(2.96±1.76)分,遵医嘱服药自我管理(6.41±1.69)分,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知识及自我效能均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均较差,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其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自我效能和糖尿病知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武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BC、CRP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控制作用,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改善临床治疗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国成;高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妊高症的孕妇施以综合性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干预后对其整体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妊高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其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n=60)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之前和干预实施2个月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血压和SAS、SDS测评,比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2个月之后,观察组血压状况大大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不良情绪亦大大优越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综合性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孕妇结果令人满意,推荐于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刘文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出现伤口感染的产科、外科患者52例,统计分析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处理结果.结果:经对52例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获得菌株8株,其中阳性率15.38%;5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伤口感染后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后获得的菌株呈多样化,可能与糖尿病、术后血肿、女性独特生理结构、机体体抗力下降、肥胖、医护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朝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LVEF(60.31±4.27%)和SF-36评分(85.14±3.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36±1.36%、78.42±5.17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尽早采取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并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针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截止2017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较护理之前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9%,远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效果显著,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患者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经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分析,能够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通过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刘维;马建勋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