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敏
目的:分析补肾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其对骨折愈合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本院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质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采用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疼痛肿胀的症状与对于骨折愈合的临床改善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松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做临床观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单位2015年12月到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64例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为选择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放化疗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为选择外科手术进行乳腺增生伴癌变治疗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后,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11例,占总数的34.38%,效果显著的为16例,占总数的50.00%,效果一般的为5例,占总数的15.6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9±4.67)分;对照组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6例,占总数的18.75%,效果显著的为15例,占总数的46.88%,效果一般的为11例,占总数的34.3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63%,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6.15±8.46)分.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继续观察和研究,保持治疗方法应用.
作者:任亚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改革为分界线,将门诊护理岗位设定为N0-N3层,对比优化改革前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科研与继续教育等方面评价优化改革后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在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优化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优化之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士的理论、操作、护理科研与在职学习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高桂勤;秦永红;秦芙蓉;李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确诊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患儿174例,并将其分为各有8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给予观察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腹泻的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的幅度及终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益生菌应用于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京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6年8月间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联合空性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骨折按Evans(埃文斯)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14例,Ⅳ型7例,Ⅴ型(反转子间))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8天,平均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患者按医嘱行正规功能锻炼.结果:随访46例,随访3~9个月,骨折绝大部分均在8个月之内愈合,出现钉道无菌性渗出6例,局部疼痛5例,经常规换药处理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外固定架松动1例;膝关节僵硬3例,髋内翻1例,骨折不愈合1例.按Sander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97.8%.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简单可靠,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合并诸多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作者:唐景晖;张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时,监测血HCG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宫外孕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资料,对其予以甲氨喋呤单次肌注治疗,在治疗期间监测血HCG值,按血HCG值将其分为≥2000mIU/ml组(n=20)与<2000mIU/ml组(n=16),继而分析监测血HCG值在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意义.结果:对比≥2000mIU/ml组与<2000mIU/ml组患者的再次MTX治疗人数、手术治疗人数、再次MTX治疗后又进行手术治疗的人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监测血HCG可作为一种MTX治疗宫外孕的监测的新指标,患者HCG值越小,保守治疗的时间越短,MTX治疗成功率越高.
作者:李振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上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接收的患有急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而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相同治疗周期内的临床效果,对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试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方法.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整体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对中西医结合内科疗法进行推广运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的自愿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第1天、3天、7天、14天、30天及第60天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3天、7天、14天、30天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时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者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回访调查对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患者出院5~10d进行一访,在10~20d内进行二访,统计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与2015年开展传统电话回访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开展传统电话回访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两次回访调查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患者开展出院后电话回访,可使医院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开华;曾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中国自然分娩产妇产程结局干预效果meta分析.方法:对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应用软件进行重复筛查,并应用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章,累计1135名干预人群,1095名对照人群;meta分析显示,循证护理可缩短第一产程2.30小时,第二产程0.40小时,第三产程0.04小时;循证护理后新生儿窒息风险是进行护理新生儿的0.36倍.结论:循证护理缩短了中国自然分娩产妇产生,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敏;王金莲;刘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应用价值研究.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积极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卞恩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解析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造影表现与病理基础,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凭据,终优化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临床表征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同时已经进行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30例,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乳腺导管影像学表现,继而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合并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2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1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没有发现异常4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7例,肿块伴钙化6例,多形性钙化灶8例.早期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如下:乳腺规格增大、乳房出现硬结、淋巴结增大,乳腺疼痛,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疼痛位置多数位于乳腺外上端,也可呈双乳腺弥漫性胀痛.在本次研究中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可以被视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的一种安全性、可靠性手段,定性与定位价值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特别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精确的诊断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袁兴娥;黄贵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样本400份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痰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胸腹水等)标本,每样标本均为80份,对所有临床标本实施检验并对比.结果:本组400份微生物标本阳性菌株标本类型所占比例为:痰标本56.2%,泌尿生殖道标本17.5%,伤口分泌物标本18.8%,血液标本2.5%,其它(胸腹水等)标本5.5%,不同标本阳性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并能够给临床指导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张海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盆腔炎住院患者1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5.0%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65.0%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100.0%健康知识达标率,对照组具有65.0%健康知识代表率,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好掌握健康知识,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刀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刺与养阴润目汤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干眼症患者,均肝肾阴虚型,随机平分成两组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为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针刺与养阴润目汤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以及中医症候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UT、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试验等情况中均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明显,表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与养阴润目汤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其疗效显著优于人工泪液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王曼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预防策略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纠纷预防措施,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7.1%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8%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97.6%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73.8%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护理人员应当对自身业务水平进行强化,积极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交流.
作者:田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与用普罗帕酮无明显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胺碘酮,可以广泛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房颤治疗.
作者:卢大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讨应用穿刺后即刻连接液体输入的方法对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向颈内静脉移位进行防范的价值.方法:选择采用三向瓣膜式行PICC治疗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静脉穿刺后应用生理盐水20ml行脉冲式封管干预(对照组,n=50)与穿刺成功后,即刻同液体输入连接,并密切观察滴数并适时调整(观察组,n=50)置管成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仅1例导管向颈内静脉移位,对照组7例,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PICC置管时,采取快速输入液体,对滴速及患者局部有无异常情况进行细致观察的方式,即便无现代影像学仪器辅助,也可防范导管向颈内静脉移位,发挥理想的置管成效.
作者:胡容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临床治疗显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30例换成给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患者Barthel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能力,值得临床推崇.
作者:曹加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