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肖军叶;陈亦男;陈焱
目的 了解广西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西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09起,进食53 260人,中毒发病4 941例,死亡72人,中毒发病率为92.77‰,中毒死亡率为1.35‰,病死率为1.46%.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占广西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均为第二位,而中毒死亡人数则为第一位.2007年以来食物中毒事件数、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报告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中毒死亡人数少的年份均是2009年.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多的是微生物性中毒,死亡人数多和病死率高的是动植物性中毒,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是农药及化学性中毒.农村中毒事件数多于城市.中毒事件数多的月份是6月份和9月份;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为乡镇和农村的家庭,其次为学校和幼托机构.生熟交叉污染、误用有毒品种、原料污染或变质为食物中毒的三大主要原因.结论 食物中毒是广西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应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性污染和腐败变质的控制.
作者:王学燕;龚健;雷芝樱;吴秀玲;邓革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岳阳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行为学特征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其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SP)感染状况,探讨行为干预实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外展活动中对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抽取血样进行HIV和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同时开展知识讲座、免费发放安全套和宣传资料等.结果 MSM人群平均年龄26岁,将近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74%的人为未婚,三分之一的人是绝对同性恋,主要性行为是插入肛交(56.30%),其次为相互手淫(50.37%),与男性发生插入性行为时有14.1%的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艾滋病性病防治有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2.6%以上.HIV感染率4.27%,梅毒抗体阳性率8.54%.结论 岳阳市MSM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梅毒感染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控制HIV的传播.
作者:何华先;张大迁;周磊;叶培生;白志永;朱琳;陈海鸥;李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40例肺炎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74例)、非重症肺炎组(66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组TNF-a、IL-6(115.54±71.17 ng/L,20.79±17.94ng/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50.79±41.23 ng/L,11.24±9.81 ng/L;P<0.01),而重症肺炎组IL-10水平(17.13±15.74 ng/L)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1.73±29.14 ng/L;P<0.01).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因子TNF-a、IL-6的过度释放,而IL-10的释放则不足,TNF-a、IL-6、IL-10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徐泳华;罗海燕;胥志跃;卢秀兰;肖政辉;祝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YP与HGF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HGF及HY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应用气管内给予博莱霉素(5 mg/kg)制作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各组动物大鼠在造模7、14、28d时分三次取材.检测肺组织HYP的含量.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H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肺组织中,HGF及HYP均有表达.肺纤维化时,肺组织中HYP的含量较正常组织明显上升(P<0.01),而HGF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苦参碱与泼尼松,均能减轻肺间质纤维化程度,以苦参碱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明显(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其肺组织HGF、HY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碱抑制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通过增高HGF的活性实现,这种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蒋之;万珂;肖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自1957年由人类肠道病毒导致手足口病报道以来,手足口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多次暴发.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染快等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卫生部也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要求各级疾控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3].
作者:匡永军;钟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祁东县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从祁东县29所初中、高中、职高中抽取5所学校各年级学生,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奋.结果 调查2 249名学生,每天饮用牛奶少于1杯和未吃蔬菜的学生分别为85.0%和24.3%;1个月内不安全骑车和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的学生分别为60.4%和25.7%,19.6%的学生过去1年到非安全场所游泳,88.2%学生7 d内每天运动时间不足1 h;1年中,31.2%的学生曾打架,有27.5%和39.9%的学生分别有自杀和离家出走意念;17.6%的学生1年内曾醉酒,0.3%和6.4%的学生曾使用过毒品和擅自使用安眠药;38.9%和23.8%的学生上网不能自控和参加过赌博;3.9%的高中和职高学生有性行为史,38.7%和82.1%的高中及职高学生分别曾接受青春期教育和艾滋病知识教育.在打架、吸烟、饮酒、网络成瘾、到非安全场所游泳、观看色情书籍及制品等指标中,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农村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王琼;肖莉;刘志刚;管金陵;周安元;陈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2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发砷含量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72例职业性砷中毒病例中,临床表现以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为主;发砷含量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神经末端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发砷组别中发砷值越高,外周神经损害程度越明显.结论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为主要改变,损害程度与发砷含量有明显相关,提示砷在体内的蓄积程度与周围神经损害呈明显关联.
作者:赖燕;肖雄斌;李海霞;张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口死亡特征,评价老年人口主要死因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统计指标,对2002-2009年厦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间老年人口死亡总数为42 43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43%,平均死亡率为31.1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4.68%,全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0.59%.主要疾病的GEI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死因的GEI高于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与1987-1997年统计结果比较,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主要疾病的GEI也有所下降.结论 厦门市老年人口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主要原因,应当作为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戴龙;曾妍;伍啸青;谭东;陈忠龙;洪清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27例HPA患儿采用口服BH4(20mg/kg)负荷试验.对其中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小于6 mg/dl患儿采用口服Phe-BH4联合负荷试验,结合尿喋呤分析、血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结果 (1)在BH4负荷试验中,不同类型HPA患儿的血Phe浓度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改变.27例HPA患儿中,共鉴别出5例BH4缺乏症,9例BH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13例BH4无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2)在22例中度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中,9例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结论 BH4负荷试验在HPA早期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部分中度PKU对BH4有反应,可使用BH4替代治疗.
作者:刘培香;刘远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反斑点印迹(reverse dot blot,RDB)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同时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HPV、5种低危型HPV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并对筛查出的HPV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确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经HPV基因分型检测出747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75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9.97%;475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感染HPV372例,分别为2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156例、2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198例、29例宫颈癌感染HPV 28例;HPV亚型在LSIL、HSIL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均为高.结论 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志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明显好转,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噻托溴铵对于COPD稳定期安全有效.
作者:郭银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40例,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氯吡格雷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UA、AMI、ACS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01);AMI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降低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作者:曹健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分析评价并进行宣传教育.方法 本研究自拟问卷调查表,了解2010年11-12月在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或其家属对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SPSS统计数据.结果 不同人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文化程度高者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女性比男性对该疾病的敏感度较高.结论 人们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不同人群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
作者:招艳;吴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毛刷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2月-2010年10月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官腔毛刷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94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诊断性刮宫的92例作为对照组,结合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标本满意率为96.8%,对照组的标本满意率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诊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毛刷具有简单、方便、准确性高、微创性、能够反复进行操作、可接受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阐述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方法 比较医疗设备维修和维护的优缺点,阐述医疗设备维护的一些方式、方法.结果 通过医疗设备主动保养,积极维修,可减少其发生故障几率,有效的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突出医疗设备维护的重要性.结论 让医疗设备运行保持良好的状态,可大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作出有力的医学工程技术保障.
作者:黄海;林爱云;周果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之后从中随机抽取25名患者,对其进行手部卫生学检测,并综合分析观察和检测结果.结果 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饭前洗手者12例(17.14%),便后洗手者6例(8.57%);检测随机抽查的25例患者,洗手前手卫生合格率为零,洗手后手卫生合格率为20%.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合格率极低.应加强宣传教育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的依从性和质量,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郑远松;王文军;吴喜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档案材料管理在既往较长时间未被人们重视,难见相关论文.自新中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至本世纪初,湖南省对于晚血病例档案材料的管理,一般只有血防单位治疗患者的常规病历,在统计报表中体现晚血病人数量.
作者:易子又;李定原;柳叶;龙玲;危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常规体检,探讨普通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24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进行心电图、生化等常规检查所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总数的31.80%,其中ST-T改变的有256例为多,占异常总数的60.80%.异常心电图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略高于男性.异常心电图人群中甘油三酯升高为37.53%,总胆固醇升高的为50.36%,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2.26%,空腹血糖升高为21.14%,高血压为35.39%,脂肪肝为17.34%,与正常心电图人群所检出的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性别相关,也与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流程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结果 流程化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为(31.31±5.92)min、有效急救率为96.4%,对照组有效急救时间为(46.18±8.64)min、有效急救率为81.1%,干预组有效急救时间、急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流程化护理干预能及时缓解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急救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沙市2004-2010年梅毒流行特点、分布规律,为制定全市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长沙市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0年长沙市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29.44/10万,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男女患者平均比例为1:1.09;患者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报告总数的62.5%;在不同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及离退休人员.结论 应加大长沙市梅毒尤其是孕产妇的监测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控制梅毒的危害.
作者:吴敏泉;黄竹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