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李志波

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反斑点印迹(reverse dot blot,RDB)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同时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HPV、5种低危型HPV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并对筛查出的HPV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确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经HPV基因分型检测出747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75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9.97%;475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感染HPV372例,分别为2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156例、2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198例、29例宫颈癌感染HPV 28例;HPV亚型在LSIL、HSIL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均为高.结论 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之后从中随机抽取25名患者,对其进行手部卫生学检测,并综合分析观察和检测结果.结果 7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饭前洗手者12例(17.14%),便后洗手者6例(8.57%);检测随机抽查的25例患者,洗手前手卫生合格率为零,洗手后手卫生合格率为20%.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合格率极低.应加强宣传教育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洗手的依从性和质量,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郑远松;王文军;吴喜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长沙市冠心病患者现状调查

    我国冠心病预防与治疗形势严峻,但目前缺少冠心病患者的全面现况调查.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调脂药物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长沙市1 432例病人3年体检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较全面地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包括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供患者参考.

    作者:陈亚南;赵利;童瑶;曾芳;赵晓华;孙振球;曾游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系统性治疗措施对乙肝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重症肺炎血清TNF-α、IL-6、IL-10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40例肺炎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74例)、非重症肺炎组(66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组TNF-a、IL-6(115.54±71.17 ng/L,20.79±17.94ng/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50.79±41.23 ng/L,11.24±9.81 ng/L;P<0.01),而重症肺炎组IL-10水平(17.13±15.74 ng/L)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1.73±29.14 ng/L;P<0.01).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因子TNF-a、IL-6的过度释放,而IL-10的释放则不足,TNF-a、IL-6、IL-10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徐泳华;罗海燕;胥志跃;卢秀兰;肖政辉;祝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效果.方法 选择长沙市中心医院2010年1-6月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病人出院后仍采用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指导,以提高遵医行为.对照组出院后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后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后,试验组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HbA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目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和控制血糖是有效的.

    作者:张利娟;唐贵红;刘艳平;覃芬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CS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封管液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已接受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三联抗凝一周以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2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方法 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54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两组均采用正压封管方法,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封管次数、留置时间、堵管和血流不足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感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充分抗凝的ACS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有效率等同于肝素盐水,但能减少感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王耀兰;钟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掌握湖南省食品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现况,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GB4789.4-2010对来自食品中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微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150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群以B群为主,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瓦伊勒沙门菌.126株(84.00%)对1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其中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占49.33%(74/150);在所测定14种抗生素中,对四环素(56.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6.00%)、氨苄青霉素(42.00%)的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较敏感;同时分离出3株耐9种以上抗生素的鼠伤寒沙门菌,其耐药谱与超级耐药鼠伤寒沙门菌DT104的耐药谱类似.结论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态性,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加强对沙门菌的综合临测,有利于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提高对疫情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岚;贾华云;张红;张林青;胡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聚焦超声单次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单次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IF型聚焦超声治疗仪,对1 2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选择聚焦超声治疗.根据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与临床评价.结果 聚焦超声单次治疗后随访到1 22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其中痊愈678例(占55.30%),显效410例(占33.44%),有效138例(占11.26%),无效0例.治愈率与糜烂面积及深浅程度有关(P<0.05).治疗后均未见有结痂和疤痕形成.结论 聚焦超声单次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宫颈炎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反斑点印迹(reverse dot blot,RDB)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同时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HPV、5种低危型HPV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并对筛查出的HPV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确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经HPV基因分型检测出747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75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9.97%;475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感染HPV372例,分别为2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156例、2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198例、29例宫颈癌感染HPV 28例;HPV亚型在LSIL、HSIL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均为高.结论 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志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 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a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杨环玲;李哲;杨春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情况,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09年12月在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体检并建档的20岁以上社区居民资料共1 544例.分析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等.结果 慢性病总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0,P>0.05).慢性病总患病率以及男性、女性慢病患病率与年龄的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438、163.971、290.850,P<0.05).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家务或待业人员、丧偶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71.43%、65.65%、81.52%.高血压、超重和/或肥胖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相关.

    作者:殷黎;李光春;刘亮娅;谭瑛;尹雪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后两组清醒时间和脑血肿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GC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治疗组治疗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张芳;曹健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MMP-2、IL-6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MMP-2、IL-6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斑块的超声检查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39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者为中间组(34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MP-2、IL-6的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MMP-2、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同斑块稳定性患者的血清MMP-2、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线性相关性分析,血清MMP-2、IL-6水平均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呈正相关(r=0.69、0.64,P<0.01).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与IL-6浓度表达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MMP-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IL-6水平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密切相关,且两者共同作用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作者:魏继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湖南省2004-2010年孕产妇HIV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湖南省(2004-2009年8月30日为6个示范区数据,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为全省数据)孕产妇的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筛查孕产妇1 223 557人,确认HIV抗体阳性者155例,总体阳性率为1.97/万.155例HIV感染孕产妇中产前确诊者98例,占63.2%;产时确诊者21例,占13.5%;产后确诊者36例,占23.3%.自愿选择终止妊娠41例,占26.5%;103例选择继续妊娠直至分娩,占66.5%,分娩的产妇中服用抗病毒药物者30例,占29.1%;其中采用三联用药者22例,占73.3%.另7例正处于孕期随访中;2人失访.103例分娩的婴儿中均为活产,其中3例出生后7 d内死亡,存活的100例婴儿中服用抗病毒药物者36例,占36.0%.结论 加强孕产妇HIV检测,提高孕早期HIV检测率,加强对HIV感染孕产妇的高危管理,可以提高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水平,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作者:吴敏;刘建建;吴颖岚;方超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头孢他啶等新判断标准下肠杆菌的耐药监测与比较

    目的 比较头孢他啶等新折点下的耐药监测,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筛选及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进行敏感率测定.结果 新规则下总体耐药率升高,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67.0%,但与ESBL阳性规则下的耐药率比较:一部分不能使用的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显著提高,其耐药率分别为55.2%和50.2%.结论 多重耐药模式确证以前的规则不可靠.新规则下三代头孢等耐药率上升使临床大量求助其他类型药物,给感染控制提出巨大挑战.

    作者:关学芳;夏先考;林立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福区922份医院消毒监测样品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状况,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分级评价.结果 2010年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监测,样品总数922份,总合格率为92.62%.乡镇级别医院消毒监测样品合格率为94.66%、个体诊所合格率为9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监测样品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100.00%),空气细菌总数低(83.33%),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也较低,为90.70%.结论 乡镇级医院尤其是个体诊室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空气消毒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35例MSM人群行为学特征与行为干预实践

    目的 了解岳阳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行为学特征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其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SP)感染状况,探讨行为干预实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外展活动中对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抽取血样进行HIV和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同时开展知识讲座、免费发放安全套和宣传资料等.结果 MSM人群平均年龄26岁,将近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74%的人为未婚,三分之一的人是绝对同性恋,主要性行为是插入肛交(56.30%),其次为相互手淫(50.37%),与男性发生插入性行为时有14.1%的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艾滋病性病防治有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2.6%以上.HIV感染率4.27%,梅毒抗体阳性率8.54%.结论 岳阳市MSM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梅毒感染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控制HIV的传播.

    作者:何华先;张大迁;周磊;叶培生;白志永;朱琳;陈海鸥;李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8-2010年某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南省马王堆医院2008年9月10日、2009年6月17日2010年6月7日0:00-24:00的1 597例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并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次调查平均现患率为4.97%,平均例次现患率为5.14%;主要以下呼吸道(46.34%)、泌尿道感染(25.61%)、上呼吸道感染(9.75%)、皮肤软组织(9.75%)感染为主;2008年神经内科一病区、2009年神经外科、2010年神经内科二病区、消化内科与当年的平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8%,其中一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02%,无三联及四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率为72.40%,阳性率为67.79%.结论 该院感染的控制比较到位,但对于医院感染率超过10%如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孙梦霞;王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婴同室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病房应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产科健康教育挂历包括各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图片、宣传画等以及宣教)所取得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24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产科病房2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产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度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等.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健康教育挂历及宣传画是一种新颖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保证了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典姣;文小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常规体检,探讨普通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24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进行心电图、生化等常规检查所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总数的31.80%,其中ST-T改变的有256例为多,占异常总数的60.80%.异常心电图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略高于男性.异常心电图人群中甘油三酯升高为37.53%,总胆固醇升高的为50.36%,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2.26%,空腹血糖升高为21.14%,高血压为35.39%,脂肪肝为17.34%,与正常心电图人群所检出的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性别相关,也与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