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银燕
目的 比较头孢他啶等新折点下的耐药监测,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筛选及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进行敏感率测定.结果 新规则下总体耐药率升高,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67.0%,但与ESBL阳性规则下的耐药率比较:一部分不能使用的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显著提高,其耐药率分别为55.2%和50.2%.结论 多重耐药模式确证以前的规则不可靠.新规则下三代头孢等耐药率上升使临床大量求助其他类型药物,给感染控制提出巨大挑战.
作者:关学芳;夏先考;林立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弱视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布在岳阳市城乡的232名弱视儿童及对照组儿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弱视儿童发Zn、Se、Cu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但弱视儿童发Zn、Se、Cu含量男女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弱视儿童发Zn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乡镇弱视儿童,而城乡弱视儿童发Se、Cu元素含量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头发微量元素异常,对弱视成因有一定影响,建议重视并及时纠正儿童异常的微量元素.
作者:蒋伟蓉;徐克前;方足良;黎逢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反斑点印迹(reverse dot blot,RDB)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同时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HPV、5种低危型HPV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并对筛查出的HPV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确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经HPV基因分型检测出747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75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9.97%;475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感染HPV372例,分别为2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156例、2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198例、29例宫颈癌感染HPV 28例;HPV亚型在LSIL、HSIL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均为高.结论 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志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湖南省涟源市是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较严重和流行广泛的地区之一,为实施湖南省重点改灶降氟项目,进行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对粮食介质玉米、辣椒中氟含量的测定曾有报道,目前对氟的测定普遍采用的是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但该法易受OH-及溶液中的氟化物阳离子的干扰,且电极清洗繁琐,测定微量氟往往不成对数响应,误差较大.
作者:谢向阳;肖红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明显好转,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噻托溴铵对于COPD稳定期安全有效.
作者:郭银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鉴于生活方式仅停留在学术应用上,国人对生活方式含义尚无完整的理解.然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于每一个个体,对国人、对整个民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用政论形式,对国人生活方式的轨迹和偏向的表现进行归纳描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为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李定原;王笑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病房应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产科健康教育挂历包括各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图片、宣传画等以及宣教)所取得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24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产科病房2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产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度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等.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健康教育挂历及宣传画是一种新颖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保证了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典姣;文小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将第三代喉罩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比较两者在维持通气效果、置入难易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几方面的优劣.方法 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PLMA组,n=30)和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ETC组,n=30),两组均在快诱导下分别插入第三代喉罩和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维持通气,观察两种装置插入的情况,维持通气的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低等.结果 两组在置管成功率、心血管反应、通气效果、防止反流等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C组术后咽喉痛高于PLMA组,在一次插入到位率、导管密闭性方面逊于PLMA组.结论 第三代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较食管联合导管更具优势.
作者:王迪建;罗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双峰县2006-2010年报告麻疹发病状况相关信息,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描述与分析流行病学.结果 偏远、交通不便和人口稠密地区是麻疹的高发区;双峰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男、女性之比为2.02:1;5-9月龄儿童发病占0岁组的70.95%,1岁组儿童占1~7岁组儿童总数的41.40%;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麻疹病例经实验室确诊少,仅29.85%,本地实验室疑似病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1.67%;麻疹发病与免疫史少于2剂次高度相关(OR=82.63,χ2=387.70,P<0.001).结论 建议初始免疫月龄提前到6月龄,第二针次提前到1~1.5岁;县级要建立合格的麻疹确诊实验室,以降低误诊;工作中要重点注意偏远和人口稠密地区、4-6月的发病高峰、5~9月龄与1岁组的散居儿童,在实施常规免疫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第二、三针次,关键要及时搞好查漏补种,尽量保证适龄儿童有2剂次以上合格麻疹免疫,提高免疫成功率.
作者:朱红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引起桂阳县某镇中心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方法 对采集的大便样30份、学校自备水源水样1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所采集的31份标本中分离出11株F2a型志贺菌,其中大便样10株,水样1株.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确认本次疫情由福氏2a型志贺菌所引起.
作者:朱平德;张忠诚;张传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27例HPA患儿采用口服BH4(20mg/kg)负荷试验.对其中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小于6 mg/dl患儿采用口服Phe-BH4联合负荷试验,结合尿喋呤分析、血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结果 (1)在BH4负荷试验中,不同类型HPA患儿的血Phe浓度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改变.27例HPA患儿中,共鉴别出5例BH4缺乏症,9例BH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13例BH4无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2)在22例中度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中,9例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结论 BH4负荷试验在HPA早期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部分中度PKU对BH4有反应,可使用BH4替代治疗.
作者:刘培香;刘远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经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B组41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观察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残石率、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ERCP+EST+LC较LCBDE的并发症、残石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更小,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P均<0.05).结论 ERCP+ESI+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创伤更小,残石率和合并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增加.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的范围.
作者:高永根;李珍发;万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口死亡特征,评价老年人口主要死因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统计指标,对2002-2009年厦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间老年人口死亡总数为42 43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43%,平均死亡率为31.1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4.68%,全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0.59%.主要疾病的GEI顺位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死因的GEI高于0.5,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与1987-1997年统计结果比较,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主要疾病的GEI也有所下降.结论 厦门市老年人口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主要原因,应当作为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戴龙;曾妍;伍啸青;谭东;陈忠龙;洪清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宫颈脱落上皮的HPV-DNA表达情况与TCT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出一种更为敏感与合理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案.方法 HPV-DNA的检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检测采用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采用经典方法;将HPV-DNA表达结果与TCT结果进行阳性率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行×列Z2检验及χ2分割检验.结果 炎症组HPV-DNA阳性率分别与ASC-US组及上皮内瘤变(SIL)组的HPV-DNA阳性率相比,炎症组低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PV联合TCT方案组的敏感性分别与HPV方案组及TCT方案组的敏感性相比,联合组的敏感性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的HPV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症的感染率,HPV-DNA检测联合TCT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
作者:匡多秀;李萍;匡敏;梅晗;谢小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40例肺炎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74例)、非重症肺炎组(66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组TNF-a、IL-6(115.54±71.17 ng/L,20.79±17.94ng/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50.79±41.23 ng/L,11.24±9.81 ng/L;P<0.01),而重症肺炎组IL-10水平(17.13±15.74 ng/L)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1.73±29.14 ng/L;P<0.01).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因子TNF-a、IL-6的过度释放,而IL-10的释放则不足,TNF-a、IL-6、IL-10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徐泳华;罗海燕;胥志跃;卢秀兰;肖政辉;祝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MMP-2、IL-6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斑块的超声检查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39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者为中间组(34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MP-2、IL-6的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MMP-2、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同斑块稳定性患者的血清MMP-2、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线性相关性分析,血清MMP-2、IL-6水平均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呈正相关(r=0.69、0.64,P<0.01).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与IL-6浓度表达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MMP-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2、IL-6水平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密切相关,且两者共同作用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作者:魏继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病例90例,根据发病行保守治疗的孕周分成A组<28周23例;B组28~31周30例和C组32~34周37例.分析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包括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心衰、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子痫等),胎儿及围产儿结局(包括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三组中孕妇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C组的围产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生成率,发病孕周早围产儿预后差.
作者:鹿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抽取100家用人单位,14类行业9 412人,监测项目涉及化学、物理、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其中应检18112人次,实检18 109人次,检出疑似职业病110人,检出禁忌证24人.结论 提示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包括规范用工和企业规模.
作者:冯鸿义;张维洁;徐秀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头发中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血锌值低于正常的门诊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餐后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5 mg/kg,治疗后检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并根据血清锌水平进行 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RI患儿血清Z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RI患儿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毒副作用.结论 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常德市武陵区483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病例参照卫生部诊疗方案确诊[1,2].从中国疾控疫情网络系统和常德市公安局收集483例病例相关信息,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取α=0.05.结果 2009年发病427例,2010年12例,2011年1-3月44例,2009年10-11月病例多,罹患率865.03/10万;所有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发病多(53.83%),其次为3~岁(16.15%)、16~岁(15.73%)年龄段;所有病例中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80.95%),2009、2011年学生托幼儿童发病率比其它职业高(P<0.01),2010年学生托幼儿童发病率低于其它职业(P<0.01).结论 常德市武陵区2009-2011年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主要为25岁以下;主要发病时间为2009年10-11月份;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对易感人群进行免疫接种,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作者:赵炜哲;汤土又;吴传业;王非;龚小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