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清肺化痰方治疗的疗效与分子学研究

李猛;高蕾;张新如;王娟;赵晓宁

关键词:肺炎, 中西医, 免疫学分子
摘要:目的:对肺炎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学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肺炎患者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化痰清肺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际疗效及免疫学分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83.0%,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两组患者CD8+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病情,还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学分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实施常规的产前护理,B组在产前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门诊宣传教育,对比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结果:A组剖宫产率是40.0%,B组剖宫产率是12.0%,B组低于A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前护理和门诊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加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进而降低剖宫产率,该护理方法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建议积极推广.

    作者:宁雪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来氟米特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来氟米特是免疫抑制剂中的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一系列研究后发现此种药物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脏疾病中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来氟米特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并且对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作者:段光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眼睑黄色瘤的治疗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眼睑黄色瘤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眼睑皮肤病变疾病,其存在生长缓慢的特征,发展到后期阶段,会导致患者的外观受到直接的影响,在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针对眼睑黄色瘤的治疗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探讨.对于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

    作者:廖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98例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苏日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50只患病眼睛),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包括25只患病眼睛,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小梁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及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天时实验组患者的眼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实施推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79.55%;生活质量评分:77.12±5.42分>68.03±5.19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临床发展前景.

    作者:李作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宫外孕护理中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针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截止2017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较护理之前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9%,远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效果显著,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较佳,术后MV、FEV1水平较高,安全性高.

    作者:张永健;金小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2017年之间收治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13例穿刺点皮肤过敏,3例导管脱出,5例血栓形成,3例穿刺点渗血,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导管阻塞,23例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静脉炎的发生例数明显较高(P<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PICC置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郭艳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灌注成像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物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1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位于Ⅱa~Ⅲb期,均行CT灌注扫描、增强CT扫描及增强MRI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传输至GE工作站,通过perfusion4软件处理,生成CT灌注图像(BF图、BV图、MTT图、PS图).将CT灌注图、增强CT图、增强MRI图传送至PINNACLE8.0 Philips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于每种影像学图像中勾画子宫颈癌原发灶GTV.将常规增强CT图、BF图、BV图、MTT图、PS图所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GTVBF、GTVBV、GTVMTT、GTVPS)与GTVMRI进行比较.结果:GTVMRI小于GTVCT,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大于GTVBF、GTVBV、GTVMTT、GTVPS,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图像中,BV图和PS图显示肿瘤范围和边界较清晰.结论:BV图和PS图结合常规CT应用于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更有利于子宫颈癌精确放疗的实施.

    作者:昝宁;胡洁;范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南京市鼓楼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满意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辖区内社区居民113人作为此次调查对象,调查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状况.结果: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为33.1%,基本满意度为20.6%,不满意度为46.3%,满意率为53.7%.结论:社区居民对鼓楼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且有效解决了一些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

    作者:陈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在非本专科室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目的:为提高在非本专科室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三个护理小组(专科护理小组、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未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对同样行床旁血液净化的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三个小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个小组治疗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PH值、HCO3-专科护理小组较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较未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未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专科护理小组和接受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培训的非本专科护理小组.结论:建立专科护理要点沟通单可尽快提高非本专科室护理人员的血液净化技术专科知识,保证了非本专科室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质量.

    作者:段文瑜;张国芳;唐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葡萄糖酸锌和山莨菪碱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影响

    目的: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对于轮状病毒(RV)性肠炎患儿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份到2017年6月份儿科收治的RV性肠炎患儿中盲选出86例进行治疗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划分成基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前者行基础疾病治疗,后者在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同时结合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用药.对比2组RV性肠炎患儿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基础治疗组患儿的总效率72%,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总效率93%,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在副作用方面,联合治疗组低于基础治疗组,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用于RV性肠炎患儿治疗中的副作用较低,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邵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治研究

    目的: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治研究.方法:将2016年10月22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采用多项常规检查、肌电图、腰椎穿刺检查等方法将患者确诊为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并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和中医针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三个月后,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外,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部表情自如,患者四肢肌力、肌张力以及腱反射均有显著恢复,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肌电图和腰椎穿刺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并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和中医针刺的治疗方法,对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治疗有着积极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文科;钟世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证实,且均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其均符合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且符合率为100.0%;二维超声表现:肝门静脉主干及分支部分狭窄或者狭窄,且其内部及周围充满蜂窝状分隔光带,且长短不一,光带间为无回声区,正常门静脉主干结构消失;血流表现:门静脉闭塞段或者边缘处血流信号较少或者未见,蜂窝状无回声区域内存在暗淡血流信号,且呈红蓝相间、杂乱无章;经多点取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连续性门静脉血流频谱,且呈毛剌状,方向不定,为低速、平坦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即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清晰显示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图像特征,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荣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经微导管注入闭塞动脉栓子近端及栓子中,溶栓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结果:22例动脉溶栓患者,17例再通良好,再通率77.27%.其中有1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术后2天内死亡患者1例(4.5%),死因为基底动脉闭塞未能再通;3个月随访21例,未发生再梗死.结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可使闭塞的颅内及颅外动脉再通,恢复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民;张蕊;朱瑾;邓长林;郝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度妊高症剖宫产麻醉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重度妊高症剖宫产的效果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患者4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2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间的患者在年龄,剖宫产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观察组在布比卡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运动阻滞评分、血流动力学波动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时的麻醉方式选择而言,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要明显优于硬外膜麻醉,具有用量小、更安全的特点,值得重度妊高症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推广使用.

    作者:向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科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并患者中选取102例合并低血糖者,经过计算机随机分配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与低血糖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等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均远高于参考组,3个月后,低血糖复发率为3.92%,显著低于参考组的15.69%,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生命质量,降低低血糖的复发率,临床护理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郭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异常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均40例产妇,对照组实施臀位牵引术分娩,实验组1实施剖宫产分娩、实验组2实施臀位助产术分娩,对比分析三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当围产儿体重超过3.5kg时应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当围产儿体重低于3.5kg时可采取臀位助产术分娩.对照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实验组2,P<0.05.结论:在胎位异常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中,应事先针对胎儿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张务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