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刘赛红;龚瑾;曹蓓;冯彬彬

关键词:败血症, 新生儿, 病原菌,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本地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新生儿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81例(75%),精神反应不佳、拒乳或食欲差56例(51.9%)、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41例(38.0%)、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克38例(35.2%)、高血糖31例(28.7%)、皮肤水肿26例(24.1%).108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65例,其中G+病原菌43例,葡萄球菌34例,G-病原菌22例,大肠埃希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早发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高于晚发组(P<0.01).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临床表现,主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需采取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血培养药敏试验可提供抗生素选择依据.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三种抗体检测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和封闭抗体(BA)联合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方法对67例RSA患者血清进行ACA、ANA和BA三种抗体的检测分析,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其血清ACA、ANA和BA.结果 RSA组ACA阳性率为10.44%(7/67),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ANA阳性率为43.3%(29/67),较对照组1例阳性(5.0%)明显增高(P<0.05);RsA组BA总阴性率为89.6%(60/67),比较对照组10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A、ANA及BA均与RSA有关.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适时联合检测ACA、ANA和BA,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金燕;刘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邵阳地区3339株不同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培养及药敏比较分析

    目的 对邵阳地区不同人群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不同人群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对不同人群进行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邵阳地区2007年8月-2008年12月痰标本3339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人群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 结果呼吸道感染阳性标本共1702例,阳性率50.9%,共分离阳性菌株1829株;未成年组阳性率为26.2%,成人组为45.8%,老年组为72.8%.各组分离的菌株中前三位依次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老年组培养的阳性率及细菌耐药率也较其他两组增高.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前两组.革兰阴性菌产ESBLs检出率为25.6%. 结论邵阳地区呼吸道感染在不同人群微生物分布明显不同,耐药现象在本地区较为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作者:呙蓉敏;李娜;刘友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60例,对照组(西酞普兰)60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 d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显效率为90%,与西酞普兰(93.3%)相当(P>0.05);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后HAMD、HAMA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肝解郁胶囊的TESS副反应量表分数明显低于西酞普兰(P<0.01),舒肝解郁胶囊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西酞普兰(P<0.01). 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西酞普兰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酞普兰.

    作者:李新纯;唐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九江市庐山区210例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九江市庐山区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为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各年龄组平均30人,共210人份,使用ELISA方法进行流脑A群和C群抗体的检测. 结果各年龄组的A群抗体中,0~岁组抗体阳性率低为42.85%;各年龄组C群抗体中,0~岁组抗体阳性率低为35.71%,3~岁组抗体阳性率高,在75%以上;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高于C群. 结论该区仍有部分人群抗体水平较低,对A群和C群流脑尚不具有免疫力,存在局部暴发流脑A群和C群的可能;有必要在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中推广A+C流脑疫苗的接种.

    作者:李强;户华雄;徐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窝沟封闭预防乳磨牙龋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儿童乳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用美国pulpdent的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管辖区每年进行两次含氟泡沫预防龋病的儿童的第一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采用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研究. 结果随访3年,发现实验组患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封闭后三年龋降低率达86.72%. 结论窝沟封闭对预防乳磨牙窝沟龋是有效的,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应重视氟化物及窝沟封闭剂的联合应用,应积极开展乳磨牙窝沟封闭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申玲;安立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综合症,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因其侵犯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发病率已经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多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已取得了广泛的进展.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及免疫损伤性血管炎是川崎病的显著特征,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级联放大效应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的基础.川崎病的诊断目前尚无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经过修订的诊断标准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心脏彩超检查对不完全KD的诊断起重要作用,但仍缺乏更为敏感的特征性诊断指标,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方法今后仍是儿科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陈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洞口县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掌握洞口县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情况. 方法按照统一的农村饮用水调查表和环境卫生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按照人口比例分层方法确定采样点,随机抽样检测. 结果该县农村饮用地面水的占2.88%、地下水的占97.12%;集中式供水的占11.81%,分散式供水占88.19%,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84%,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66.67%(不包括消毒剂指标).卫生厕所占总户厕的6.67%.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9.83%和40.17%;生活性污水排到河流占76.30%,生产性污水排到河流占54.55%. 结论该县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和饮用水质亟待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低,垃圾及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不规范,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张玉凤;曾纪梅;李鹏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沈阳市3~6岁幼儿出生体重与目前超重及肥胖关系的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3~6岁幼儿超重及肥胖情况,并调查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肥胖发生的关系.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3~6岁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 结果 1707名幼儿中超重及肥胖幼儿检出率分别为16.17%和7.15%.女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P<0.01);出生体重正常者占89.63%,低出生体重者占1.86%,巨大儿占8.51%.与出生体重正常者比较,巨大儿在幼儿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 结论巨大儿是幼儿期超重及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作者:车千红;贾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预处理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预处理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病史,也无精神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观察组以1%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 mg局部浸润,分别于术后72 h对患者术后腰背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对照组在术后72 h的腰背痛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3%(P<0.05).对照组术后腰背痛病人VAS分值的分布为轻3例、中6例、重1例,而观察组术后腰背痛病人2例均为轻度,对照组术后腰背痛病人疼痛严重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5 mg地塞米松局部预处理能降低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并能减轻腰背痛的程度.

    作者:张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以哮喘或咳嗽为主诉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以哮喘或咳嗽为主诉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 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免疫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哮喘或咳嗽为主诉的儿童1010例,男640例,女370例,年龄10个月~15岁(平均4.97±2.56岁).其中以哮喘为主诉儿童686例(哮喘组),年龄(5.41±2.79)岁,以咳嗽为主诉儿童324例(咳嗽组),年龄(4.83±2.50)岁.两组儿童分别进行17种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 结果哮喘组较咳嗽组在粉尘螨、玉米花粉、酵母菌、羽毛、海蜇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P<0.05或0.01),但在棉絮、香烟、艾蒿花粉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低(P<0.01),其他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引起儿童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因,且变应原与哮喘症状密切相关,与慢性咳嗽也存在部分相关.

    作者:何芝香;唐芙蓉;李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2-2008年漳州市化妆品产品卫生质量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漳州市化妆品企业质量状况,为化妆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方法用<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检验. 结果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明显低于卫生化学指标合格率. 结论化妆品市场种类繁多,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合格产品.

    作者:杨晴文;郑如聪;吴林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

    目的 调查我校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现状,探讨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方法 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我院进入内科学学习的2006级131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科研素质调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五年制医学生对科研重要性认同率普遍较高,但大部分学生缺乏科研实践活动,科研技巧贫乏,对自身的科研素质不满意. 结论重视并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初步建立科研培养制度及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等措施可能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桂明;钟狂飚;彭伟莲;沈守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大鼠脑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中枢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右旋美托咪啶治疗组(DEX组).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局灶重度脑创伤模型,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在伤后6、24、72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 结果在伤后6、24、72h,DEX组脑组织NSE较TBI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炎症因子TNF-α明显降低(P<0.05),在伤后6、72 h,DEX组血清IL-6较TBI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对大鼠脑外伤后早期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杨能力;徐道妙;明广峰;马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目的 探讨铀矿尘诱导肺组织纤维化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GF-β1含量的变化.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内滴注染尘方法,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滴注20 mg/ml的粉尘悬液1ml,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分别于处理后第14、30 d及60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取样,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测定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的改变.结果 铀矿尘组在染尘后第14 d时肺组织主要表现为炎症改变,第30 d时出现纤维增生同时TGF-β1表达增强,第60 d时表现为大量的纤维增生并伴有TGF-β1强表达.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在第14 d时高于对照组,第30 d及60 d时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铀矿尘诱导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存在TGF-β1高表达,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明显增加.

    作者:罗振华;胡迎春;李程;贺性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6例儿童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肺炎细菌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因肺炎住院治疗的521例患儿,于住院当天采集合格痰液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521例中分离到阳性标本206例,阳性率为39.5%,革兰阳性菌51株(24.7%),革兰阴性菌155株(75.3%),其中前三位细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2株(20.3%),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33株(16.0%),大肠埃希菌25株(12.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好,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好;白假丝酵母对五种抗真菌药物未发现耐药性. 结论本地区小儿肺炎细菌感染率较高,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本地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作者:沈晖;刘兴;谭鑫;胡金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为阐明T2DM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方法将220例新诊T2DM患者和214例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按BMI≥25 kg/m2或<25 kg/m2分为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并同时采用生化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 结果 1.T2DM组血清内脂素、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Cho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01),而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瘦素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T2DM组还是健康对照组中,其肥胖亚组中的内脂素、瘦素、FINS、HOMA-IR、TG、Chol水平均高于非肥胖亚组(P<0.05~0.001),而脂联素低于非肥胖亚组(P<0.01~0.001);3.消除BMI因素影响的偏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仅与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67~0.443,P<0.05~0.01),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312,P<0.05). 结论内脂素和脂联素参与了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12DM发生过程,而瘦素可能仅与肥胖状况有关,未能以独立因子作用直接参与T2DM的发生.

    作者:邵挥戈;黄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8年怀化市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分析

    目的 了解怀化市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及其卫生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怀化市3个县、市、区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出厂水、末梢水,分别在3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进行监测,按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出厂水枯、丰水期合格率为44.1%、12.1%,末梢水枯、丰水期合格率为45.5%、26.3%. 结论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人、畜、禽等粪便及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保护饮用水水源及完善净化消毒设施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办法.

    作者:罗宽洋;罗宽能;李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海高职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大一、大二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肤浅,对待毒品的态度令人担忧,有34.76%的人拒绝了解毒品知识;7.93%的人对毒品抱有好奇心和冒险心,有机会想尝试毒品;8.32%的人认为摇头丸不是毒品. 结论在大学阶段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祁宝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哮喘儿童家庭因素与用药依从性探讨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与其家庭因素的关系. 方法自设问卷对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专科380例哮喘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和随访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为38.95%,家庭因素中经济条件较好、居住在城市、文化程度较高、对疾病重视、与医生合作良好的家庭用药依从性较好,哮喘息儿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好转而擅自停药以及医务人员用药指导不到位造成的.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可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从而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袁望香;汤清波;王彩姣;唐芙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以45例患晚期血吸虫病且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为病例组,60例患该病但未发生出血者为对照,均选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附属湘岳医院住院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腹水、血小板、APTT、血氨、血钠、肝功能分级、总蛋白、脾脏厚度、食管静脉曲张度、胃底静脉曲张与并发出血有关(P<0.05);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血小板、总蛋白、肝功能分级、食道静脉曲张度和脾脏厚度的偏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脏厚度的偏回归系数为负(B=-0.15),OR值以总蛋白大(OR=14.50). 结论血小板、腹水、总蛋白、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度为晚期血吸虫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以总蛋白的影响大;脾脏厚度为保护因素.

    作者:周瑞红;黄民主;明辉;何永康;刘佳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