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周小兰

关键词:直肠滴入, 病毒性肝炎,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中的应用具体细节和疗效,为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对200例住院患者实施中药直肠滴入,并对他们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与同等状况下未实施中药直肠滴入患者的效果比较. 结果 200例实施中药直肠滴入患者中临床治愈62例、显效130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96%.未实施中药直肠滴入的2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80例、无效88例,有效率达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4,P<0.01). 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在临床中切实可行、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好方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SrRNA-PCR在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敏感地检测淋球菌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的16SrRNA-PCR基因诊断方法,以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淋球菌的感染情况. 方法 以淋球菌16S核糖体rRNA基因为扩增靶点,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扩增靶基因片段,扩增的片段长度为260 bp,扩增产物通过AB13130 DNA Analyzer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同Gene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淋球菌模板进行10倍比稀释,进行16SrRNA-PCR,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 结果 泌尿生殖道感染中通过16SrRNA-PCR扩增可检出淋球菌16SrRNA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在敏感性检测中16SrRNA-PCR检测淋球菌模板的下限为6.41×10-4μg/ml.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16SrRNA-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具有简便、特异、快速的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女性宫颈分泌物及尿液标本的检测.

    作者:谢良伊;蔡瑞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老龄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葡萄籽应用于人群食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40只雄性昆明种老龄小鼠按血液MDA水平随机分为对照组、葡萄籽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分别经口给予0.334、0.667、2.001 g/kg·bw剂量的葡萄籽胶囊内容物及食用油30 d后,按试剂盒说明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 结果 与老龄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中慨含量(P<0.05)和显著提高血清SOD活力(P<0.05),各剂量组对血清GSH-Px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刘礼泉;胡余明;李梓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

    目的 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提高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月慢性乙肝患者84例,使用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2例,A组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B组则不予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嘱行为调查. 结果 A组有35例能完全遵医嘱,占83.33%,B组22例能完全遵医嘱,占52.38%,两组遵医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对慢性乙肝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吴裕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 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十种不同的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眼刺激试验以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结果 不同制剂的甲氨基阿维菌素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均为低毒,对家兔眼粘膜大多有刺激作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均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 结论 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为低毒类农药,应用时注意对眼粘膜的防护.

    作者:李岩;刘永霞;谢琳;戈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宾川县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目的 探讨宾川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 方法 对宾川县2007-2009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946人,死亡5人,病死率为0.53%.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3、4季度发生的起数占70.21%;中毒就餐场所以家庭和宴席较多,占总起数的63.83%;中毒原因以植物性中毒为主,共31起,占总起数的65.96%;中毒人数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微生物性中毒,8起中毒655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9.24%;致死人的中毒事件是草乌中毒(2人)、毒蘑菇(2人)和沙门菌(1人). 结论 误食有毒植物和植物加工不当是该县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草乌中毒和误食毒蘑菇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丽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与他人或群体接触,并获得信息、安慰和保障.它是一个多方位的概念,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社会支持与健康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机制.

    作者:雷俊;何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耐药性监测

    目的 通过多重耐药菌(MDRB)株的分离和耐药谱检测,为临床有效控制MDRB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用自动肉汤稀释法测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标准筛选MDRB并计算耐药率,同时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 结果 5 453份标本中检出MDRB株573株,检出率10.5%;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五种细菌.绝大部分MDRB耐受10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4%,而非发酵菌为13.6%.革兰阴性MDRB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和氟喹诺酮敏感;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超过两周、使用多种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使用超过7 d以上、以及各种有创操作和导管的留置. 结论 MDRB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欧阳育琪;林应标;黄红卫;黄强;熊劲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湖南省醴陵市与衡南县农村外来媳妇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湖南省人口流动/迁移对艾滋病流行态势的影响,了解外来媳妇的HIV感染状况. 方法 用问卷形式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醴陵市与衡南县外来媳妇进行调查,了解外来媳妇的行为特征、HIV感染情况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并以同样的方法调查部分本地媳妇做对比. 结果 醴陵市共调查1 000名外来媳妇,1 000名本地媳妇;衡南县共调查1 001名外来媳妇,1 000名本地媳妇,两地外来媳妇中共发现3例HIV阳性患者,两地本地媳妇中共发现2例HIV阳性患者;两地外来媳妇与本地媳妇知晓率高的问题是共用针具吸毒会感染艾滋病,占87.0%与84.3%,低的问题是同桌吃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为37.5%与3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虽然两者间HIV感染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应该密切注意艾滋病疫情较严重地区女性的流动和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作者:杨晓希;郑军;曾红雨;钟丽霞;张思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干预,并且于干预前后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其干预效果. 结果 参加社区干预的高血压患者干预6个月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提高,血压显著下降. 结论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 方法 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 结果 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 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作者:胡方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气分析在婴幼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在婴幼儿肺炎酸碱平衡紊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美国MEDICA EasyBlood Gas血气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对婴幼儿肺炎患儿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并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比较.结果 肺炎组、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肺炎组与肺炎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气分析对临床医生及时掌握和纠正婴幼儿肺炎患儿的酸碱平衡紊乱,判断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呼衰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严泽彪;吴慧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江苏省自然人群乙型脑炎抗体血清学监测

    目的 了解江苏省正常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免疫状况. 方法 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对2006-2009年收集的0~20岁血清标本3 258份进行乙脑抗体检测. 结果 乙脑抗体总的阳性率为70.35%,GMT为1:13.56. 结论 江苏省3岁以上人群乙脑抗体有保护作用,其阳性率及效价随年龄增加而增加,0和1岁组抗体水平较低,应该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保护.

    作者:陆培善;邓秀英;胡莹;高君;马福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作者:刘顺玉;罗崴;彭明益;易国庆;钟秋颖;谭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桃源县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对策. 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及剩余食品和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 结果 370名在学校食堂用早餐的学生中93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罹患率为25.14%.其中男56人,女37人,年龄10~15岁.经当地医院及时救治,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实验室结果证明,中毒因桐油污染早餐食物所致. 结论 这次食物中毒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提示应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工商、公安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和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学生饮食卫生,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郑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50例相比较. 结果 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旭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 方法 对2003-2006年感染科住院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症状、X线特点、治疗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 发现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率低,病变部位以中下肺多见、易合并空洞,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结论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易漏诊误诊,应引起注意.

    作者:傅金球;彭扬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5例儿童喉乳头状瘤四种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治疗共分4组,单纯手术治疗组、手术+麻疹疫苗治疗组、手术+α-干扰素治疗组、手术+匹多莫德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单独手术组20例,有效率30%;麻疹疫苗组15例,有效率60%;匹多莫德组15例,有效率67%;α-干扰素组15例,有效率40%. 结论 麻疹疫苗、α-干扰素、匹多莫德均对儿童喉乳头状瘤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李赟;赵斯君;彭湘粤;敬云龙;黄敏;贺定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沅陵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沅陵县中小学生营养现状. 方法 以中国学生7~18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标准于2008年4-6月对辖区内的14 298名7~18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2.44%,肥胖率为8.7%,超重率8.2%;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尤其小学阶段男生的肥胖率高达10.1%. 结论中小学生是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有必要对中小学生加强合理膳食的卫生知识教育.

    作者:张宏艳;彭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1例儿童人苍白杆菌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人苍白杆菌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的正确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从2008年1-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儿童败血症患者中分离的病原体用VITEK2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 264份血标本检出需氧菌876株,检出率10.60%;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542株,检出率61.87%,人苍白杆菌有91株,占革兰阴性G-)杆菌的16.79%.人苍白杆菌以1~4岁儿童感染率较高.人苍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100%敏感. 结论 人苍白杆菌可引起儿童败血症,耐药率高.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是人苍白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刘健龙;张洁;聂波丽;李先斌;周舟;刘建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心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 方法 16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通心络,治疗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益心泰.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7.5%(P<0.05),益心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心泰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药.

    作者:李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