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肖莉;周安元;刘志刚;管金陵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对策. 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及剩余食品和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 结果 370名在学校食堂用早餐的学生中93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罹患率为25.14%.其中男56人,女37人,年龄10~15岁.经当地医院及时救治,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实验室结果证明,中毒因桐油污染早餐食物所致. 结论 这次食物中毒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提示应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工商、公安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和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学生饮食卫生,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郑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 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十种不同的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眼刺激试验以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结果 不同制剂的甲氨基阿维菌素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均为低毒,对家兔眼粘膜大多有刺激作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均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 结论 甲氨基阿维菌素制剂为低毒类农药,应用时注意对眼粘膜的防护.
作者:李岩;刘永霞;谢琳;戈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敏感地检测淋球菌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的16SrRNA-PCR基因诊断方法,以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淋球菌的感染情况. 方法 以淋球菌16S核糖体rRNA基因为扩增靶点,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扩增靶基因片段,扩增的片段长度为260 bp,扩增产物通过AB13130 DNA Analyzer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同Gene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淋球菌模板进行10倍比稀释,进行16SrRNA-PCR,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 结果 泌尿生殖道感染中通过16SrRNA-PCR扩增可检出淋球菌16SrRNA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在敏感性检测中16SrRNA-PCR检测淋球菌模板的下限为6.41×10-4μg/ml.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16SrRNA-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具有简便、特异、快速的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女性宫颈分泌物及尿液标本的检测.
作者:谢良伊;蔡瑞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自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肺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栓塞(PE)患者的疗效. 方法 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 结果 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1). 结论 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昌辉;马志海;朱琳;林晓生;段青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痰、中段尿、血液等主要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鉴定系统及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 3年中痰液、中段尿、血液标本中分别分离出1 564株、314株、97株病原菌,各种标本中真菌分离率都较高,分别排列在第1、2、4位.此外,痰液和中段尿液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液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其次为葡萄球菌属.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率较低. 结论 定期地进行病原菌调查与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湘林;方谷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导出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广西省、市、县级人员均超编,每10万户籍人口疾控机构在岗人员数分别为0.87、3.15、9.3;工作年限以10年以上为主;学历以专科、中专/高中/技校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专业以预防医学、医学为主;从事岗位以流病为主. 结论 广西各级疾控体系人员素质、人员配置与国家规定仍有差距,尤其是县级疾控机构差距较大.
作者:孟军;董柏青;唐振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正常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免疫状况. 方法 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对2006-2009年收集的0~20岁血清标本3 258份进行乙脑抗体检测. 结果 乙脑抗体总的阳性率为70.35%,GMT为1:13.56. 结论 江苏省3岁以上人群乙脑抗体有保护作用,其阳性率及效价随年龄增加而增加,0和1岁组抗体水平较低,应该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保护.
作者:陆培善;邓秀英;胡莹;高君;马福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宾川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 方法 对宾川县2007-2009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946人,死亡5人,病死率为0.53%.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3、4季度发生的起数占70.21%;中毒就餐场所以家庭和宴席较多,占总起数的63.83%;中毒原因以植物性中毒为主,共31起,占总起数的65.96%;中毒人数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微生物性中毒,8起中毒655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9.24%;致死人的中毒事件是草乌中毒(2人)、毒蘑菇(2人)和沙门菌(1人). 结论 误食有毒植物和植物加工不当是该县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草乌中毒和误食毒蘑菇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丽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患者检测中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存在,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方法 采用sysmex-5000血液分析仪分析EDTA-PTCP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抗凝后不同时间的血小板数量,同时检测同一患者静脉血用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后的血小板数量并用手工计数方法检测该患者血小板数量. 结果 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法及手工计数法与EDTA抗凝血30 min以后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14.36、14.22,P<0.05),EDTA抗凝血30 min以后上机检测法与EDTA抗凝血10 min内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P<0.05),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法及手工计数法与EDTA抗凝血10 min内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0.07、0.21,P>0.05). 结论 EDTA-PTPC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抗凝30 min以后上机检测法与肝素和枸橼酸钠抗凝上机检测法及手工计数法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首次检测血小板数值减低的标本均应用手工计数血小板或涂片镜检,以确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以降低假性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误诊.
作者:江源;李登清;吴白平;李妮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红细胞压积对环孢霉素浓度的影响. 方法 用六个不同压积的全血,将环孢霉素标准液加入上述血液中,使每个压积的血液含有高低两种不同浓度的环孢霉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分析比色法(EMIA)两种方法 测定不同红细胞压积中环孢霉素的血药浓度. 结果 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大,环孢霉素的回收率逐渐增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在100 ng/ml环孢霉素检测的高平均回收率为110.6%,低平均回收率为77.2%;在400ng/ml环孢霉素检测的高平均回收率为114.9%,低为82.0%;酶联免疫分析比色法在100 ng/ml环孢霉素检测的高平均回收率为115.1%,低为80.4%;在400 ng/ml环孢霉素检测的高平均回收率为119.1 %,低为85.4%.且高效液相色谱法比免疫学方法测得的环孢霉素浓度低. 结论 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效液相色谱法低于免疫分析法;红细胞压积对环孢霉素浓度影响因素较大.
作者:曾立明;彭贵华;雷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干预.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4例ADHD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定,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SAS评定结果干预组家长给予相应的家庭心理干预和ADHD相关知识讲座,对照组行常规指导不提供干预,追踪观察6个月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承担着主要照顾责任的直系亲属焦虑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接受家庭心理干预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明显减轻,ADHD患儿的治疗效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7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家长接受家庭心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同时能提高ADHD患儿的独立生活、学习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宗文;钟燕;刘康香;康如彤;蒋耀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高血压前期青年人群的社区综合干预,降低该人群的血压值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 依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深圳市社区青年人群以问卷和体检形式进行基线调查,确认高血压前期青年人群,针对目标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并评价其干预效果. 结果 该项目干预的高血压前期青年人数共820例,平均年龄(35±7.3)岁.干预后该人群吸烟率、高盐饮食率均明显下降,参加体育锻炼率显著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分别较干预前下降了11.0和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9.0,P均<0.05). 结论 对高血压前期青年人群进行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对降低该目标人群的血压值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临床实验,分别用乙氧苯柳胺软膏与0.05%维A酸乳膏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52例,0.05%维A酸乳膏单独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49例,首次及治疗后2、4、6周各随访1次,观察及记录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疗效为71.1%,单用0.05%维A酸乳膏组疗效为48.9%,两者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单用0.05%维A酸乳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氧苯柳胺软膏与0.05%维A酸乳膏合用治疗寻常性痤疮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结论 乙氧苯柳胺软膏和0.05%维A酸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优于单用0.05%维A酸乳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翠媚;冯伟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清远市某制药厂职工的健康情况,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协助企业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方法 对该制药厂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乙肝生物标志物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肺功能检查、高千伏X线胸片及纯音听阈测试检查. 结果 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电测听(43.40%)、B超(19.24%)、乙肝生物标志物(13.12%)、尿常规(10.20%)、血常规(7.87%)、肺功能(6.41%)、高千伏X线胸片(6.41%)、心电图(3.50%). 结论 该制药厂职工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因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作者:黄旭;范秀红;黄世祺;钟日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株洲市2005-2009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05-2009年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和实时荧光(RT-PCR)进行病毒型别鉴定. 结果 五年共检测标本3 840份,分离到各型流感病毒271株,其中72株因血凝滴度<1:8未能鉴定,鉴定的199株结果为A(H3N2)72株,占36.18%;A(H1N1)75株,占37.68%;B型52株,占26.13%.结论 近年来,株洲市市区流感监测哨点的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06%.2005年10月-2006年以A(H1N1)亚型为流行毒株、2007年以A(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2008-2009年10月31日止A(H1N1)亚型、A(H3N2)亚型、B型并存.
作者:龙歆孜;罗建平;石文松;曹正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中的应用具体细节和疗效,为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对200例住院患者实施中药直肠滴入,并对他们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与同等状况下未实施中药直肠滴入患者的效果比较. 结果 200例实施中药直肠滴入患者中临床治愈62例、显效130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96%.未实施中药直肠滴入的2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80例、无效88例,有效率达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4,P<0.01). 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在临床中切实可行、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好方法.
作者: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湖南省人口流动/迁移对艾滋病流行态势的影响,了解外来媳妇的HIV感染状况. 方法 用问卷形式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醴陵市与衡南县外来媳妇进行调查,了解外来媳妇的行为特征、HIV感染情况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并以同样的方法调查部分本地媳妇做对比. 结果 醴陵市共调查1 000名外来媳妇,1 000名本地媳妇;衡南县共调查1 001名外来媳妇,1 000名本地媳妇,两地外来媳妇中共发现3例HIV阳性患者,两地本地媳妇中共发现2例HIV阳性患者;两地外来媳妇与本地媳妇知晓率高的问题是共用针具吸毒会感染艾滋病,占87.0%与84.3%,低的问题是同桌吃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为37.5%与3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虽然两者间HIV感染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应该密切注意艾滋病疫情较严重地区女性的流动和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作者:杨晓希;郑军;曾红雨;钟丽霞;张思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多重耐药菌(MDRB)株的分离和耐药谱检测,为临床有效控制MDRB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用自动肉汤稀释法测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标准筛选MDRB并计算耐药率,同时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 结果 5 453份标本中检出MDRB株573株,检出率10.5%;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五种细菌.绝大部分MDRB耐受10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4%,而非发酵菌为13.6%.革兰阴性MDRB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和氟喹诺酮敏感;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超过两周、使用多种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使用超过7 d以上、以及各种有创操作和导管的留置. 结论 MDRB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欧阳育琪;林应标;黄红卫;黄强;熊劲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朱焰;裴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 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分别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 对 08例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行细菌性阴道病加德纳菌检测,并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BV、非细菌性阴道病(NBV)患者均经线索细胞检查,BV试验和GV培养,BV患者组三种方法 检测到的GV均高于NBV组(P<0.05);加特纳菌对万古霉素、菌必治、痢特灵敏感性较高. 结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找加特纳菌和线索细胞、细菌分离培养、BV快速诊断等方法 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较PCR、免疫荧光法等简便易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复发性和久治不愈的BV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湧;李明;王欲扬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