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又平;胡利清;周玉球;肖奇志;吴洪秋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并对2009年镇江市流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镇江市3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229份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出流感核酸阳性标本758例,其中423份为新甲型H1N1,242份为H3N2,8份为H1N1,26份为B型;356份暴发疫情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出流感核酸刚性标本165例,其中112份为新甲型H1N1,51份为H3N2,2份为B型.结论 镇江市哨点医院2009年6-7月流感流行为B型流感,8-9月流行H3N2型流感,10-12月流行新甲型H1N1;暴发疫情6月份出现首例新甲型H1N1,7月和8月新甲型H1N1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9-12月新甲型H1N1所占流感病毒阳性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应重点加强学校以及聚集性地方新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作者:葛琴娟;杨静;孙晋飞;王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与继发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人工流产术后致继发不孕患者228例和同期原发不孕患者188例行输卵管通液术.结果 继发不孕患者228例行输卵管通液术,其中76例(33.33%)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而同期原发不孕188例中有34例(18.08%)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卵管阻塞是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人工流产次数与继发性不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雪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狂犬暴露人群接种和未接种狂苗血清IgG抗体产生效果,为预防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7月-2009年12月来我门诊就诊的狂犬暴露人群接种疫苗者为试验组,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IgG检测.结果 试验组阳性率为96.55%.对照组阳性率为3.63%,两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0,P<0.01);试验组人群3针后,抗体阳性122例,阳性率84.14%;5针后,抗体阳性者140例,阳性率9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5,P<0.01);暴露部位为头面部阳性率95.12%;暴露部位为四肢及躯干阳性率9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P>0.05);<16岁组阳性率95.92%;≥16岁组阳性率9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P>0.05).结论 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对暴露人群将会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这种保护性抗体与全程是有关,与暴露人群的年龄及暴露部位无关.
作者:周前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邯郸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学表达模式的流行病学和基因型分布,为完善预防、诊断、治疗病毒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型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其基因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6份标本中HBsAg/HBeAg/HBcAb(M1),男:65份,年龄(31.6±15.1)岁.女:40份,年龄(26.82±9 24)岁.HBsAg/HBeAb/HBcAb(M2),男:52份,年龄(35.6±14.8)岁.女:58份,年龄(37.8±13.39)岁.HBsAg/HBcAb(M3),男:44份,年龄(39.4±14.0)岁.女:24份,年龄(39.4±13.0)岁.MI和M3模式男女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模式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图表示三种血清学模式表达的高峰期都集中在20~30岁之间,对M1血清学模式105份样本进行基因分型,95份样品成功分型,全部为C基因型.结论 邯郸市区乙肝病毒感染者在3种常见血清学表达模式表达上M2男女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20~30岁为携带和传播的高峰期,C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王欣;张晓寒;周淑芳;李燕;徐晓燕;代解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两种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比较,探讨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52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对照组67例,并予以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已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与未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其舒适满意度影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接受系统心理干预方案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应对困难挫折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积极护理,使其能尽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作者: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安全构建预警机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09年7-10月对我院160名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年资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担心受处罚或失去工作、担心引起诉讼、担心影响同事之间关系、缺乏报告的积极性、没有必要报告是影响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 现行的管理模式需要改进,报告制度有待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作者:安晓蕾;张文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对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控制疫情的传播.方法 对学生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和痰实验审检查.结果 通过因症就诊和现场调查发现39名病人,其中4名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 018.81/10万,住宿生患病率高于走读生.学生结核菌素总体阳性率为43.97%,强阳性率为0.63%,高三年级结核菌素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年级.涂阳病人所在班级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涂阴病人所在班级和无病人班级.结论 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有效的筛查病人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郑立新;龙和平;郑绍军;肖明亮;李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永州市零陵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永州市零陵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11 303例,年均发病率195.23/10万,死亡94例,年均死亡率1.6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发病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多的为手足口病,其次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71.27%.结论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零陵区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率也持续上升;2009年新发的甲型H1N1流感极易在学校集体单位暴发,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时的心理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家长心理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245名新生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的新生儿家长希望知道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应注意的问题;95%以上新生儿家长担心疫苗的质量和不规范接种即错种、误种的发生;80%以上的新生儿家长希望从发放的知识卡片上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结论 护士根据新生儿家长在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耿恩辉;孙桂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前癃通对大鼠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探讨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理,以便前癃通能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大鼠前癃通各剂量组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前列腺组织腺上皮及间质面积、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前癃通可以减轻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湿重、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指数,缩小前列腺组织腺上皮及间质面积.结论 前癃通在改善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前列腺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内质网水肿扩张、腔内分泌物增多、腺体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熙;贺菊乔;刘丽芳;席建元;陈北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官颈病变的发生及进展的关系,宫颈病变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疗效评估.方法 选择妇产科门诊就诊宫颈病变患者4712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其中CIN Ⅰ~Ⅲ263例先后进行LEEP或冷刀锥切治疗手术,术后6、12月对所有HC-Ⅱ阳性患者进行随访HC-Ⅱ及细胞学检查,并以HC-Ⅱ阳性宵颈炎患者行同期相检查为对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 712例患者中高危型病毒负荷量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它们之间显著正相关(H=1984.714,P<0.05),慢性官颈炎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术前HC-Ⅱ阳性CIN Ⅰ、CINⅡ、CINⅢ的术后HPV平均持续感染率分别为0%、0.8%、15.21%,较之保守治疗的慢性官颈炎组HPV平均感染率36.2%,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官颈病变发生及进展呈正相关;经LEEP或冷刀锥切术后的宫颈病变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
作者:杨静;罗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件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 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IL-IR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IL-1β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帕会森病合并痴呆亚型(PDD组)和非痴呆亚型(PDN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C-511T多念性仵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PDD组和PDN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IL-1β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蒋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下内镜和传统直肠癌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45~76岁拟行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内镜直肠癌切除术(ESRRC)组和传统直肠癌切除术(ORRC)组,各组各15例.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IL-6、TNF-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表达,计算CD4/CD8;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RP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72 h后基本回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点PBL亚群均无明显改变,组间各对应时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血清IgG均有下降(P<0.01),但ORRC组下降较段泯RC组明显(P<0.05),且持续72 h以上.术后48 h内,CRP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比较ORRC组明显高于ESRRC组(P<0.01).结论 与ORRC相比,ESRRC对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有利于病人恢复.
作者:李荣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6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1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其中5例同时行肿瘤活检.结果 所有造屡过程均顺利,屡口通畅.14例效果满意,2例无效.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罗魁;王知非;廖达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由于因为不明的长期反复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引起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后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
作者:高玉然;王仲元;刘琳;朱玲;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方法对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男性精液常规检查,女性白带检查.结果 不孕不育组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影响精液常规中a+b级精子的活率(P<0.05),女性主要表现炎症感染.结论 不孕不育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检查和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张玲;王厚照;尚碧莲;许珣;周友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模型组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操作并结合小组配合和录像回放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讲授,实习生单项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得分及对实习内容的兴趣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掌握.结果 模型组单项技能、配合能力、理论知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在兴趣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操作技能掌握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16、2.1335、2.4440,P<0.05).结论 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涂艳阳;王伯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省属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14所省属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连续三年的动态监测.结果 2006-2008年共采样1402份,总合格率为95.15%.各年度总合格率依次为93.82%、96.75%和94.98%,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南省省属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基本符合要求,部分项目须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对医院消毒技术的指导,加大监督监测的力度.
作者:伍英;彭琦;张兆强;刘春萍;周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 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苗新普;韦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CT模拟定位系统(CTS)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诊断老年周围性肺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弹簧芯状活检针在CTS引导下对老年肺部肿块患者行经皮肺穿刺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对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124例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对124例病人的124个病灶共进行了141次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组织学标本,取材成功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112例,良性病变12例,总诊断准确率为100%.气胸发生率为5.6%.咯血发生率为12.1%,未发生大出血.结论 CTS引导下弹簧芯状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老年性肺癌的诊断是一种准确性高,安全可靠又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
作者:袁志军;罗以;王倩之;吴尉;谢冠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