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

杨志祥;向际兵;王成;曹闽京;谢振武

关键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心电描记术, T波, 心肌缺血
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患儿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方法 MCLS患儿62例,年龄0.5~11.0(3.83±2.45)岁,随机匹配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每个采样点为2 ms,常规采集稳定波形30 s后分类编号存入计算机建立文件档案.增益10mm/mV,纸速25 mm/s.计算机回放同步12导联心电波形,选择窦性心律时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人工干预准确定点后测量T波振幅,取其平均值.T波振幅测量采用QRS波起始部位作参考水平线,双相T波振幅为正相振幅与负相振幅代数和.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 川崎病组较对照组心电图T波振幅在Ⅰ、aVL、V1、V2、V6导联稍降低(P>0.05),但在Ⅲ导联明显增高(P<0.05).结论 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能客观地反映MCLS患儿的心肌供血,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中学结核病暴发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控制疫情的传播.方法 对学生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和痰实验审检查.结果 通过因症就诊和现场调查发现39名病人,其中4名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 018.81/10万,住宿生患病率高于走读生.学生结核菌素总体阳性率为43.97%,强阳性率为0.63%,高三年级结核菌素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年级.涂阳病人所在班级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涂阴病人所在班级和无病人班级.结论 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有效的筛查病人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郑立新;龙和平;郑绍军;肖明亮;李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昆明市852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 对昆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程度,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两所高校852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得分(1.97±1.23);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5),医学生的得分高于非医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和年级对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有影响,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好于非医学生;四五年级比二三年级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广播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较好,愿意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是在食品购买场所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结论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作者:殷建忠;冉旭;王琦;吴少雄;蒋尚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分析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三者在浓度与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分成三组,每组30例患者.第一组:0.5%左旋布比卡因;第二组:0.5%罗哌卡因;第三组:0.5%布比卡因.均行低佗硬膜外麻醉,记录各个药物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及麻醉质量、血液流动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注射以后在身体的各项指标、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浓度与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都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例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由于因为不明的长期反复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引起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后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

    作者:高玉然;王仲元;刘琳;朱玲;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5例COPD患者出院3月后的家庭氧疗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分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氧疗指导;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1)告知患者及家属自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和目前病情程度;(2)告知患者及家属LTOT的重要性和意义;(3)患者和家属共同进行培训,家属每日在家中进行督导.结果 健康教育组氧疗3月后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PaO2、SaO2、FVC、FEV-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氧疗前后FEV1、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增强CDPD患者LTOT依从性,促使LTOT疗效提高,值得在全国推广.

    作者:庞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生实习前后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调查和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湖南某学校的护生实习前后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对护生在实习前(2008年6月)和在实习后(2009年5月)进行对比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知识、态度、职业防护等知识知晓现状.结果 在本调查中共随机抽样404名护生,其中有380名护生在实习前和378名护生在实习后完成了问卷调查,在护生实习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实习前有明显的改善,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结论 对护生实习前后进行全面、综合的艾滋病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赵静;杨土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16、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P16、P53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P53蛋白在6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内膜简单性增生过长、20例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20例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P53蛋白在正常内膜、简单性增生过长、复杂性增生过长的阳性表达率为70%(0%)、65%(30%)、60%(55%),与子宫内膜癌43.3%(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16、P53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P16、P53蛋白的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晓旭;许淑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湖南省尘肺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尘肺死亡情况,探讨其死亡规律,为尘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全省尘肺数据库中死亡病例数转换成Excel电子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1954-2008年底报告尘肺56 546例,其中死亡13 081例,病死率23.13%;随尘肺期别的升高尘肺的病死率亦升高;矽肺、煤工尘肺及其余11种尘肺的病死率分别为29.19%、19.30%、15.89%;Ⅰ期、Ⅱ期、Ⅲ期尘肺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4.31±11.30)岁、(63.73±12.15)岁、(56.44±12.23)岁;矽肺、煤工尘肺及其余11种尘肺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52.85±15.84)岁、(62.97±11.53)岁、(68.61±10.10)岁.结论 阻止和延缓尘肺期别的进展和并发肺结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肖云龙;蒋然子;刘蔼成;刘敏;唐步尧;杨金星;曹贤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鸟氨酸脱羧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 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苗新普;韦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模式和实践进行综述,并对如何促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思考,为今后社区服务中心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预防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李彦奇;徐鹏;吕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于2007年4月对郴州市城区3所学校2 042名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学生焦虑均分为(44.13±9.07)分、抑郁均分为(50.79±8.95)分;男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5);独生子女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得分与母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青春期发育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父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性别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勇平;胡志艳;周少平;刘庆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永州市零陵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永州市零陵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11 303例,年均发病率195.23/10万,死亡94例,年均死亡率1.6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发病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多的为手足口病,其次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71.27%.结论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零陵区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率也持续上升;2009年新发的甲型H1N1流感极易在学校集体单位暴发,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隆同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途径、临床表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隆同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学生37例,教师1例,孕妇2例,10月和11月为隆同县甲型H1N1流感高峰期,分别为11例和19例,均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随着学生广泛接种甲流疫苗后,从12月开始,学校聚集性疫情减少,2名孕妇被确诊为甲流病例.结论 隆回县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措施取得实效,甲流疫情持续下降.

    作者:郭柏松;孙辉传;刘桃叶;王梦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方法对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男性精液常规检查,女性白带检查.结果 不孕不育组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影响精液常规中a+b级精子的活率(P<0.05),女性主要表现炎症感染.结论 不孕不育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检查和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张玲;王厚照;尚碧莲;许珣;周友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研究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3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通过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研究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 350例原发性高血压受试对象经测定确认颈动脉存在硬化斑块共为102例,为29.14%.健康对照组180例中,共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2例,为6.67%.高血压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血浆氧化物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微量白蛋白>19.0 md/L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高血压组共有斑块形成62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39.2%,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高血压组有颈动脉斑块形成40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20.8%,而且其MDA、MPO浓度也显著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清氧化物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荀正春;吴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其主动外排机制的确证

    目的 对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初步探讨是否存在药物主动外排机制.方法 K-B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CCCP联合不同抗菌药物测定MIC值的变化进行主动外排机制的初步确证.结果 7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索均有不同程度耐药,CCCP处理前后MIC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多种药物泵阳性株和泵阴性株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75株试验菌株存在药物主动外排机制,其高度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可能与主动外排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陈敬群;陈敏;石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道县1997-2009年餐饮业食饮具消毒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道县餐饮业食饮具的卫生质量,为提高食饮具消毒的质量和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按国家规定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1997-2009年道县各类餐饮单位及学校的食饮具消毒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9年道县各类食饮具合格率分别为61.2%、63.4%、70.1%、71.4%、73.0%、74.7%、76.8%、78.2%、79.5%、80.9%、81.6%、82.2%、84.4%,平均合格率为76.7%,各类学校食堂的合格率为50.5%,乡镇的合格率为53.4%.结论 加强食饮具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各类学校、乡镇,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食饮具的卫生质量.

    作者:唐准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腹腔镜(n=30)、阴式(n=30)与开腹(n=30)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镜组及阴式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军;张建芳;夏姿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生儿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及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新生儿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时的心理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家长心理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245名新生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的新生儿家长希望知道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应注意的问题;95%以上新生儿家长担心疫苗的质量和不规范接种即错种、误种的发生;80%以上的新生儿家长希望从发放的知识卡片上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结论 护士根据新生儿家长在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耿恩辉;孙桂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统计5 288例行TCT检查的患者细胞学结果,并对210例细胞学阳性者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288例细胞学结果,满意率为99.0%,其中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4 565例,鳞状细胞及腺细胞异常660例,重新采样53例.210例细胞学阳性中,鳞状细胞异常者组织学阳性率为62.25%(127/204)高于腺细胞33.33%(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IL、HSIL、SCC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91%(17/23)、80.95%(34/42)、100%(1/1).细胞学为ASC-H者组织学结果伴有CIN或HPV感染的百分率明显高于ASC-US(P<0.01).结论 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官颈鳞状细胞病变的筛查优于腺细胞,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不满意涂片、ASC-US、AGC及ASC-H的重视.

    作者:宋光耀;邹娜;王亚萍;李广慧;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