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张丽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象, 特殊性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 ,并依据其临床表象探讨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策略.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 ,均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 ,给予对比组病人常规护理 ,分析组则依据病人临床表象给予特殊性的护理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仅有68.00% ,分析组病人的总有效率可达到94.00% ,两组之间结果比较 ,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对病人开展特殊性的护理 ,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方法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便为子宫肌瘤临床诊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了 2010年12月至2014年8月期间 ,我院临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 ,均给予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以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经期时间(d)、血红蛋白(g/l)、子宫大小(cm3)和肌瘤体积(cm3)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较 ,手术后患者的经期时间显著降低 ,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且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显著降低 ,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 ,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程度更加明显.患者术后6月和9月的子宫及肌瘤体积显著低于手术前 ,患者术后9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显著低于术后6月,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子宫肌瘤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缩小患者肌瘤体积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陈勇刚;李光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VSD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于1992 年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 等人首创 ,早即应用于骨科创伤治疗.在国内应用已有20年历史 ,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 ,该技术已日臻完善 ,覆盖骨科疾病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尤其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结合我科的临床使用情况 ,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郭大勇;谭琴;万丽莉;邓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水平与正常人群差异 ,研究检测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21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 ,检测患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结果:两组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以及一氧化氮水平对比上均呈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方面:oX-LDL 与 NO对比(P=0.013、r=0.782) ,oX-LDL与CEC对比(P= 0.019、r=0.793) ,CEC与 NO对比(P=0.021、r=0.952).结论: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会影响到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 ,因此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与抗炎处理.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人流手术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人流手术患者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1月接收瘢痕子宫人流术患者200例作为对象 ,分成不同处理组 ,即:对照组(手术疗法)、实验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治疗对总体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轻度、重度疼痛度有少于对照组 ,有区别( P< 0.05 );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者1例 ,发生率为1.0% ,和对照组的15.0% 相比较低 ,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瘢痕子宫人流手术患者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疗法作用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 ,预防并发症 ,值得学习.

    作者:甘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用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卡介苗混合伤寒疫苗误种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运用护理干预辅以药物治疗处理卡介苗混合伤寒疫苗误种皮下效果分析 ,以期为预防接种事故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及时告知家长疫苗误种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 ,消除家长恐惧心理 ,对儿童及时局部封闭和药物治疗.结论:及时处理避免发生脓肿或溃疡 ,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化解家长与医务人员对立情绪 ,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不良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白;陆克;李惠兰;黄丽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单人氧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单人氧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具体对象和病例纳入我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B组和 A 组 ,每组患者30例.A组治疗模式为常规综合救治 ,B组治疗模式为常规综合救治结合单人氧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情好转和治愈时间.结果:B 组治疗总效果为90.00% ,A 组治疗总效果为70.00% ,B组疗效有明显优势 (P<0.05).B组病情好转和治愈时间均明显比A 组短 (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单人氧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显著 ,可快速缓解患者病情 ,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治愈时间 ,值得推广.

    作者:廖学乾;罗政云;刘鹏;陈柯;唐龙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化痰祛瘀散结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5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散结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采用中药化痰祛瘀散结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55% (56/58 ) ,不良反应较少且表现轻微 ,并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退.结论:中药化痰祛瘀散结方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推广.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74.1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16%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9.3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9%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对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学蓉;胡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48例设为研究组 ,对照组为同期内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8例 ,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两组的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白蛋白(ALB)、总蛋白(TP)明显较对照组低 ,白球比(A/G)、球蛋白(GLO)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两组的新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 -谷氨酸转移酶(r -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均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差异 ,采用生化指标检验 ,有助于诊断疾病、评估疗效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映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微波疗法治疗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80例附件炎性包块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例 ,两组均予以抗菌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微波疗法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 vs55.0% ) ,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B超检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疗法治疗附件炎性包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使包块缩小 ,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Beers标准的门诊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以Beers标准(2012 版)作为调查的主要依据 ,结合药学专业知识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门诊消化内科治疗的3258例老年患者进行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结果:依据Beers标准 ,入选调查的患者中 ,214例甲氧氯普胺使用不当 ,108例口服矿物油使用不当 ,37例雷尼替丁使用不当 ;137例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86例服用吗丁啉和易蒙停 ,56例患者奥美拉唑等剂量过大.结论:基于Beers标准和药学专业知识调查发现医院门诊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治疗中存在严重的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 ,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引以为戒.

    作者:周水艳;廖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基础上 ,给予舒适护理.两组在进行一段时间护理后 ,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度为70.0% ,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0% ,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 ,可以提高产妇的总满意度 ,安抚产妇的情绪 ,给产妇的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因此舒适护理值得被推广.

    作者:郭建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探讨在目前医疗条件下 ,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实施 ,总结出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有针对性的给予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玉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救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单号35例为对照组 ,双号35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本治疗后 ,再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氯吡格雷 ,治疗2周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者患者的有效率(91.4% )明显高于对照组(57.1% )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等血凝指标对比显示 ,无明显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不具有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可靠.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随机分为2组 ,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P<0.05 ).结论:给予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同时采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视轴区的浑浊发生率 ,对矫正患儿的视力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孟玲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干预组中暂住期在3个月以上的< 2岁流动儿童监护人共316人 ;对照组抽取常住人口中<2岁儿童监护人共283人.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6个月后对两组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综合知识得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 ,干预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及综合知识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 ,干预组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以及综合知识得分较干预前明显的提高 ,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的提高其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 ,对于促进形成主动接种的观念和行为十分有利.

    作者:颜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论抗生素治疗小儿骨关节感染

    由于骨关节解剖生理的特殊性 ,骨与关节感染具有治愈困难、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 ,这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之一.而近年来 ,小儿骨关节感染率是增加还是降低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小儿骨关节感染一旦诊 断明确 ,即应及时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局部手术引流是必不可步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小儿骨关节感染新兴病原体的了解 ,现代诊断技术的利用 ,新的短程治疗方案均可以优化小儿骨关节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的治疗.

    作者:宋天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医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为了便于对比研究 ,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 ,其中甲组患者50人主要选择奥曲肽治疗进行治疗 ,而乙组患者50人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 ,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 ,且乙组患者的腹部压痛具体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恢复以及血淀粉酶的恢复时间皆短于甲组患者 ,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仅有效可减轻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的影响 ,缓解患者的痛苦 ,而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有效提高治疗的质量 ,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防措施及效果.结果: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男女比例约为1.4:1 ;3岁发病率高 ,4岁以后逐渐降低 ;夏季为高发季节 ;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职业等密切相关 ,做好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王衡;郭宇红;王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健康知识宣讲对传染病防控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知识宣讲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125 名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予以健康知识宣讲 ,对照组不施以健康知识宣讲 ,比较分析两组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差异显著(X2 =17.5676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知识宣控 ,有效提高人们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 ,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锦;胡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