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飞;王莲萍
目的:探讨总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0~2015年39例结肠造口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中有20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造口旁疝3例 ,造口狭窄2例 ,造口回缩1例 ,造口出血2例 ,造口脱垂2例 ,造口周围皮肤炎10例 ,分别行相应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与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及宣教有很大的关系 ,预防为主 ,一旦并发症发生 ,及时正确处理 ,可获理想效果.
作者:李宏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临床急腹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急腹症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53例 ,分别给予传统腹部超声检查与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随访确诊.其中 ,甲组诊断符合率为84.91% ,乙组诊断符合率为96.23% ,两组比较 ,差异显著(P<0.05) ,且乙组超声诊断时间虽长于甲组 ,但临床诊断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技术 ,效果更好 ,值得推广.
作者:张瑞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运用131 I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采用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95% ,总满意度为97%.结论:131 I清除甲状腺切除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安全 ,有效 ,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左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随机分为2组 ,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P<0.05 ).结论:给予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同时采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视轴区的浑浊发生率 ,对矫正患儿的视力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孟玲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我院门诊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内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有200例 ,对照组没有采用沟通技巧进行干预 ,观察组采用沟通技巧进行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更低 ,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 ,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导诊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杜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CT检测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脑萎缩1例 ,局部性脑萎缩2例 ,中心性脑萎缩1例 ,小脑萎缩92例 ,准确率为95.83% ;儿童小脑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宫内感染、全身性疾病小脑改变、中枢神经感染后及原因不明性性退行性萎缩改变.结论:采用CT对儿童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卢方;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医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为了便于对比研究 ,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 ,其中甲组患者50人主要选择奥曲肽治疗进行治疗 ,而乙组患者50人在甲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 ,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 ,且乙组患者的腹部压痛具体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恢复以及血淀粉酶的恢复时间皆短于甲组患者 ,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仅有效可减轻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的影响 ,缓解患者的痛苦 ,而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有效提高治疗的质量 ,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都相对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 ,相关人员正在大力的发展新的治疗方式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近年来 ,人们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好转率高、后遗症少 ,患者获益多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心电图室患儿恐惧心理的作用.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心电图室具有恐惧心理的患儿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每组50例患儿 ,观察组的心电图室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 ,对照组的心电图室患儿给予基础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室患儿的恐惧心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医护人员利用其精湛的职业技能联合人性化的护理 ,减轻了心电图室患儿的恐惧心理 ,进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彦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给予胰岛素治疗病人100例.其中50例予以神经营养修复剂甲钴胺、活血化瘀药物川芎嗪治疗 ,为对照组 ;50例除神经营养剂甲钴胺、活血化瘀药物川芎嗪外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循环治疗.部分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症状于用药3 -4天缓解 ,多数患者于用药1周改善.连用14天停药.停药后追踪4周.结果:停药后4周未出现明显四肢麻木、疼痛症状.总有效率达92%.而对照组患者四肢麻木、疼痛症状仅轻度改善.结论:我们认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四肢麻木、疼痛症状.
作者:李晨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 CCU )是心内科相对独立的治疗单元 ,有特殊的要求、治疗护理和人文关怀规范.CCU 收治所有心血管病的急危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需循环支持的患者 ,这意味着较多的患者要持续静脉输液治疗.由于我科年轻护士较多 ,患者病情重 ,输液持续时间长 ,而如何有效的进行静脉输液管理 ,避免不良状况 ,提高 CCU 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满意度是目前临床上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况.方法:选取某县2012年1月~2015年6月发生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3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其疫苗分别为卡介苗、百白破以及麻疹类疫苗 ,统计其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 ,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 ,卡介苗、百白破以及麻疹类疫苗三种疫苗通过预防接种发生异常反应例数分别为8例、13例、9例.结论:在百白破、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时 ,发生异常反应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可有效缓解异常反应 ,同时 ,在卡介苗预防接种前 ,需要对药物进行摇匀 ,有效降低发生异常反应的几率 ,提高预防接种防疫站的监测能力 ,从而保障接种人员生命安全.
作者:王衍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究使用金苓健儿颗粒结合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50例患儿应用常规西药治疗 ,为对照组 ;另外50例应用金苓健儿颗粒结合推拿按摩治疗 ,为研究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探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 、6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探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 、4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金苓健儿颗粒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 ,可更好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贵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成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肾部分切除术173例的临床资料、预防手术室相关感染的管理措施.除执行正确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暖、皮肤消毒、外科洗手、环境控制等常规的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外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器械管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负责 ,完善器械的清洗、灭菌 ,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本组173例手术患者均无手术室感染发生.
作者:戴燕琴;陈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在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卵巢癌患者 ,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5 )及对照组(n=35 )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低于对照组是31.43%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腹腔镜应用价值较高 ,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患者在医院治疗出现感染的原因表以及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慢性肝病患者 ,对其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5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擦组在分析医院感染原因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 ,以此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策略.结果:经过本医院的分组护理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概率为3.36% ,对照组的感染发生概率为14.55% ,则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肝炎的感染原因进行分析 ,并且采取必要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概率 ,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CT、MRI、骨显像检查等四种检查方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骨肿瘤患者78例 ,均经过手术治疗 ,术中病理证实.对患者各种检查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各个检查方法的优劣性.结果:患者 X线检查正确率为 78.2% ;CT检查正确率为91.2% ;MRI检查正确率为100% ;骨显像检查正确率为88.2%.结论:四种影像学检查均可对骨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MRI检查正确率高 ,骨显像能够全身一次性成像 ,且敏感性高 ,是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解海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和足底按摩对骨科病人术后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00例骨科术后便秘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压丸组、按摩组和联合组 ,4组常规治疗相同 ,压丸组、按摩组和联合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丸、足底按摩和耳穴压丸联合足底按摩 ,干预1 周.结果:压丸组(64.0% )、按摩组(68.0% )及联合组(92.0% )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联合组总有效率(92.0% )显著高于压丸组(64.0% )和按摩组(68.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耳穴压丸和足底按摩均能改善骨科病人术后便秘情况 ,二者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作者:李玲颖;王金桥;颜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8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情况及 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HAMA、HAMD 评分、头痛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 HAMA 、HAMD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重建心理平衡 ,从而减轻头痛情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知识宣讲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125 名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予以健康知识宣讲 ,对照组不施以健康知识宣讲 ,比较分析两组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差异显著(X2 =17.5676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知识宣控 ,有效提高人们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 ,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锦;胡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