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方;张勇
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 ,探讨预防和减少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从胺碘酮的药物性质、选择输入的方式、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 ,12例(60% )为药物因素引起 ;5例(25% )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 ;3例(15% )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 ,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立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尿毒症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尿毒症病患66例 ,依照其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与青年组 ,每组均为33例.与此同时 ,选取同期收治的未患尿毒症病患33例 ,将其作为对照组.对3组病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老年组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速度要明显低于青年组与对照组 ,且其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值与中青年病患及未患尿毒症病患相比明显较低 ,在经透析治疗后短期内可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杨立军;李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探讨有效预防手术室一次性物品过期的方法.
作者:王的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患儿 ,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划分对照组以及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口病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途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6% )明显比对照组(75.6% )高( P< 0.05 );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 ,组间综合比较 ,研究组疗效优.结论: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临床病症指标改善所需时间 ,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朱朝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在脊柱侧弯患者中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64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程序模式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平均矫正角度明显较好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有显著的效果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旭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孕期运动护理干预对孕妇体重、骨密度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74例孕妇 ,根据患者病例号将患者分为两组 ,单数为实验组 ,双数为对照组 ,每组37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运动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前的体重、骨密度值 ,并调查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体重增长量正常的32例 ,对照组体重增长量正常的21例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骨量正常的29例 ,评价有效率为78.4% ;对照组孕妇骨量正常的 16例 ,评价有效率为 43.2%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有34例阴道分娩孕妇 ,3例剖宫产孕妇 ,对照组有28例阴道分娩孕妇 ,9例剖宫产孕妇 ,两组比较 P< 0.05 ,X2= 8.42.结论:适当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骨密度值 ,增加患者体重 ,帮助患者顺利分娩.
作者:冷明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侧、内侧、外侧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对肘关节功能更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9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手术入路不同分为 A、B、C三组 ,分别采用前侧、内侧及外侧入路治疗 ,术后对三组患者随访12月,比较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三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63% 、87.50% 、87.50%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前侧、内侧、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显著疗效 ,临床中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具体选择手术入路 ,以获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陈群;傅尔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 TUVP术与 HoLEP术治疗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12~2014.7治疗的112例BPH 患者作为疗效观察对象 ,分成A 组、B组 ,每组56例 ,两组的手术方法分别为 HoLEP术与 TUVP术.结果:治疗后B组的QmaX低于A 组 ,且IPSS评分高于A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HoLEP术治疗BPH的疗效优于 TUVP术.
作者:夏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水平与正常人群差异 ,研究检测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21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 ,检测患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结果:两组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以及一氧化氮水平对比上均呈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方面:oX-LDL 与 NO对比(P=0.013、r=0.782) ,oX-LDL与CEC对比(P= 0.019、r=0.793) ,CEC与 NO对比(P=0.021、r=0.952).结论: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会影响到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 ,因此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与抗炎处理.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形态以及动态增强表现 ,以提高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 ,在其手术前7天都进行MRI检查 ,并分析MRI的病灶分布形式以及内部强化特征 ,据此将患者分为浸润性乳腺导管原位癌组(实验组)和非浸润性乳腺导管原位癌组(对照组) ,然后对MRI形态以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检查出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62个 ,其中肿块样病灶3个 ,非肿块样病灶56个 ,斑点状3个.在非肿块样病灶中段样32个、导管分支样10个、区域性6个、局灶性8个.三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中段样18个、导管分支样9个、区域性4个、局灶性3个 ;对照组中段样10个、导管分支样8个、区域性3个、局灶性2个.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非肿块样强化 ,其中段样和导管分支样为常见 ,少数患者表现为肿块型病变.
作者:王婷伟;张珊珊;徐晓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以 OSAS 为中心 ,分别从肥胖、甲状腺轴、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丘脑 -垂体 -性腺轴、生长激素等方面 ,阐述了和内分泌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沈玉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常规消毒措施时收治的60台手术为对照期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实施消毒隔离管理措施时收治的60台手术为观察期 ,统计感染数据 ,探讨不同消毒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结果:观察期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期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P<0.05).结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50例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 ,实验组患者则制定护理应急预案 ,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中 ,应用护理应急预案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 ,能让止血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婴幼儿输液时运用优质护理的成效分析.方法:选取门诊90例进行输液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给予优质护理 ,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模式的护理方式 ,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不管是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还是病人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护理投诉率则远远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婴幼儿输液中运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同时还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段从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CT检测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脑萎缩1例 ,局部性脑萎缩2例 ,中心性脑萎缩1例 ,小脑萎缩92例 ,准确率为95.83% ;儿童小脑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宫内感染、全身性疾病小脑改变、中枢神经感染后及原因不明性性退行性萎缩改变.结论:采用CT对儿童小脑萎缩与小脑发育畸形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卢方;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特点:1、神经肌肉系统早期常有肢体异常、麻木感觉、极度疲乏、肌肉酸痛、肢体苍白湿冷等类似缺血现象 ,可能与高血钾刺激血管收缩有关.随后出现四肢无力 ,尤以双下肢明显 ,行走困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至消失逐渐上升至躯干肌群及双上肢 ,呈上升性松弛性软瘫.严重的出现吞咽、发音及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晕厥及神志不清 ;2、心血管系统钾浓度增高对心肌抑制作用.表现为心音减弱 ,心率减慢 ,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室性停博、室性心动过速乃至心室颤动.3、消化道系统:高血钾可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可引起恶性、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作者:周述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采取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2例心内科患者 ,对其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51例/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护理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干预护理 ,针对心内科实施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成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肾部分切除术173例的临床资料、预防手术室相关感染的管理措施.除执行正确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暖、皮肤消毒、外科洗手、环境控制等常规的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外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器械管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负责 ,完善器械的清洗、灭菌 ,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本组173例手术患者均无手术室感染发生.
作者:戴燕琴;陈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 ,加以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添加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用于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 ,能有效缓解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值、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凯;袁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26例 ,男21例 ,女5例 ,年龄20 -58岁 ,平均40.3岁.锁骨近端骨折按 Edinburg分型 ,1A1型12例 ,1A2型7例 ,1B1型3例 ,1B2型4例.患者均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进行随访以评价其疗效.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 ,1例失访 ,随访时间0.7 -1.5年,平均 9 个月.2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 ,骨折对位及内固定良好 ,未见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根据 Rockwood评分 ,优17例 ,良3例 ,可5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8.7%.结论:运用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 ,尤其是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疗效良好 ,固定可靠 ,可以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并发少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郭大勇;万丽莉;邓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