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群;伍子健;袁立明;莫罡
选用临汾市人民医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之间发病人数资料和相应的逐日气象资料、临汾市环境监测资料,对呼吸道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专门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呼吸道疾病与前1 d的要素有很好的关系,只是与各疾病相关的要素不同,在不同的季节系数不同,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均通过0.05的信度检验.并以此技术路线,先后建立四种疾病不同季节预报统计模型6个.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报系统,实现计算、预报功能.
作者:史海萍;秦爱民;康秀青;王智娟;吴海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27KIP1和Ki-67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乳腺癌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p27KIP1的高表达率为41.1%(23/56),低表达率为58.9%(33/56),Ki-67的高表达率为66.1%(37/56),低表达率为33.9%(19/56),p27KIP1蛋白与Ki-67的表达间存在着负性相关(P<0.05). 结论 p27KIP1、Ki-67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直接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陈湘;许淑媛;梁青春;罗鑫;张立群;李美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确保《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目标实现,南平市在国家级、省级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制定该市以住院分娩为基础出生缺陷监测方案(2003-2010).
作者:应爱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 23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等为农村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医生讲课和学校卫生课成为主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中学生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农村中学生关心营养与健康(70%)、生长发育的生理(60%)和心理卫生(60%)等健康知识;高中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王政;罗家有;杨瑞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对1 088份不同血清标本作平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DIGFA法检测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水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30%、82.86%和98.71%;特异性为97.52%~100%;检测肺吸虫病和蛔虫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6%和2.78%,检测结果与ELISA相似. 结论 DIGFA法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喻鑫玲;刘照武;刘宇;胡平成;何永康;周杰;李岳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中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的240名结核病人为病例组,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1、病例与对照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农民工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对结核病的发病有影响,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人口、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及在居住地收入比较,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亦是本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农民工采取多种因素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发生.
作者:卢凌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四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STD感染患者标本4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0例STD患者农原体(CT)、淋球菌(GC)、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四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CT:21.90%、GC:15.71%、HSV-Ⅱ:8.57%、HPV:11.67%;女性宫颈分泌物GC阳性率(23.19%)高于男性(12.06%);两种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38%,两种以上混合感染阳性率1.43%. 结论 四种常见STD中CT阳性检出率居第一位;男女阳性检出率比较GC病原体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为主.
作者:杨岚;伍斌;谢红付;陈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湘潭县传染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3-2007年湘潭县法定传染病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7.25/10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和麻疹,占总发病数的92.40%,年均死亡率为1.00/10万,狂犬病死亡42例. 结论 重点要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痢疾、麻疹、梅毒、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的工作,也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监测.
作者:周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支原体引起的NGU,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25例NGU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25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712例,阳性率为86.3%;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00/825),3.5%(25/825)和26.3%(187/825).Uu单纯感染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美满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性强的是罗红霉素,其次为司帕沙星.Mh单纯感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很高(均在90%以上),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强.Uu+Mh混合感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性强. 结论 近年来本地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解脲支原体感染,且对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有多药耐药现象.目前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为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王晖;王跃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珠海城区市民对流感的认知和行为,为改进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公共卫生学建议. 方法 本次调查为横断面的调查,抽样方法为随机拨号抽样法(Random Digit Dialing,RDD).自行设计人群流感知信行调查问卷,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共成功调查463名城区居民. 结果 本次调查共拨通了500个电话号码,其中成功访问463名居民,应答率为92.6%.珠海市城区居民对于流感的知信行现况有良好的方面:有73.0%的居民认为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不一样的;有88.8%的居民认为流感是一种传染病;超过6成(65.9%)的居民在感冒发热后会主动请假而停工停课,只有13.8%的人称会坚持带病上班或上课.令人忧虑的方面有:有82.7%的城镇居民对流感不重视,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甚至不会罹患流感;学生人群中只有2.4%的人会在罹患流感后请假休息;医务人员在罹患流感后的就诊率和休假率都比其他人群相对要低;仅有12.5%的人在近一年内曾接种过流感疫苗. 结论 珠海市城镇居民普遍具备流感的一般认知,但对于流感的发生缺乏警惕性,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建议在今后的流感宣教工作中,侧重于流感的危害和注射流感疫苗的重要性等方面.
作者:叶中文;黄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临湘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 方法 根据临湘市1993-2007年结核病登记年报表、季报表、病例登记本进行汇总分析及转归分析. 结果 临湘市1993-2007年共登记涂阳病人2 45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阳登记率初治、复治治愈率逐年提高,分别由1993年的16.65/10万、65.15%、70.00%提高到2007年的41.62/10万、92.61%、88.88%. 结论 临湘市结核病控制取得了项目预期效果,肺结核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唐春波;张栋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快速且特异的PCR方法. 方法 针对编码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ureR)的基因序列设计2条PCR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25 bp;通过对2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进行PCR检测、利用该PCR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对60份食物中毒送检标本进行检测来评价其特异性;将奇异变形杆菌菌液做一系列10倍稀释后进行PCR检测来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2株奇异变形杆菌出现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正确,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没有出现PCR扩增反应,且PCR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一致,PCR方法相比传统培养方法更快速,在4 h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PCR方法敏感性为30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PCR方法,适合奇异变形杆菌日常监测和快速诊断的需要.
作者:林红乐;文岚;张如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动态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RIPC)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心电图(ECG)变化、心律失常情况,从心电图角度评价肢体RIPC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体重7 kg以下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预处理组在心脏手术前予以上肢RIPC两次;于RIPC实施时、术后1 h及24 h描记12导联ECG,术后持续ECG监测记录24 h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 RIPC实施过程中,ECG无ST-T改变,无心律失常;手术后2组患儿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h,对照组ST-T改变发生率高于处理组(7/30,4/30,P=0.01),术后24 h内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事件22例,高于处理组16次(22/30,16/30,P=0.04). 结论 从ECG及术后心律失常方面,可反映出RIPC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相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作者:杨哲;陈文娟;胡南;罗元芝;刘勇;周文武;高纪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8病例,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多层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3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2.24±6.24)HU、(17.20±5.2)HU和(24.60±8.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2.22±8.8)HU、(12.33±5.1)HU和(36.36±15.2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 HU,乳腺癌△CT值>35 HU.CT在乳腺肿块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三维重建22例乳腺癌病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与胸壁相连,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75%(9/12),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为临床术前评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立勇;简颂;郭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在根治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中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8月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60例(原发灶T2或T3),同期行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沿舌部原发灶外安全范围垂直切除至舌骨水平,并沿下颌骨内侧牙龈切开,将舌、口底及颈部淋巴组织作连续切除.同期收集另外一组未行垂直连续切除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资料5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复发率与颈部转移率.结果 实验组局部无复发,对侧颈部转移9例,转移率15%.对照组局部复发18例,对侧颈部转移9例,复发转移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可以明显提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郭峰;翦新春;周晌辉;闵安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令性. 方法 选取60例因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5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雷尼替丁5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 h宅腹胃液pH值并评价其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pH值均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刁世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四个区县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35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调查血清抗体水平. 结果 共采样调查23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77%,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城市与农村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铜川市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不会发生麻疹流行.
作者:刘新利;王云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永定区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登记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永定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152.93/10万,涂阳登记率为69.14/10万,涂阳发现率为45.21%;以青壮年发病数为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多于女,以农民为主,城区及城郊发病率高于农村;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高于复治. 结论 重视城市流动人群的肺结核防治,继续坚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加强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作者:王铸;田际雄;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