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窝沟封闭剂预防儿童龋齿效果分析

宋瑜

关键词:树脂封闭剂, 玻璃离子粘固粉, 窝沟封闭术, 龋齿
摘要:目的 比较光固化树脂与玻璃离子封闭剂对第一恒磨牙的防龋效果. 方法 选择7-9岁儿童160名,口腔内第一恒磨牙无龋.每名儿童一侧的恒磨牙用常规光固化窝沟封闭,另一侧用玻璃离子封闭剂封闭窝沟,随访1年,观察两种材料在牙面上的保留情况和患龋率. 结果 封闭后部分和完全脱落率均随封闭时间延长而增加,封闭1年和6月完全脱落率和完整保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固化树脂窝沟封闭的完整保存率较玻璃离子略高,但在两种方法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磨牙窝沟封闭后,6个月时检查患龋率,光固化树脂组(320颗)和玻璃组(320颗)患龋率分别为1(0.31%)和2(0.63%);1年时分别为12(3.75%)和14(4.38%).两种方法预防龋齿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窝沟封闭均能有效防龋,光固化树脂适宜在条件较好的牙科诊所进行,玻璃离子适用于大面积提供口腔保健,对于缺乏投资设备的地区,能用较少投入和较短时间达到龋病预防目的 .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穿透支原体LAM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并抑制细胞增殖

    目的 检测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了解穿透支原体潜在的致病性. 方法 用SP-4培养基培养穿透支原体并提取其脂质相关膜蛋白,用提取的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NO的产生,并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并且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 穿透支原体的脂质相关膜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且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其致病性相关.

    作者:曾焱华;吴移谋;游晓星;余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8年衡阳市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药敏结果报告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在我所建卡跟踪随访的364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为观察组,364例同期怀孕无妊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就其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及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后子代感染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与早产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孕期干预者子代乙肝感染率较未干预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妇乙肝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乙肝大三阳者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有利于降低子代感染率.

    作者:易娟;伍尚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诊断及临床流行病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肿块超声诊断图像特征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对1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 结果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18~50岁,均为女性,文化程度不等,部分职业女性有熬夜的习惯,部分女性母系家族中有乳腺肿块史.全部病例中,良性肿块134例,占总数的81%;恶性肿块32例,占总数的19%.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良恶性肿块在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乳腺恶性肿块的典型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衰减,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较丰富血流.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亮;陈红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从教、学和考三个角度阐述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探讨改革思路.

    作者:文礼湘;吴长虹;张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血压与心电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鹏宾;黄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紧张、抑郁、恐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紧张、抑郁、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廖荣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索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全市各单位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非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30,而年龄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为3.580.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降低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

    作者:刘建建;邓静;龚灿辉;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VEGF和COX-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GCT中VEGF和COX-2的表达. 结果 GCT中VEGF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55.3%;其中,VEGF在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组织分型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分期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中VEGF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 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参与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提示GCT预后不良.

    作者:沈晓涵;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方法 59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长托品治疗,对照组以阿托品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药物化时间、给药次数、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加快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引起精神症状的副作用较严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明显,但药物副作用大,在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加强防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谢顺利;刘桂华;熊赛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3-2007年湘潭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湘潭县传染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3-2007年湘潭县法定传染病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7.25/10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和麻疹,占总发病数的92.40%,年均死亡率为1.00/10万,狂犬病死亡42例. 结论 重点要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痢疾、麻疹、梅毒、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的工作,也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监测.

    作者:周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锑

    目的 采用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锑. 方法 通过各种条件实验,对方法的各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为0.8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8%~9.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滨;汪洋;任聪;何漪;王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症(M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江西省,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调查M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家庭经济、饮酒、年龄、父亲代谢综合症,肉类摄入(P<0.05).其中家庭经济OR值为1.19,饮酒OR值为1.26,年龄OR值为1.65,父亲代谢综合症OR值为1.50,肉类摄入OR值为0.89. 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年龄和父亲代谢综合症均为MS的危险因素;肉类摄人为MS的保护因素.

    作者: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治疗

    目的 评估语言治疗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疗效. 方法 针对功能性语言障碍儿童制定出训练方案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利用发声诱导仪(启音博士)进行训练,每周1~2次,每次约20 min. 结果 经过综合训练,197例儿童共计训练1 044次,平均每例5.3次,其中有141例完全纠正,32例部分纠正,治愈率72%,总有效率达87.8%.结论 纠正儿童的错误发音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语言交流及朗读水平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以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宗文;罗红艳;卿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过氧乙酸用于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消毒的研究

    目的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后的残留量消减规律的研究及其消毒效果的评价. 方法 用改良的过氧乙酸含化学测定法评价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过氧乙酸的残留量;用现场消毒试验评价不同含量的过氧乙酸空气消毒效果. 结果 在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的实验条件下,过氧乙酸消减规律符合一种对数消减模型,即y=16.549-7.864ln(x)(R2>0.99);用不同浓度过氧乙酸(500、1 000和2 000 mg/L)喷雾实验动物屏障环境20 min后,各采样点平均残留量值分别为2.54、5.78和11.44 mg/m3.现场消毒试验中,用2 000、1 000和500 mg/L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 ml/m3用量喷雾作用30 min,自然菌平均消亡率分别为98.45%、95.13%和83.76%. 结论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时,过氧乙酸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呈对数变化趋势;宅气过氧乙酸残留量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其降解时间却随之延长;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所需过氧乙酸消毒剂用量比普通环境动物房消毒剂用量少,其低有效作用浓度为1 000 mg/L.

    作者:黄跃龙;刘建高;陈贵秋;庄世锋;宋江南;胡怡秀;丘丰;刘晓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气质特征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对儿童气质特征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气质对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四川隆昌县某幼儿园4~5岁儿童进行NYLS 3~7岁儿童气质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气质划分的易养型、中间型、难养型三种类型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养型儿童与其他两种类型儿童相比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质的9个维度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反应强度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子.结论 难养型气质儿童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其他类型儿童高.气质维度中的反应强度是让儿童暴露于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危险因子.

    作者:李朗;邱英;刘坤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4-2005年三门峡市结核病防治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三门峡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财政、卫生部门的卫生资源投入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4-2005年全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年报及有关调查资料,做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两年来利用项目经费160万元,治愈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1 392例,预计减少的GDP损失和预计减少的收入损失分别为18 211.34万元、11 184.41万元,减少造成新的传染性病人2 088例. 结论 两年来三门峡市利用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防治结核病成效显著,是一项投入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的疾病控制项目,完全符合疾病控制与卫生经济学成本的原则.

    作者:周红;吴彦领;陈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丁勇;李小荣;杨开焰;胡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次血浆置换治疗63例(160次)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6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反复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患者症状、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和有效好转率. 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TBIL、PT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429.56±143.65)μmol/L和(268.93±92.86)μmol/L,治疗前后PTA分别为(31.94±12.02)%和(52.36±12.15)%.63例患者中28例好转,35例无效(包括肝移植或死亡),好转组TBIL、PTA在治疗结束第3 d TBIL反弹幅度均较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TBIL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78±0.23),而无效组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98±0.19),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PTA能保持在血浆置换后(0.81±0.23),而无效组为(0.58±0.19).同时在多次血浆置换中治疗好转组TBIL平均数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无效组显示无明显下降. 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监测TBIL及PTA的变化有助于决定是否多次行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刘鸿凌;游绍莉;荣义辉;赵军;王岩;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与高血压形成的相关因素及了解知晓率,为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随机抽查12个行政村,长期居住在本地的40岁以上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相关危险行为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等情况的调查. 结果 在5 412名调查对象中,正常血压者2 038人,占37.6%;正常高值者1 246人,占23.0%;高血压患者2 128人,占39.3%,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1 483人,占患者人数的69.7%,2级高血压患者401人,占18.8%,3级高血压患者244人,占11.50%.在各年龄组中,以≥70岁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为60.0%,65岁年龄组次之,为55.0%,以40岁年龄组低,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P<0.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2.6%,显著高于女性的35.4%(χ2=29.1,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病率高,为63.4%(49/77).危险因素暴露率前3位依次为高钠摄入、饮酒和超重,分别为64.8%、60.4%、32.6%;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前3位依次为发病与肥胖有关、发病与生活紧张有关和发病与饮酒有关,分别为33.0%、28.9%、27.2%. 结论 高血压病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干预,遏止高血压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高的趋势,因此,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唐跃军;黄四新;孙秀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