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柳娟;刘宇虎;吴清时;罗北京;磨玉联;唐志平;孔宪和

关键词:肿瘤, 侧向发育型, 腺管开口, 染色法, 放大内镜, 内镜窄带成像术
摘要:目的 LST因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生长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本文总结39例LST在染色及放大内镜后行EMR及EPMR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 2年中共发现39例LST病变.其中黏膜内癌1例,锯齿状肿瘤1例.39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8个,结节混合型20个,假凹陷型1个.病变大为35 mm×43 mm;11~20 mm 12个,21~30 mm 15个,30 mm以上12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21个,其中17个为管状腺瘤;Ⅳ型14个,其中10个为绒毛状腺瘤;Ⅴ型1个,为黏膜内癌.所有病例均行EMR或EPMR切除.结论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内镜窄带成像术能缩短检查时间.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ⅢL型或Ⅳ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无症状人群的检查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方式.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地离退休人员腹股沟疝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腹股沟疝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腹骰沟疝患病情况调查表,对66个单位2 278名离退休人员每年一次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筛查分析.结果 腹股沟疝发病率为5.62%(128/2 278),且有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结论 预防治疗能引起老年人腹内压增高的内科疾病,如果没有手术禁忌症,对反复脱出的病人应早期选用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应撇弃疝气注射硬化剂治疗.

    作者:高建军;朱明;田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心功能及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为(22.6±7.5)分、SDS为(27.4±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42.3±9.4)分、SDS(46.2±9.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LVEF为(49.6±3.5)%、Fs为(27.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LVEF为(44.3±2.6)%、FS为(21.2±2.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571,P<0.01). 结论 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联用心理干预措施无论是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提高,还是对生活满意度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心理干预措施简单易行、费用极低,无任何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英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清a-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al-酸性糖蛋白(α1-A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 800型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和速率透射比浊法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4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和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肺癌者治疗前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治疗后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预后不佳,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细国;杨伟平;凌锋;陈琳磊;李登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上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0.15%、0.20%和O.25%的罗哌卡因加2 μg/ml芬太尼用于乳癌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ASA Ⅰ~Ⅲ级择期乳癌根治术的病人,T2~3或T3~4常规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量,5 min后分别以0.15%(Ⅰ组n=25)、0.20%(Ⅱ组n=25)和0.25%(Ⅲ组n=25)的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维持麻醉并继续行术后PCEA,持续镇痛治疗48 h,由不知情者记录术后0~6、6~24、24~48 h各时段休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结果 三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组Ⅱ与组Ⅲ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与组Ⅱ VAS评分比较术后24 h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三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0.20%和0.25%的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后PCEA效果满意,对肺通气功能影响小.

    作者:陆佑明;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体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病原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按摩法获取患者EPS,进行湿涂片常规镜检白细胞(WBC)和卵磷脂小体;普通细菌培养直接接种血琼脂平皿,淋病奈瑟菌用巧克力琼脂培养,衣原体用单克隆抗体胶体会标法,支原体用尿素酶颜色试验培养液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480例患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WBC>10/HP,卵磷脂颗粒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31株细菌,分离率为6.5%.其中球菌17株,占54.8%;杆菌11株,占35.5%;真菌3株,占9.6%.细菌种类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特殊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体109株,分离率为22.7%.其中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分别为71株、22株、16株. 结论 EPS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玉蓉;柳永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术后感染的手术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感染的手术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和跟踪随访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骨科手术病人共3 647例,统计分析不同年度感染率、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内置物的感染率.结果 2005年手术患者总数889例,感染12例,占1.35%;2006年手术患者总数1 189例,感染6例,占0.5%;2007年手术患者总数1 569例,感染4例,占0.25%. 结论 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重视手术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保护,才能有效地降低骨科植入物感染,提高骨科手术质量.

    作者:吴勇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前S2抗原与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PreS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2抗原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在520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46.1%,前S2抗原阳性率为92.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标本按照HBV-DNA含量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前S2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每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前S2抗原与HBrAg和HBV-DNA密切相关,前S2抗原较HBeAg更敏感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状态,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标志.

    作者:周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营养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营养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在我院介入病区行初次或第2次介入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进行营养指导,在介入治疗后饮食营养方案为A组常规饮食+口服康全饮营养饮液200 ml、每天2~3次,B组常规饮食.持续1月后,A、B组患者体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体重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总蛋白(TP)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B两组同TP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ALB)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B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ALB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营养干预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进一步治疗.

    作者:葛茜;吴宇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8月~7岁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1007年麻疹高发的原因,以制订针对性的麻疹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8月~7岁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分析宝安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是宝安区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OR值的95%CI分别为1.85~5.77、1.75~13.6,疫苗接种是保护因素.OR值的95%CI为0.07~0.27.分层分析显示: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次数越多,OR值越大;疫苗接种次数越多,OR值越小. 结论 医院暴露、麻疹病例接触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足宝安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吴泰顺;周小涛;李苑;马智超;邓立权;陈兵;熊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生化指标以及与肝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复制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相关血清肝功能指标,并对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结果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患者HBV-DNA含量分别为(4.85±1.0)×108~107copy/ml、(3.82±0.8)×106~105 copy/ml、(1.8±0.5)×105~104copy/m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分别为(12.64±4.25)μmol/L、(50.18±9.46)μmol/L、(262.96±30.16)μmol/L;白/球比值分别是(1.51±0.23)、(1.61±0.26)和(1.97±0.25).血清TB、ALT、AST、GGT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PTA则相反.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符组之问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与白/球比值呈正相关.血清TB、ALT、AST、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作者:谭凌卉;董存岩;李松;陈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7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65例(86.7%),好转7例(9.3%),死亡3例(4.0%).结论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情危急,宜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益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18%、37.67%和21.92%;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术后4 d白蛋白下降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晓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s-CRP、Hcy和Cystatin C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与冠心病(CHD)的棚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37例,分为对照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42例.采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Cystatin C,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技术(FPIA)检测血清Hcy.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Hcy和Cystatin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血清水平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CHD组血清Hcy与hs-CRP、Cystatin C呈正相关(r=0.405、0.339,P<0.05),Cystatin C与hs-CRP无相关. 结论 hs-CRP、Hcy和Cystatin C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CHD组Hcy与hs-CRP、Cys.tatin C呈正相关.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种消毒方法对口腔石膏模型精度和硬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精度和硬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3种消毒方法消毒石膏模型,包括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高温高压及微波加热,消毒后测定模型精度和硬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波消毒和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后,ab、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高温高压消毒对模型尺寸精度无影响;微波消毒和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模型硬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温高压消毒后强度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结论 高温高压对石膏模型消毒后,在硬度及精度方面对模型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尿铅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

    目的 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两种测定方法在职业接触者尿铅测定中的应用比较,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用两种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批尿样中铅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并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样品测定结果基本相当,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高;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广、基体干扰少、检测成本低.

    作者:夏一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HPV及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HPV及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薄层方法(TCT)对4 559例体检职工宫颈HPV及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学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HPV感染41例,其中40岁以下者为35例,占85.4%;疱疹病毒感染7例,无年龄分布特点. 结论 TCT在妇女普查中检测宫颈HPV及疱疹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福如;刘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车间空气中氰化物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

    目的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氰化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衍生化顶空进样技术,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本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028 μg,若取样3 L,则低检出浓度为0.009 mg/m3,线性范围0.1~6μg.相关系数r=0.9997,回归方程y=71.5x+9.68.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适用空气中氰化物的测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爱霞;武和平;刘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株洲县2005-2008年动物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医学处理效果

    目的 对2005-2008年到株洲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主动就诊的动物咬伤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处理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08年门诊的<动物咬伤处理登记本>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所有就诊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医学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有就诊者7 294人,4-9月份接诊占65.48%,农村居民占84.43%,男女性别比例1.31:1.接种疫苗7 293人,注射抗血清或高效狂免的3 910人,患狂犬病死亡2人.伤人动物犬占94.39%. 结论 株洲县动物咬伤者以农村居民为主,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全年均可发生,但4-9月份较多.对婴幼儿咬伤者要慎重处置,重视健康宣教、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正确使用抗血清可有效预防狂犬病.

    作者:张慧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哮喘豚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为哮喘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卵蛋白致敏复制哮喘豚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磷脂成分的含量.结果 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中药循经敷贴后能显著升高Pc、Pe的含量,与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敷贴对哮喘有治疗作用,明显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分泌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叶人诵;沈惠风;许以平;上官文姬;李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宁乡县2000-2008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进展与评价

    目的 对宁乡县2000-2008年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行评价.方法 对宁乡县2000-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资料,应用EPI info软件对数据处理后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8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35例,发病率1.62/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100%,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100%.AFP病例麻痹后60 d随访率100%.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000~2008年口服OPV常规免疫报告年接种率达95.79%.扫荡免疫报告年均接种率98.36%. 结论 宁乡县2000-2008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OPV高水平接种,加强AFP病例监测.

    作者:刘继军;付家荣;袁习文;王意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