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尿铅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

夏一雷

关键词:尿铅, 测定方法, 比较
摘要:目的 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两种测定方法在职业接触者尿铅测定中的应用比较,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用两种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批尿样中铅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并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样品测定结果基本相当,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高;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广、基体干扰少、检测成本低.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HBV感染状况及手术史与HBV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医院住院患者HBV感染状况及手术史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于本院住院患者389例,其中有手术史患者167例,无手术史患者222例.以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将两组出现的11种模式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389例住院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13.88%,HBV感染率为58.09%,HBV免疫学指标阴性率41·91%.其中HBsAg、HBeAb、HBcAb阳性者38例(9.76%),HBcAb阳性者25例(6.43%),HBsAg、HBcAb阳性者13例(3.34%).两组间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无手术史患者(P<0.01).且两组间,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HBcAb阳性模式的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HBV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手术史患者(P<0.001).结论 住院患者是HBV高感染危险人群.手术是导致医院内HBV感染的方式,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禹红;吕继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后Caspase-3在宫颈癌Caski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m Blot检测43℃、45℃、47℃实验组和37℃对照组24 h后宫颈癌Caski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 mRNA在37℃、43℃、45℃、47℃处理后24 h的表达倍数分别为1、(2.738±0.156)、(1.35±0.071)、(0.78±0.093).Caspase-3蛋白的灰度值在对照组、43℃、45℃、47℃分别为(0.894±0.064)、(1.237±0.182)、(1.196±0.104)、(0.401±0.051).在43℃和45℃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47℃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43℃和45℃热疗可以在mRNA的水平调节宫颈癌Caski细胞中Caspase-3表达,导致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作者:周菊梅;杜乐辉;王晓文;赵凌云;雷锋林;廖遏平;唐劲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两种不同术式子宫切除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组)230例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ISH组和LAVH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LST因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生长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本文总结39例LST在染色及放大内镜后行EMR及EPMR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 2年中共发现39例LST病变.其中黏膜内癌1例,锯齿状肿瘤1例.39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8个,结节混合型20个,假凹陷型1个.病变大为35 mm×43 mm;11~20 mm 12个,21~30 mm 15个,30 mm以上12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21个,其中17个为管状腺瘤;Ⅳ型14个,其中10个为绒毛状腺瘤;Ⅴ型1个,为黏膜内癌.所有病例均行EMR或EPMR切除.结论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内镜窄带成像术能缩短检查时间.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ⅢL型或Ⅳ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无症状人群的检查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方式.

    作者:柳娟;刘宇虎;吴清时;罗北京;磨玉联;唐志平;孔宪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株洲县2005-2008年动物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医学处理效果

    目的 对2005-2008年到株洲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主动就诊的动物咬伤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处理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08年门诊的<动物咬伤处理登记本>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所有就诊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医学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有就诊者7 294人,4-9月份接诊占65.48%,农村居民占84.43%,男女性别比例1.31:1.接种疫苗7 293人,注射抗血清或高效狂免的3 910人,患狂犬病死亡2人.伤人动物犬占94.39%. 结论 株洲县动物咬伤者以农村居民为主,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全年均可发生,但4-9月份较多.对婴幼儿咬伤者要慎重处置,重视健康宣教、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正确使用抗血清可有效预防狂犬病.

    作者:张慧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志贺菌致感染性腹泻菌型监测结果

    目的 探讨志贺杆菌致感染性腹泻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08年1-9月份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疑为感染性腹泻的大便标本接种在sS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对其中占优势的宋内Ⅰ相志贺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 1 334份标本共分离33株志贺菌,其中宋内志贺菌Ⅰ相菌占29株,福氏志贺菌2a型4株,以宋内志贺菌占优势(29/33);10种抗生索中,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对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对其余的7种药物的耐药性都较高. 结论 本地区志贺菌所致感染性腹泻以宋内志贺菌占优势,原因可能与本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的提高、细菌的变异、医疗条件改善、培养的技术的提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提示应合理利用抗生素.

    作者:吴学兵;唐建云;杨建华;陆利君;章丽娜;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绵阳城区个体诊所消毒现状与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绵阳城区172家个体诊所消毒现状与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方法,连续6年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对个体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物体表面样6年平均合格率为92.49%;医护人员手表面平均合格率为77.55%;使用中消毒液平均合格率为96.24%;无菌器械保存液平均合格率为68.19%;无菌物品包平均合格率为75.00%;压力蒸汽灭菌平均合格率为78.17%.注射室紫外线灯安装未达到≥1.5μw/m3的诊所和未安装的有88家,符合率为48.4%;知道需要定期更换消毒液仅有57.65%,在更换消毒液时,知道对盛装消毒剂的容器要进行消毒灭菌的仅有33.67%,能正确配制酒精等消毒液仅有54.59%. 结论 绵阳城区个体诊所卫生消毒灭菌合格率较低,紫外线灯安装数量不足,医护人员消毒灭菌意识淡薄,存在医院感染隐患,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作者:刘昌弟;刘琼珍;李秀蓉;史映红;李仕一;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s-CRP、Hcy和Cystatin C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与冠心病(CHD)的棚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37例,分为对照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42例.采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Cystatin C,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技术(FPIA)检测血清Hcy.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Hcy和Cystatin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血清水平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CHD组血清Hcy与hs-CRP、Cystatin C呈正相关(r=0.405、0.339,P<0.05),Cystatin C与hs-CRP无相关. 结论 hs-CRP、Hcy和Cystatin C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CHD组Hcy与hs-CRP、Cys.tatin C呈正相关.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K-801对锰中毒大鼠脑纹状体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MK-801对锰中毒大鼠脑纹状体NMDA受体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第2~4组为锰染毒组,分别皮下注射8、40、200 μmol/kg的氯化锰溶液;第5组为MK-801预处理组,隔日腹腔注射0.3 μmol/kg MK-801,2 h后皮下注射200μmol/kg的氯化锰溶液;注射容量均为5 ml/kg,染锰4周,每周5次.通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同时测定脑纹状体锰和谷氨酸(Glu)含量,NR1、NR2A、NR2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染锰4周后,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纹状体Mn和Glu含量均逐渐升高;NR1、NR2A、NR2B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NR2A灰度值下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染锰后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和染色质边集.MK-801预处理组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NR2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结论 锰能够破坏纹状体Glu平衡,并且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产生神经毒性,促使细胞凋亡.MK-801可以影响NR2A的mRNA和蛋白表达.

    作者:徐斌;徐兆发;邓宇;辛辛;邓小强;高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DCA循环法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循环功能及组织氧合的作用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循环功能、组织氧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采集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循环功能(HR、MAP、CVP、MPAP、PAWP、CO、SVR、PVR)和乳酸(Lac),氧代谢指标(PaO2、PvO2、PaCO2、DO2、VO2、O2ER、Ppeak、PaO2/FiO2)变化;以及胃黏膜氧合指标(i-PH、PgCC2、Pg-aCO2)的水平.结果 血必净组循环功能(HR、MAP、CVP、MPAP、PAWP、CO、SVR、PVR)和乳酸Lac、氧代谢指标(PaO2、PvO2、PaCO2、DO2、VO2、O2ER、Ppeak、PaO2/FiO2)、胃黏膜氧合指标(i-PH、PgCO2、Pg-aCO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迅速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循环功能,逆转血流动力的异常和氧代谢障碍,改善内脏氧合和组织灌注.

    作者:罗荣初;岳俊;张华香;胡春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

    目的 探究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寻找防治妇女妊娠期龈炎的较佳方法,降低妊娠期龈炎对广大孕妇的危害.方法 笔者对1 986名妊娠8~12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实施系统地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干预组993例,未干预组993例.结果 干预组实施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一月后,993例中仪36例患龈炎,患龈炎率3.62%.未干预组993例中928例患龈炎,患龈炎率93.4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上述结果揭示孕妇患龈炎的普遍性与实施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彭志红;刘卫山;蔡岳祥;曾候霖;钱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TCT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临床运用中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早期筛查,了解其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妇科病人208例和妇科普查人群219例进行TCT检查,对有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继续阴道镜下病灶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后诊断.结果 1.TCT细胞病理检查阳性69人,阳性率16.16%;阴性358人,阴性率83.84%,灵敏度98.04%,特异度94.95%,假阴性率1.96%,假阳性率5.05%.2.病理活检63人,TCT诊断符合率82.54%. 结论 1.TCT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无损伤,易操作,灵敏度、特异度高,应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首选方式.2.有慢性宫颈炎的妇女宫颈上皮细胞病变明显高于无症状的普查妇女.3.TCT检查假阳性率较高不能作为后诊断,后确诊依赖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1.96%,有漏诊的可能存在,应予重视.

    作者:陈湘莲;吴志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6-2008年邵东县桶装饮用水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邵东县桶装饮用水卫生指标合格率,进一步掌握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状况,确保人们饮水安全卫生.方法 按国家标准方法GB5750-2006对桶装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铅、亚硝酸盐、pH值、电导率、余氯等进行测定,根据进行评价.结果 174份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为67.24%,超标以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为主,理化指标超标较少. 结论 邵东县桶装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引起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

    作者:廖清群;尹超平;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议电子文件与档案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要求日益增长,医学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不断开发,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不断增强,电子文件将在现代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引起的对电子文件和档案的管理,是医疗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电子文件被广泛地认识和应用,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作者:龙玲;蔡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对比分析与干预效果

    目的 通过对本院4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统计研究,分析影响中医骨伤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 以2005、2006年两年为一组,以干预后的2007、2008年为一组,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中洗手合格率:高级职称医师、中级以下医师、临床护士分别为53.33%和80.39%、73.81%和88.73%、88.69%和9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医师的手卫生意识普遍不如临床护士,而高年资医师则不及低年资医师.加强培训,规范洗手方法,改善洗手设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作者:李妙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18%、37.67%和21.92%;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术后4 d白蛋白下降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晓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临床所见的全身症状均较轻,局部症状多不典型,以致误诊率较高.喉结核发病率高,喉结核症状以声嘶为主,咽结核和咽喉结核以咽痛或吞咽疼痛为主.原发性中耳结核易误诊.颈部肿块应常规行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活检,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活检. 结论 深入掌握其临床症状的变化特点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尽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玉;孙虹;贺广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高分辨率CT征象表现与分析

    目的 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患者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率CT(HRCT)征象表现和HRCT在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患者(其中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40例,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1例,支气管播散肺结核17例)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①小叶间隔异常可见于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占62.5%(25/40),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占52.4%(11/21),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呈结节状和串珠状改变;支气管播散肺结核中仪5.9%表现为小叶间隔呈不规则增厚,与两组血行播散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有88.2%(15/17)表现为小叶核心结节和树芽状,血行播散性病变仅可见小叶核结节状增大,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组与两组血行播散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叶实质异常在三组中均表现为小叶实质内散在结节.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RCT在显示肺小叶结构异常时具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利用HRCT征象分析肺小叶结构异常特点可以提高肺部弥漫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水平.

    作者:陈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3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或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各种宫颈病变的1 048例中CIN病例109例随机分为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修复情况;慢性宫颈炎病例939例,随机分为LEEP治疗组和CO2激光治疗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治疗效果.结果 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组和CO2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阴道镜下应用LEEP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段,具有安全、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的特点.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术后病理诊断构成了宫颈病变系统的诊断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季青;周春慧;黄歆;孔慧祥;李燕青;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