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萱;陈伟;王金玲
目的 评估床边快速测定B型钠尿肽(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的作用. 方法应用快速检测方法测定135例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由有经验的急诊科医师按照HYHA分级评估心力衰竭分级并对照分级结果. 结果 BNP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相关性,BNP水平越高,心衰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BNP是判断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48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克雷伯菌属148株(30.71%),大肠埃希菌130株(26.97%),鲍曼不动杆菌75株(15.56%),铜绿假单胞菌50株(10.37%),其他革兰阴性杆菌79株(16.39%). 结论我院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1.48%和60.00%.
作者:陈敬群;易新亮;刘利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方法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根据该部医院住院病例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描述该次暴发的一般情况,研究发病经过,分析暴发原因,对相关指标进行频数比较以及多元线性同归分析. 结果军人与非军人各发病日期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军人患者的临床表现要重于非军人患者,两类患者接触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淀粉酶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接种疫苗的比率很低;以血清淀粉酶数据分级作为应变量,进行一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自变量对模型的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这是一起由地方病例传人部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引起此次流行的原因之一是人群免疫水平较低;用血清淀粉酶作为临床表现轻重程度的指示指标是不合适的,而且也没有早期发现患者以阻断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潘朝阳;杨国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瘤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24 (CA242)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18例肺癌病人、41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及42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中CEA、NSE、CY-FRA21-1、CA15-3、CA242的水平. 结果肺癌组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CEA、CA15-3、CA242在肺腺癌中的水平离,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水平高,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高,5项联合检测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的一项阳性率可分别达97.7%、100%、95.6%. 结论运用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鉴别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肖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蛇毒小分子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五步蛇毒中提取一种小分子多肽,制造大鼠MCAO模型,静脉注射蛇毒小分子多肽后,观察TNF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五步蛇毒中提取到一种小分子多肽,分子量约为7200.此种小分子多肽能改善大鼠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NF含量显著升高,蛇毒小分子多肽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TNF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但仍较假手术组升高. 结论蛇毒小分子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NF的表达,降低脑组织中TNF含量,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孔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狂犬病发病资料,描述狂犬病例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狂犬病发病影响因素,资料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株洲市农村地区是狂犬病主要发病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性质(单处伤、多处伤)、伤口深浅、伤口部位和伤后狂犬疫苗注射情况是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犬伤后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庞力娟;李晓明;谭初明;盛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 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堆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 结果 Uu阳性率为26.3%,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依次为2.4%、76.3%、30.0%、2.4%、3.4%、11.1%、11.1%、2.4%和13.5%. 结论岳阳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建湘;袁正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7年登革热监测、疫情处理的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IgM和lgG抗体,C6/36细胞分离病毒,荧光RT-PCR法检测核酸片分型;对登革热监测、疫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年报告登革热205例;抗体检测、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证实疫情由登革病毒引起,血清型为登革病毒Ⅰ型;IgM阳性率发病第1~3 d为0,第4~7 d为11.8%~76.9%;不同性别患者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患者IgM阳性率高于20~79岁组(P<0.005);暴发疫点健康人群lgM阳性率为15.0%. 结论多种检测方法综合诊断有利于登革热疫情的控制;荧光RT-PCR法对暴发疫情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学法对早期诊断帮助有限;监测系统发现病例敏感性不高,有待改进.
作者:陈嘉琳;叶国强;梁光;柯广强;王洁;凌木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如癌基因(ras、bcl~2、cerbB-2、β-catenin、C-met)、抑癌基因(PTEN、P53、P16、RB)及DNA错配修复基因.这些基因对于阐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些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晓旭;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2型槠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33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2型糖尿病在城市患者中的流行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AKP、TG、CH,TBIL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TG异常、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应注意监测TG、病毒定量,预防脂肪肝,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作者:邱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我国医学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优化模式. 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A模式),将A模式和现行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B模式)应用于两个年级的实习教学,终通过笔试、面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 结果通过评估发现A模式组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为(75.50±5.61)和(79.95±7.15)分,均高于B模式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A模式组高于B模式组(P=0.002);42.5%的A模式组学生认为A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沿思考的能力,明显高于B模式组的16.4%. 结论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状况下的一种优化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及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
作者: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彭伟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岳麓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控工作效果,为进一步搞好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人群感染情况、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和防病知识知晓率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粪检阳性率、钉螺检出率明显低于1997年,2007年未检出阳性钉螺,人群2007年临床表现知晓率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1997年. 结论积极实施环境改造、药物灭螺工程以及采取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能大幅度地杀灭钉螺,阻断传播途径,降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作者:徐艳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5年来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共2 51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由2004年14.19‰下降到2008年的9.73‰,下降明显.死因前五位:新生儿窒息、肺炎(包括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意外死亡(包括溺水)、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山第一顺位降为第五位.但新生儿死亡仍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以上.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应加大孕期保健及医学干预措施力度,减少早产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降低儿童死亡率.
作者:杨春柳;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8%.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术及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 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作者:段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株洲市1998-2007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应用Topsis法,采用5项指标对全市1998-2007年AFP监测质量进行纵向分析,对2003-2007年各县(市)、区级的AFP监测质量进行横向评价. 结果株洲市AFP监测质量整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各县、区AFP监测工作不平衡.全市以2007年监测质量好,2006年次之,1998年差;2003-2007年间9个县(市)、区AFP监测质量以茶陵县好,攸县次之,炎陵县差. 结论应用Topsis法评价AFP监测质量,其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相符,是一种较科学的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作者:任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高血压伴MS、单纯高血压、健康人群各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FFA、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等指标. 结果①MS高血压病组的血清FFA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②血清FFA与SI呈负相关(r=-0.785,P<0.05),与BMI、WHR、收缩压(SBP)呈正相关(r=0.801、0.856、0.872,P<0.05). 结论高血压伴MS患者的高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片存,并有可能是引起高血压伴MS患者其他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机制.
作者:艾新忠;余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因和来源. 方法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病例对照专题调查和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事件涉及学校3个年级的45个班,暴发始于3月17日,持续11 d,发病高峰在3月19-23日间;共报告91名病例,罹患率为2.5%(91/3 721);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水样腹泻为主;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可疑食物不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2份病例和3份厨工的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份病例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间高度同源. 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局部暴发,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暴露来源与途径不单一.建议规范和落实学校饭堂餐饮卫生监管,开展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健康异常状况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利群;吴兆伦;周伴群;张丽荣;阮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兵团青少年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干预青少年吸烟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问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中学、大学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青少年吸烟率为29.67%,男生多于女生,大学生吸烟率高于中学生及小学生,学生父母吸烟比例高达63.33%,学校开展以控烟为主题活动的肯定回答小学97.0%,中学25.0%,大学15.0%. 结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要齐抓共管,净化环境,改变行为.
作者:叶永青;魏兴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erum homocysteine,Hcy)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13~15分)29例,中度损伤(9~12分)29例,重度损伤(3~8分)32例,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6、12、24、48、72 h血清中Hcy水平.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 h以内血清Hcy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且均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不同损伤程度血清Hcy水平均受病情进程的影响(P<0.01),随病情发展伤后3 h m清Hcy水平增加,但随后开始下降,于12 h降至底峰,以后逐步上升,24 h后一直维持于一高水平,至72 h也未见下降.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损伤早期还与病程发展有关,这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邹国英;蒋洪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探寻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 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120名.分为干预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所有患者填写测查问卷、并测定身高、体重、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客观指标.干预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健康管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再次填写问卷,并测定相关客观指标. 结果干预组经健康管理后,其体重指数、血压值、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有显著下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餐后2 h m糖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降低,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3个月前有所增加. 结论干顶组通过正规的健康管理后,其客观指标没有进一步恶化,而且有显著的好转,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了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健康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马东晔;张美琼;谭莹;段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