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局部流行的调查

刘英豪;罗小成;伍运生;罗晓日;贺张华

关键词:流脑, C群脑膜炎奈瑟菌, 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局部流行疫情特征.方法 依据<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和GB16884-1997进行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到奈瑟菌.经湖南省CDC实验室复核鉴定为C群脑膜炎球菌.结论 此次疫情为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疫情.隔离治疗病人、在疫区易感人群中紧急接种流脑(A+C)疫苗是控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方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城乡成年居民脑卒中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脑卒中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防治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广西4个城市和4个县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与抽血化验.结果 共调查18岁以及以上成人8 388人,报告脑卒中病例60例,脑卒中粗患病率为715/10万、标化患病率519/10万,其中城市居民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高达1 253/10万、1 026/10万,显著高于农村(215/10万、178/10万,P<0.01);男性居民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658/10万、548/10万,显著高于女性(357/10万、292/10万,P<0.01);城乡居民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患病率而上升.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专以上学历、高收入、低体力活动和汉族人群是脑卒中高发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高TC、有心脑血管或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易罹患脑卒中;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脑血管家族史、年龄是城乡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估计广西成人中有12.33万脑卒巾现患病人,其中城市5.57万,农村6.76万,对广两社会、家庭经济和劳动生产力危害严重;预防脑卒中发生,除有效预防控制好高血压、肥胖和高TG、高TC外,加强体力活动和积极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

    作者:唐振柱;陈兴乐;韩彦彬;黄兆勇;方志峰;阮青;黄林;杨娟;张洁宏;廖敏;陈钦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的启示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其方法应用于肺癌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预测转移与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科学的内部矛盾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着肺癌蛋白质组学的不断发展,其发展是一个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终实现还原论与系统论辩证统一的过程.

    作者:梁冠男;周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2-12月收治的89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健康教育,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用药等多个环节实施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均进行出院随访,2年进行疗效统计,采用X2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2年死亡1例,治疗依从性人数为20人;实验组2年无死亡人数,治疗依从性35人,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知晓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采纳有益的控制血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坚持遵医嘱服药、体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终达到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余远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龄群体的主要疾病及健康教育对策

    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年度健康查体,可全面掌握高龄群体的健康状况,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实施有效的健康评估,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等特点,明确健康问题及对应护理策略,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健康跟踪,落实全程的健康管理,提高高龄群体的生活质量.

    作者:鲍莲华;左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效果.方法 将6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儿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相同,均选择同类广谱敏感抗生素,细菌培养阳性者,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组加朋静脉用两种球蛋白,每次50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3 d.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死率交有显著性意义(P<0.05),5 d内顺利撤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7 d后复查胸片炎症吸收好转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彭新平;刘瑾;肖成平;曾印月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凝酶、去氨加压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两者的比较

    目的 以全血激活凝固时间为指标观察血凝酶和去氨加压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药的作用.方法 选取45例临床手术病人并随机均分为三组,血凝酶组(H组),去氨加压素组(D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滴注牛理盐水.开放肘正中静脉,抽取伞血测定全血激活凝同时间为基础值.随后,分别在用药后5、10、15、30、60、90、120、150和180 min时抽血测ACT值.结果 H组和D组用药后不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在起效,作用高峰维持时间以及作用消退方面无明显区别,两药的凝血效能基本相似,血凝酶的起效稍快.结论 ACT可以作为判定病人凝血功能和止血药效能的指标.

    作者:张汉湘;郭曲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于胎龄儿产科高危因素与围生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产科的高危凶素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540例早产儿,其中小于胎龄儿(SGA)74例,适于胎龄儿(AGA)466例,进行产科高危因素分析并比较围生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妊娠合并多胎妊娠、妊高征、孕母来自农村发生率SGA组高于AGA组(P<0.05).围生期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SGA组高于AG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高征、贫血、多胎妊娠、孕母职业是小于胎龄儿产科的高危因素.结论 妊高征、贫血、多胎妊娠、孕母职业可能是小于胎龄儿产科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期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彭湘莲;曹蓓;黄广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肿瘤坏死因子-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与TF活性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凝血与炎症在冠心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S组患者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TF、TFPI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a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活性.结果 ACS组TF、TFPI、TNF-a水平及TF活性均显著高于SAP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TF、TFPI水平与TF活性也显著高于正常埘照组(P<0.01),但TNF-a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患者血浆TF活性与血浆TFPI水平显著正相关(γ=0.524,P<0.01),血浆TF活性与血清TNF-a水平显著正相关(γ=0.462,P<0.01).结论 TF、TFPI、TNF-a水平及TF活性在ACS中可作为反映凝血异常和炎症状态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卫红;陈方平;欧阳茂;马琦琳;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预防HIV感染的杀微生物剂临床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情日益严重.近十年来,女性HIV感染率不断上升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一个明显趋势.杀微生物剂将成为女性能自主控制的预防HIV感染的新方法.全球正在研制的杀微生物剂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五大类,共包括60种以上杀微生物剂,其中18种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进入临床Ⅲ期试验的6种杀菌剂有望在2010年上市.

    作者:王芸;蒋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安化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 了解安化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对2007年在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打工的安化籍人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安化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仅为50.2%,其巾男性知晓率为53.2%,女性知晓率为41.4%,男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P<0.05).外出务工人员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结论 今后要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建安;谌芬;赵亮;赵策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并用<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组195例脑损伤儿经过早期医学康复干预后,186例(95.39%)恢复了正常,临界水平8例(4.10%),异常1例(0.51%).3组小儿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结果比较,干预组患儿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末干预组,5个能区发育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未干预组各能区发育极显著落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促进脑损伤儿的运动、智能发育,有效降低脑瘫、智力低下的发生.

    作者:曹务莲;黎剑;覃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武冈市200名初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选择武冈市内20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健康教育的方法采取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和发放资料.结果 健教前,200名在校初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0.0%,健教后知晓率为97.0%,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在校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作者:许柏青;李龙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榆测了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CD3+、CD4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0.03±9.37和30.25±7.11.较对照组65.88±8.83和36.55±6.01显著降低(P<0.05),CD8 T细胞较埘照组无显著差另别;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14.26±5.78,对照组为21.08±6.83,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和B1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43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lgM较对照组稍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h1/Fh2失衡,且Th1型细胞受抑制,而Th2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作者:安黎云;王缚鲲;陈晶;李玮;曾倩;郑运周;王宪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1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取ICU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签定,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件试验.结果 从850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08株,总分离率为12.7%,在10种抗生素中,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好,耐药率低为15 7%,其次为阿米卡星30.6%.结论 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药物.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云;夏正武;王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的现状,为制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广州市8所中学约6 42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有3.4%的学生曾经发牛过性行为.男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高中生.性行为与吸烟、饮酒、自杀、吸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均有关联性(P<0.001).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过早性行为的发生,并及早干预,减少其他危险行为的发生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王娟;王家骥;王心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5年长沙市在押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辖区内所有监管场所在押人员中HIV感染情况,为在此类人群中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所有在押人员进行HIv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认.结果 对16472名在押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检出HIV感染者57例,感染率为0.35%.结论 在押人员中的HIV感染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要加强此类人群中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黄竹林;胡强;胡伟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石门县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改善石门县血液安全状况,控制艾滋病、丙肝、乙肝、梅毒等疾病经过输血途径传播.方法 调查有偿献血员和无偿献血员的HIV、nBsAg、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分别对卫生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检验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和普通居民开展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倡导医院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结果 有偿献血员丙肝感染率是无偿献血员的14倍;2007年与2002年相比,住院病人输血率由10.86%下降为3.47%;居民输血风险知识知晓率由以前的54.1%上升为94.7%;医院取缔了输血队,所有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结论 通过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实施,建立了安全用血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用血观念和行为,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输血性疾病传播.

    作者:王中华;李先平;范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66例有肝损伤的HBV或HCV感染者血清bcl-2蛋白及ALT、TBIL、ALB.结果 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肝功能受损呈正相关.结论 bcl-2在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清bcl-2蛋白可以作为反应肝功能损伤的指标.

    作者:谭明华;邱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抗消化性溃疡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抗消化性溃疡药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和铝碳酸镁组,在维持原来治疗方案继续服用NSAIDs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兰索拉唑15 mg,qd,法莫替丁20 mg,bid和铝碳酸镁2 g,bid.观察3个月时间后,对三组胃粘膜损伤及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兰索拉唑组比较,法莫替丁组和铝碳酸镁组胃粘膜损伤及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兰索拉唑防治胃粘膜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儿童全血锌铁钙铅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儿童锌、铁、钙、铅体内含量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营养补剂和排铅品.方法 对幼儿园与学校健康体检的238名儿童进行血锌、铁、钙、铅4种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238名儿童中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标人群,其中锌低标人群比例高,占73.1%(P<0.05),铁和钙低标儿童仅有16.0%和22.7%.锌和铁的低标人群均以7岁以下年龄组较高(P<0.05),钙低标人群以0~3岁组比例较高(P<0.05);铅中毒儿童占46.2%;铅中毒与锌缺乏率有明显相关性,与铁和钙缺乏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平顶山市儿奄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低标人群,锌缺乏和铅中毒的流行率较高,服用锌、铁、钙补允品应参照膳食结构和体内元素含量,不可盲目补充,同时应防治铅中毒.

    作者:陈敏;和春霞;张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