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检测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的价值

蒋玉莲;莫丽亚;黄彩芝;张林;李爱国

关键词:新生儿, 宫内感染, Pre-S1抗原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Pre-S1Ag)表达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6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1月龄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两项指标.结果 新生儿出生24 h Pre-s1Ag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8%(14/65)、11.52%(19/165),1月龄为6.06%(10/165)、6.67%(11/165).结论 新生儿24 h血Pre-S1Ag阳性可作为HBV新生儿感染的筛检指标,新生儿30 d血Pre-S1Ag阳性可作为HBV新生儿感染的确认指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Ma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a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和6月,康复组Fugl-Mayer值、Barthc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作者:冯建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D-ECGF及Pan caspase-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及.Pan caspase-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PD-ECGF在胃腺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Pan caspase-1对胃腺癌细胞凋亡基因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正确判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患者预后、筛选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2001-2003年本院胃腺癌手术标本蜡块54例.其中低分化胃腺癌32例,高分化2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严格按照SP超敏试剂盒的说明操作,显微镜下观察PD-ECGF和Pan caspase-1在胞浆/胞核中的表达.并结合F-ⅧR Ag检测,测量MVD值.结果 PD-ECGF在低分化腺癌表达为75.0%,高分化表达为36.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an caspase-1在低分化腺癌表达为21.9%,高分化表达为7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的MVD在PD-ECGF和Pan caspase-1的阳性表达中分别高于其阴性表达(P值分别是0.0033和0.0149).结论 PD-ECGF有助于胃腺癌间质血管形成,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an caspase-1在癌细胞凋亡有作用,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联合检测PD-ECGF和Pan caspase-1有助于确定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正确判断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

    作者:盛燚;魏义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结果报告

    目的 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相关实验检测.方法 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因子检测、动物毒力试验、药敏试验.结果 4份患者肛拭标本分离出4株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KP溶血试验阳性,可致小白鼠7 h内死亡,对氨苄青霉素类耐药.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

    作者:罗燕;雷卫蓉;李广兵;林丽君;刘孙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胰腺外伤24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不同程度胰腺损伤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回顾我院救治的24例胰腺损伤诊治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4例术前诊断明确者9例,术中诊断15例,对不同程度损伤分别进行清创.引流和Roux-en-Y吻合,实施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3例,并发胰瘘7例.结论 提高胰腺外伤的早期诊断率,对愈后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针对性进行治疗.

    作者:王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剂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发病机制包括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内源性心脏保护物质作用、钾通道及其受体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等因素参与.抗M1RI的药物通过上述机制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杨叶猗;杨作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肿瘤坏死因子-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与TF活性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凝血与炎症在冠心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S组患者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TF、TFPI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a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活性.结果 ACS组TF、TFPI、TNF-a水平及TF活性均显著高于SAP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TF、TFPI水平与TF活性也显著高于正常埘照组(P<0.01),但TNF-a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患者血浆TF活性与血浆TFPI水平显著正相关(γ=0.524,P<0.01),血浆TF活性与血清TNF-a水平显著正相关(γ=0.462,P<0.01).结论 TF、TFPI、TNF-a水平及TF活性在ACS中可作为反映凝血异常和炎症状态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卫红;陈方平;欧阳茂;马琦琳;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5-2006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06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疫情概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2000-2006年吉林省(HFRS)的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6年开始,全省总体疫情平稳并有所下降,有新疫区的出现,也有个别地区报告发病数增加.结论 近年来吉林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应继续加强临测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黄飚;彭月华;张未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检测AFP-L3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为了评价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法检测185份肝癌与171份非肝癌患者血清AFP-L3/AFP.以>10%为阳性.结果 185例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L3阳性率为73.0%,171例非肝癌患者血清中,AFP-L3阳性率为29.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高特异性,适合大规模、高通量的临床标本检测.

    作者:栾翔凌;胡燕;游绍莉;雷厉;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榆测了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CD3+、CD4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0.03±9.37和30.25±7.11.较对照组65.88±8.83和36.55±6.01显著降低(P<0.05),CD8 T细胞较埘照组无显著差另别;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14.26±5.78,对照组为21.08±6.83,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和B1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43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lgM较对照组稍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h1/Fh2失衡,且Th1型细胞受抑制,而Th2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作者:安黎云;王缚鲲;陈晶;李玮;曾倩;郑运周;王宪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195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195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1.03%,无远期死亡;再次手术5例;余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主动脉寞瘤破裂足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作者:曹亮;杨一峰;刘立明;李建明;吴忠仕;杨进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6年郑州市某高校新生乙肝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在大学新生中的分布情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5 630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4.74%.结论 乙肝作为传染病易在高校学生中传播,应加强对学校学生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定期体榆,注射疫苗,都是很好的预防方法.

    作者:张奇;张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于胎龄儿产科高危因素与围生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产科的高危凶素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540例早产儿,其中小于胎龄儿(SGA)74例,适于胎龄儿(AGA)466例,进行产科高危因素分析并比较围生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妊娠合并多胎妊娠、妊高征、孕母来自农村发生率SGA组高于AGA组(P<0.05).围生期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SGA组高于AG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高征、贫血、多胎妊娠、孕母职业是小于胎龄儿产科的高危因素.结论 妊高征、贫血、多胎妊娠、孕母职业可能是小于胎龄儿产科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期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彭湘莲;曹蓓;黄广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1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取ICU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签定,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件试验.结果 从850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08株,总分离率为12.7%,在10种抗生素中,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好,耐药率低为15 7%,其次为阿米卡星30.6%.结论 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药物.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云;夏正武;王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ADMA/NOS/NO信号机制

    目的 探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效应及ADMA/NOS/NO信号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等指标,观察乙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量-效关系(乙醇处理细胞24 h)和时-效关系(终浓度为100 mmol/L的乙醇分别于处理0、3、6、12、24、48 h后观察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乙醇浓度为0 mmol/L)、乙醇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mmol/L的乙醇)、乙醇&VitC组(乙醇终浓度为100 mmol/L,VitC终浓度为100 mg/L)和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500/μmol/L的过氧化氢).结果 50~200 mmol/L乙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性(OD值:0.91±0.10~0.58±0.04,细胞生长抑制率:0.00±0.00~35.57±3.13,P<0.01);能显著性诱导内皮细胞MDA升高(258.72±7.36~524.07±8.25.P<0.01).50~200 mmol/L的乙醇还能显著性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下降(6.27±0.10~0.47±0.23.P<0.05)及总NOS活件下降(10.69±0.54~3.77±0.32,P<0.05);NO含量降低(191.61±7.96~88.38±5.07,P<0.05).而且上述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100 mmol/L乙醇处理时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ADMA含量高,且分别在处理后24 h到达高峰.VitC均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50~200 mmol/L的乙醇能显著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ADMA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巾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友;王穆;让欧艳;李恩华;贺彬琪;邹丽君;郑宇;让蔚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益阳市1992-2006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益阳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肺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2-2006年益阳市肺结核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06年,益阳市共报告肺结核病27 5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07/10万;丘陵地区年发病率为69.27/10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的49.73/10万(U=124.02.P<0.001);男性发病人数占72.3%显著高于女性的27.7%(U=74.02,P<0.001);60岁年龄组发病率构成高为10.9,其次是50岁组为9.1;农民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2;92%;3、4、5、9月发病人数较多.结论 益阳市肺结核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万家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气相色谱法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分析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水平,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方法 结合测定过程,对各步骤进行分解,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得到了对于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为71.1 mg/m3的样品,取包含因子k=2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4.3 mg/m3.同时对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量化.结论 影响测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采样过程中的采样流量的准确度和碳管解吸效率的不一致性.

    作者:全德甫;尹江伟;王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人副流感3型病毒研究

    目的 建立人副流感3型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e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HPIV3型毒株的HN基因核苷酸序列,用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选出高度保守且特异的核苷酸区域,用Primer5软件设计HPIV3的引物和TaqMan核苷酸探针.建立PCR反应体系,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 建立了人副流感3型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并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地检测副流感3型病毒,可以用于临床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传德;黎剑华;林宇静;卓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气道上皮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的以呼吸道高反应件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气道炎症,由于炎症反复刺激致损伤与修复,可演变为气道结构性改变(气道重构),其中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作者:叶人诵;沈惠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评估

    目的 探讨不同凝血分析仪对PT、APTT和Fib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与临床可接受性评估,为凝血因子测定的标准化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参考NCCLS文件,以法国Dgnostica Stago公司生产的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系统(Y),其他检测系统(Sysmex CA7000/CA1500)为实验系统(X),检测病人新鲜血浆中PT、INR、APTT、Fib,用配对t检验和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系统和比较系统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能.结果 PT、INR、APTT各榆测系统问相关系数均小于0.975,Fib的相关系数大于0.975,实验系统和比较系统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均在临床町接受范围内;除PT的榆测系统Y2和Fib的检测系统Y2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各系统检测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町比性,可以同时应用于临床.

    作者:邓兰平;陈锋;左和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5年长沙市青少年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分布特征

    目的 研究长沙市11~18岁青少年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两所学校,以参加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2 490名(男1 293名,女1 197名)11~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腰围和臀围,并计算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百分位数、均数和标准差.分析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年龄别分布特点及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差异,并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9-2002年青少年腰围数据和北京市青少年2004年腰围数据比较.结果 (1)男女生腰围均随年龄增长,男生的腰围大于女生(P<0.01);(2)男生臀围均随年龄增长,除18岁年龄组外,女性的臀围高于男性(P<0.01);(3)男生腰臀比均大于女生(P<0.01);(4)长沙市男女生腰围第50百分位数值与美国和北京青少年腰围比较,男生腰围小于美国但高于北京数据,都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女生的腰围曲线较北京和美国平缓,无显著快速增长期.结论 长沙市青少年腰围、臀围、腰臀比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学生中存在差异,腰围在不同种族和地域问也存在差别.建议将腰围作为青少年健康体检的常规测量指标,并为进一步研究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国际间比较提供基本数据.

    作者:郭晓莉;王平芳;龙璐;欧阳漪;熊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