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检测AFP-L3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栾翔凌;胡燕;游绍莉;雷厉;貌盼勇;辛绍杰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
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法检测185份肝癌与171份非肝癌患者血清AFP-L3/AFP.以>10%为阳性.结果 185例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L3阳性率为73.0%,171例非肝癌患者血清中,AFP-L3阳性率为29.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凝集素亲和层析离心柱化学发光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高特异性,适合大规模、高通量的临床标本检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水平监测调查

    目的 了解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值等电磁辐射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对办理变电工程敏感点磁辐射强度进行评价.结果 工频电场、磁场强度均小于4kV/m、0.1mT评价标准推荐值,无线电干扰值小于46~53dB(μV/m)评价标准限值.结论 监测对象无超标现象.

    作者:张挺;余志林;杨乐华;刘蔼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195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195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1.03%,无远期死亡;再次手术5例;余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主动脉寞瘤破裂足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作者:曹亮;杨一峰;刘立明;李建明;吴忠仕;杨进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4-2006年长沙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县医疗机构消毒质垦的现状,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三年来全县消毒合格率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医疗机构中县级、乡镇医疗机构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较高,村卫生室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空气样品低.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未完全落实到位,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卫生监督力度.

    作者:刘金梁;刘宗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广西城乡成年居民脑卒中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脑卒中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防治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广西4个城市和4个县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与抽血化验.结果 共调查18岁以及以上成人8 388人,报告脑卒中病例60例,脑卒中粗患病率为715/10万、标化患病率519/10万,其中城市居民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高达1 253/10万、1 026/10万,显著高于农村(215/10万、178/10万,P<0.01);男性居民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658/10万、548/10万,显著高于女性(357/10万、292/10万,P<0.01);城乡居民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患病率而上升.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专以上学历、高收入、低体力活动和汉族人群是脑卒中高发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高TC、有心脑血管或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易罹患脑卒中;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脑血管家族史、年龄是城乡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估计广西成人中有12.33万脑卒巾现患病人,其中城市5.57万,农村6.76万,对广两社会、家庭经济和劳动生产力危害严重;预防脑卒中发生,除有效预防控制好高血压、肥胖和高TG、高TC外,加强体力活动和积极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

    作者:唐振柱;陈兴乐;韩彦彬;黄兆勇;方志峰;阮青;黄林;杨娟;张洁宏;廖敏;陈钦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气道上皮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的以呼吸道高反应件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气道炎症,由于炎症反复刺激致损伤与修复,可演变为气道结构性改变(气道重构),其中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作者:叶人诵;沈惠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湘潭市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 对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方法 将1998-2007年湘潭市79例孕产妇死亡资料按前后5年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由1998-2002年的31.17/10万,下降到2003-2007年的25.17/10万,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死亡原囚以产科出血为主,其次是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 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加强对产科人员及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对高危孕产妇的抢救能力,及时转诊,充分发挥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及贫困救助基金的作用,集中高危筛查,高危拔高管理,打击非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减少计划外妊娠,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者:黄春玲;罗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2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解湘乡市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及检出的支原体对抗生索耐受性变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对泌尿生殖道感染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早日治愈.方法 采集224名患者的生殖泌尿道拭子或尿液进行支原体培养,经分离鉴定为支原体患者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8份标本培养出支原体,阳性率61.6%,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例数为92例,阳性率为41.07%,人型支原感染例数为27例,阳性率为12.05%,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例数为19例,阳性率为8.5%,药敏结果表明甲砜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敏感度相对高于其它抗生素.结论 支原体是引起不孕不育症、生殖道炎症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建议把此项试验列入常规检查项目,对于支原体阳性患者应按相应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刘浮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通过问卷、体格测量的方法,调查分析河北20个区(县)4 200名成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河北省成年居民总胆固醇(TC)为4.43 mmol/L、甘油三酯(TG)为1.58 mmol/L,均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3.81、1.1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1.30 mmol/L,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同,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2.52 mmol/L.该省成年居民总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6.50%(标化率为43.29%).其中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分别为:14.68%、30.72%、12.01%、11.29%,标化率分别为:11.02%、26.19%、9.07%、12.51%.该省成年居民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X2=77.71,P<0.01),城市为52.38%,高于农村43.98%(X2=11.7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超重、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足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1,91,1.49~2.45;1.68,1.06~2.64;1.54,1.03~2.32;1.29,1.06~1.57;1.61,1.36~1.90:1.47.1.11~1.93:1.58,1.37~1.82;1.49,1.21~1.83).结论 河北省成人居民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中老年人群是重点防治人群.

    作者:栗华;张建新;张中朝;张敬一;朱俊卿;杨雪梅;王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河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恶件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全省8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资料全部使用DeathRcg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河北省围家疾病监测点恶性肿瘤粗死亡率76.14/10万,标化死亡率50.83/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二位,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4位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男性、女性均以肺癌死亡率高;城市肺癌死亡率高,农村为食管癌.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35岁以上人群,并随年龄增长死亡率上升.结论 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是危害河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继续加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

    作者:曹丽;王丽娜;张敬一;孙纪新;朱俊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的快速敏感PCR方法.方法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编码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来特异性扩增靶基因片段,片段长度为600 bp,通过对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C菌株和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C菌株进行检测来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C菌株做一系列10倍稀释后进行PCR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 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C菌株PCR扩增反应呈阳性,5 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C菌株PCR扩增反应为阴性;通过基凶测序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的检测下限为1.5×102 cfu/tml.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特异、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PCR检测方法.

    作者:王华丽;蔡慧萍;张如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66例有肝损伤的HBV或HCV感染者血清bcl-2蛋白及ALT、TBIL、ALB.结果 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肝功能受损呈正相关.结论 bcl-2在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清bcl-2蛋白可以作为反应肝功能损伤的指标.

    作者:谭明华;邱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云南省西盟县居民疟疾患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盟县居民感染疟疾的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当地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开展居民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滤纸血滴.对疟疾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受过教育、未婚、经济情况好、住房墙体材料好、拥有蚊帐的居民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比没有受过教育、已婚、经济情况差、住房墙体材料差、没有蚊帐的居民的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低.不同年龄组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盟县的疟疾防治可以对高危人群采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丽;张再兴;许建卫;周升;刘惠;夏敏;许时燕;汪丽波;陈章伟;郭晓芳;李睿洁;李菊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5例,后柱骨折4例,后柱并后壁骨折3例,后壁并横行骨折4例,前柱骨折2例,前杜并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双柱及前后壁骨折1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联合口r吸收螺钉内同定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22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所有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采用Modified d'Aubugne 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本组有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异位骨化发生.结论 术前骨折的明确分类、合适入路的选择、满意的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关键,采用重建钢板联合町吸收螺钉的内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翔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种新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方法的防护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手术中HBV传染源临控方法的防护效果.方法 在与现行HBV传染源监控方法比较的基础上,从HBV传染源摔制费用、控制效果和防护意识三方面评价新方法的防护效果.结果 现行方法以HBsAg为传染源监测指标有80.8%的HgsAg携带者防护过度,14.7%防护无效,无效者的传染性可高出感染阈值103倍.新方法仍以HBsAg为指标,防护过度率高达99.4%,若以HBeAg为指标防护过度率下降到19.2%,无效防护为零.新方法的防护过度率和防护无效率均非常显著地低于现行方法.结论 新方法在节省防护费用80.2%的同时使外科医生感染HBV的危险性下降为零,并可提高对其它血源病毒感染的防范意识,是当前手术中理想的监控方法.

    作者:孙佩;石海明;姜旻岚;宫丽莉;杨双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肝素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疗效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解痉降压等治疗方法,实验组20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控制、尿蛋白下降、血液浓缩改善情况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尿蛋白较对照组无显著减少,红细胞压积下降及尿量增加较对照组明显,且不增加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结论 在传统方法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卿美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Ma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a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和6月,康复组Fugl-Mayer值、Barthc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作者:冯建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烧伤病人感染奇异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多重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探讨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非产ESBLs药敏差异,以及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变迁的原因.方法 根据NCCL推荐的标准方法对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测定,并进行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及从住院1~7 d和7 d以上病人中分离的96株大肠埃希菌、58株肺炎克雷伯菌、85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分析.结果 原本ESBLs阴性奇异变形杆菌在使用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后会产生ESBLs,其发率为47.5%;感染奇异变形杆菌的烧伤病人不论ESBLs阳性还是ESBLs阴性菌株均对多种抗菌素表现为多重耐性,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和亚胺培南敏感度较高;随着对烧伤病人抗感染的治疗,由于多种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在7 d以后,细菌的耐药谱不断扩大,耐药率南20%左右上升到90%以上.结论 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诱导奇异变形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菌产生多重耐药性[1].

    作者:周方红;李新平;李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ADMA/NOS/NO信号机制

    目的 探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效应及ADMA/NOS/NO信号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等指标,观察乙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量-效关系(乙醇处理细胞24 h)和时-效关系(终浓度为100 mmol/L的乙醇分别于处理0、3、6、12、24、48 h后观察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乙醇浓度为0 mmol/L)、乙醇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mmol/L的乙醇)、乙醇&VitC组(乙醇终浓度为100 mmol/L,VitC终浓度为100 mg/L)和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500/μmol/L的过氧化氢).结果 50~200 mmol/L乙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性(OD值:0.91±0.10~0.58±0.04,细胞生长抑制率:0.00±0.00~35.57±3.13,P<0.01);能显著性诱导内皮细胞MDA升高(258.72±7.36~524.07±8.25.P<0.01).50~200 mmol/L的乙醇还能显著性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下降(6.27±0.10~0.47±0.23.P<0.05)及总NOS活件下降(10.69±0.54~3.77±0.32,P<0.05);NO含量降低(191.61±7.96~88.38±5.07,P<0.05).而且上述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100 mmol/L乙醇处理时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ADMA含量高,且分别在处理后24 h到达高峰.VitC均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50~200 mmol/L的乙醇能显著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ADMA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巾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友;王穆;让欧艳;李恩华;贺彬琪;邹丽君;郑宇;让蔚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527名中学生三年视力追踪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发病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重点中学的1 527名初、高中学生,连续三年视力追踪监测.结果 学生视力低下率动态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初、高中二组学生均为低年级轻度视力低下所占比重较高,但随着年级增高其比重在逐年下降,而中、重度视力低下所占比重逐渐增高.结论 学生视力低下率不断上升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作者:扈美庄;李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桑植县2002-2007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桑植县在过去的几年内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方法 对桑植县2002-2007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2523例接种人员中,2 378人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94.25%: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山率分别为93.34%和95.35%,男女性别间对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差异显著(P<0.05);2002-2007年人群抗体阳性率年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液体疫苗接种的抗体阳性率为84.53%,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患抗体阳性率为97.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桑植县居民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狂犬抗体检测率仍不算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胡俊忠;张清松;刘文杰;李玲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