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中沙门菌检验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贺连华;吴平芳;刘涛;陈妙玲

关键词:食品, 沙门菌, 培养基
摘要:目的 选择适合食品中沙门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和分离培养基,促进沙门菌生长,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方法 在市场上购买一批生的禽、畜类肉制品,分别通过均质器混匀,各分成两份,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和本实验培养基同时增菌培养,应用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和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两种增菌液进行初筛,对结果阳性者划线分离,阳性菌株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 样品经本实验增菌液增菌后,分离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明显增多,检出沙门菌的几率也有很大提高.结论 改用本实验培养基后,能有效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BMI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体脂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BMI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74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各组再按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 g/人/d),规定运动方式,实验周期为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和8周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人体成分测量(身高、体重、体脂肪量、腰围、臀围等)、腹部CT扫描(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结果 获得男性有效数据67例,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4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3例,两组BMl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两组膳食摄入量及体力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两组间体成分测量指标、腹部CT扫描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体型超蕈人群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体重、腰围、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肪重、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显著降低,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组.结论 在合理膳食条件下,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男性超重高甘油j酯血症患者的体重、体脂肪、皮下脂肪,而对体型正常和肥胖者效果不明显.

    作者:张永;刘英华;王觐;郑子新;张月红;张荣欣;于晓明;景洪江;薛长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宫颈内口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探讨该手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我院32例孕14~28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行宫颈内口环扎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择期组手术成功率86.96%.紧急组手术成功率44.44%,两者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择期组术后孕周明显延长.孕14~18周者手术成功率81.82%,孕周>18周者手术成功率60.00%,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颈内口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手段.缝扎时机与官颈扩张有关,与孕周关系不大.

    作者:熊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研究

    目的 建立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方法 以出血热、脑炎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EID为主线,系统研究其临床特征,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 确定了一套稳定和准确的临床诊断指标体系;建立了专家辅助诊断系统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对37种感染性疾病,154份病例应用该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与第一诊断符合率59.7%;前三位提示率77.9%;前五位提示率85.4%.结论 新发传染病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符合临床思维,具有提示、引导、指导和培训功能,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兼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作者:荣义辉;辛绍杰;周先志;王业东;赵军;庄永龙;田嘉禾;李保森;陈黎明;赫兢;常彬霞;游绍莉;张新民;谢锋渡;马传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环孢菌素A制备小鼠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制备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方法与效果,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模犁.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孢菌素A,注射量为25 mg/kg·d,隔天一次,共3次.通过观察动物的一般症状和脾脏、胸腺、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动物脾脏重量指数、胸腺重量指数、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综合评价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物模型组出现反应迟钝,毛失光泽等一般症状,胸腺重量指数下降,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CD8+T细胞百分率增高,胸腺组织萎缩、出现局部脂肪变性,肺脏有局灶性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扩大.结论 环孢菌素A可以成功诱导以CD4+T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缺陷,可以建立符合HIV主要致病特点的动物模趔.

    作者:刘吉勇;卢芳国;朱惠斌;刘家望;黄顺玲;郭子华;葛金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9 240例肛肠疾病患者病谱分析

    目的 通过对9 240例肛肠疾病病谱分析,探讨肛肠疾病发病规律.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式,将2003年1月-2007年12月肛肠门诊接诊肛肠疾病患者检诊情况,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分类归总,分析总发病病谱和各人群病谱.结果 共检出各类肛肠疾病34种,不同人群肛肠疾病病谱有一定差异.结论 对肛肠疾病病谱分析,能指导临床医生加深对不同人群肛肠疾病发生率的认识,对各类人群肛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捷;刘蓓;朱红军;刘跃晖;戴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五年观察

    目的 了解广州在校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进行粪便检查,以在显微镜下查到虫卵为阳性.结果 共检查2 642人,消化道蠕虫阳性者20人,总感染率约为0.76%.共查出蛔虫、钩虫、鞭虫和肝吸虫4种消化道蠕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30%、0.19%、0.23%和0.11%.上述消化道蠕虫的感染率在男女学生间以及在来自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广州在校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张志强;方旭城;林哲生;孙武;张洁菁;万姣;姚璐;沈浩贤;李小敏;马长玲;陈新宇;陈代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解脲脲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及不同pH值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体外抗Uu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了7种抗菌药物对72株Uu的MIC,及在pH值为6.0、6.5和6.9时,4种大环内脂药物抗Uu的MIC550.结果 72株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2%、15.3%和2.7%,未发现对加替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的耐药.司帕沙星和交沙霉素抗Uu活性强,而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抗Uu活性差.当pH值6.0升到6.9时,红霉素的MIC50.下降8倍,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MIC50分别下降4倍、16倍、8倍.结论 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索和罗红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抗Uu活性依次增强,大环内脂类药物抗Uu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交沙霉素(16环)、阿奇霉素(15环)、红霉素和罗红霉素(14环).随着pH值在6.0~6.9升高时,大环内脂药物对uu的MIC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少.

    作者:邓仲良;陈丽丽;杨赘;唐红花;尹强兵;刘碧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热疗治疗病毒性感染现状

    热疗因其具有副作用小、治疗成本低、效果明显等优点,在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热疗对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疗效,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鼻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毒等.普通热疗由于温度低,抗病毒作用不明显等缺点,现在热疗治疗病毒性感染上报道还不多,但随着纳米技术和磁感应热疗技术的发展,磁感应热疗将很可能成为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张长清;貌盼勇;盛军;周斌;唐劲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30名卡介苗初免儿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目的 了解卡介苗初免儿童的免疫状况,为改善卡介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结核菌素试验(PPD),对730名3个月~1岁儿童,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进行PPD阳性率调查.结果 本组儿童PPD试验阳性率91.5%,无性别差异;影响PPD试验阳性率的因素有:卡介苗的接种史、卡疤有无、接种点技术水平、以及儿童与结核感染者的接触史.结论 PPD监测结果表明.本组儿童卡介苗接种质量较高.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流动儿童管理,消除影响PPD试验阳性率的因素,可提高免疫质量.

    作者:陈绪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CDFI)对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VO-LUSON-730和日本东芝SSA-340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探头均为线阵高频探头.频率为7.5~10 MHz.对我院132例Vc患者的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根据精索内静脉内径扩张程度及反流情况,将Vc分为3度.结果 132例受检者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Vc.Ⅰ度44例、Ⅱ度62例、Ⅲ度26例,其中1例继发性Vc,诊断符合率可达100%.结论 高频彩超声能够简单快速、直观准确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静脉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对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真实的诊断依据.

    作者:邢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据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报告,结直肠癌居第五位,其病因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978年Capron首次报道胆囊切除术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1].引起人们对两者关系的关注.目前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约占人口的7%[2],故为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关系,本文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胡水清;张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变迁分析

    目的 对2002与2007年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以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软件分析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 感染者在呼吸内科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高,患者多有吸氧吸痰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年龄大,广谱抗牛素使用史.对所监测的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上升到50%以上,并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但也从3.0%上升至11.5%.ESBLs、AmpC检出率分别从15.2%、27.3%上升到35.7%、42.9%.结论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ESBLs、AmpC的产酶率高,应加强其药敏检测和产酶株的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梁湘辉;晏群;刘文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3-2007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监测点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验.结果 从1 31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89株,检出率6.79%.其中志贺菌占86.5%,还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结论 2003-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作者:李凤;王春娟;张晓宇;吴守芝;李一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内外碘缺乏病防治研究进展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由于分布广泛,受害人数众多和危害严重现已被列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重要的致病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Hetzel等的研究证明:碘缺乏的临床表现有一个连续性而又有差异的IDD谱带.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食盐加碘防治IDD是国际公认经济、有效也容易实现的措施.

    作者:周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的体会

    医学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当前,我国医学模拟教学应用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掌握高仿真模拟教学是提高医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医学模拟教学不能取代临床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应该与床边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佳教学效果.

    作者:金龙玉;高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江门市2003-2007年乳腺癌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03-2007年乳腺癌的发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探索其流行规律.方法 对乳腺癌的发病率、发病年龄及疗效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发病居五年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且有逐渐上升趋势,40~岁,50~岁两个年龄组为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职业为工人的乳腺癌发病率为64.95%.近五年乳腺癌治愈和好转率达到94.8%.结论 加强江门市乳腺癌防治工作.

    作者:罗小燕;郑洁如;赵玲杰;岑绮玲;冯玉珍;吕艳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越边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

    目的 为了摸清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水平,下一步制定乙肝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的麻栗坡县边境人群48 985人,采血检测HBsAg.结果 HBsAg携带率为3.99%,男性(4.48%)高于女性(3.88%),农村(4.53%)高于城镇(2.5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8.92,P<0.01;x2=100.9,P<0.01).同时还显示: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HBsAg携带率均高于5岁以下儿童.结论 加强安全注射管理,积极推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HBsAg携带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海市辖区17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对北海市辖区连续17年34轮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利用该市1991-2008年1月的3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以及人群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脊灰发病监测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市17年OPV的强化免疫合计接种率97.9%;零剂次儿童占3岁以下总儿童的3.9%;1~59岁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99.5%、97.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15.7、1∶97.2、1∶32.6.病毒学监测已连续15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结论 该市辖区17年OPV的强化免疫效果显著,人群对脊灰已形成免疫屏障,维持了无脊厌状态.

    作者:梁家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白城地区市售淡水鱼东方次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白城地区东方次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感染情况.方法 分别从白城地区大安市、白城市和镇赉县市场购买麦穗鱼、船丁鱼、鲫鱼,草鱼、鲤鱼、鲶鱼、胖头鱼、黑鱼、河虾,采用压片法显微镜下镜检,每种鱼检出囊蚴的放在一起,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进行消化,并计算每种鱼的囊蚴感染率和每种鱼平均每100 g鱼肉的囊蚴数及其成熟情况.结果 麦穗鱼、船丁鱼、鲫龟、草鱼检出东方次睾吸虫囊蚴,检出的囊蚴感染率和平均每100 g的数量为:麦穗鱼40%,760个;船丁鱼36%,465个;鲫鱼10.0%,126个;草鱼9.5%,97个.成熟囊蚴所占的比率为89.7%~92.2%.结论 白城地区市售淡水鱼巾可检出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应加强东方次睾吸虫方面的控制和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叶春艳;李妍;王峰;刘明远;吴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雌激素对前列腺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前列腺皋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前列腺基质细胞,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雌激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前列腺基质细胞生长,但浓度继续增加时,前列腺基质细胞生长受抑制.结论 雌激素的浓度与前列腺基质细胞生长呈倒U形关系,在一定浓度范围,雌激素刺激基质细胞增殖,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作者:许辉;罗洁;李子博;周江;刘清华;杨芳慧;刘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