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军;肖洁华;张淑君
目的 评价湖南省血吸虫流行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粪便处理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采用实验室检测、人群问卷、现场勘测柑结合的方法 ,对调查点改厕建设及使用管理状况、粪便处理效果、人群相关健康知识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调查地区均未发现肠道传染病疫情,非卫生厕所内寄生虫卵总数平均值为6.484,卫生厕所无害化后为0.05,且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卫生状况优于三联沼气式;卫生厕所户厕完整,符合需求,个人投入建造为主.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血防相关知识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未改厕村.但32.5%的居民对建卫生厕所实施粪便无害化的意义了解不深. 结论 血吸虫病疫区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减少血吸虫卵的传播,降低血吸虫感染率效果明显.卫生厕所的卫生状况比非卫生厕所大有改观,无害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改厕后对疫区农民的血防相关知识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涛;吴传业;王强;蒋平安;何威龙;陈帅;李四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氨气接触人员的肺功能的影响程度. 方法 组织氮气接触(化肥厂)和粉尘接触(制药厂、磷肥厂)作业的所有工人进行体检;用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比(VC).并由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化肥厂、磷肥厂、制药厂工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患病率分别为38.3%、24.6%、21.9%.在氨气接触的工人中,COPD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 结论 及早发现与治疗呼吸道疾病是预防COPD发生的主导措施,同时在劳动力人群中应大力劝导戒烟,加强对长期从事氨作业工人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志保;石正富;练祖银;叶忠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方法 用1%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8周末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用MS302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中BDNF蛋白的表达,通过Motic Images Advanced彩色图文分析系统测定免疫反应产物BDNF蛋白的灰度值. 结果 ①模型组、甲钴铵组、加味补肝汤组大鼠的神经传导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钴铵组、加味补肝汤组快于模型对照组(P<0.05),加味补肝汤组与甲钴铵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模型组坐骨神经中BDNF阳性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第8周时BDNF表达比4周时增多.甲钴胺组、加味补肝汤比模型组增多(P<0.05),但甲钴胺组与加味补肝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补肝汤能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BDNF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熊丽丽;陈泽奇;黄娟;傅擎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湘两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情况,初步分析当地居民的预期寿命和评价其的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研究依据. 方法 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和卫生部<死因医学登记系统>进行死因分析. 结果 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54%0,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5~44岁以损伤和中毒为第一位死因;45~65岁以上循环系统疾病为第一位死因.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3.27岁,其中女性(75.48岁)显高于男性(69.81岁).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湘西自治州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重视和加强控制工作;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亦应引起关注.湘西自治州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作者:彭烨;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2004-2005年度前来艾滋病咨询室咨询者进行分析,掌握衡阳市高危人群行为规律,为制定该市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与每一位求询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填写<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问卷>,自愿检测者免费抽血检测HIV抗体.所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 090例求询者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88人,其中吸毒、性乱、性病患者等高危人员178人,占感染人数的94.68%(178/188).结论 艾滋病在衡阳市高危人群中广泛传播,在高危人群中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董文波;戴贵生;罗小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方法 与意义. 方法 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1、2、4 kHz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客观聋组、正常听力组的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相关系数为0.67~0.89,夸大聋组为0.28~0.47.②在Bayes准则下分别应用ASSR反应阈、PrrA听阀进行判断分析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78.18%、82.73%,判别夸大聋的准确率为65.96%、74.47%.③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可建立回归方程. 结论 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可利用ASSR为鉴别夸大聋和评估真实听阈提供证据.
作者:郑倩玲;朱光华;夏丽华;黄伟欣;林瑞祯;刘移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1-200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且对其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方法 使用VITEK全自动微牛物鉴定仪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法,对分离的10株敏感株和8株耐药株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 结果 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强,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50%;10株敏感菌分为8种基因型,8株耐药菌分为5种基因型.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其耐药表型与其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晓锋;方鉴;曹晋桂;张虎;马文杰;吴镝;焦力群;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深圳市售生禽畜类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方法 从深圳市各监测点(农贸市场或超级市场)随机抽取牛禽畜类食品179份,按照国家标准对铅、镉、无机砷、铬进行检测. 结果 在生畜类食品中存在铅、镉、无机砷、铬四种重金属污染,超标率为46.88%;在生禽类食品中只检出铅超标,超标率为1.74%;在生畜类食品中各种重金属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铬、铅、镉、无机砷. 结论 目前深圳市场上销售的生禽畜类食品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生畜类食品,铅、镉超标率高于全国污染监测水平;同时在四种重金属污染中.以铬污染为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
作者:肖骞;邓凯杰;刘奋;莫浩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期间对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97例患者中85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优63例(74.1%).良18例(21.2%),差4例(4.7%).优良率为95.3%. 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能够减少卧床时间,预防并发症,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孙立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规律. 方法 取12周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25)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骨折1周组,B组为骨折2周组.C组为骨折3周组,D组为骨折4周组.制作股骨骨折模型.各组截取骨痂后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VEGF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VEGF mRNA表达. 结果 HE染色观察A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组有少量软骨骨痂形成.C组骨折端可见软骨骨痂增多和少量编织骨痂.D组骨折端编织骨痂增多,并出现板层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可见术后1~4周的骨折部位,不同时间有多种组织细胞参与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骨痂中VEGF及VEGF mRNA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创伤后7d骨折位点均表达增强,14 d、21 d仍保持高水平表达,28 d骨折位点表达降低. 结论 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了骨折修复过程.
作者:刘志奎;张柳;穆树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易感因素. 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的l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资料较完整的早产儿个案调查表为259例,男性148例,女性111例;胎龄28-32周之间18例,胎龄32~35周之间55例,胎龄35~37周之间186例.母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39例(15.1%),妊娠期感染38例(14.7%),妊娠期糖尿病20例(7.7%),孕母既往有流产者118例(45.5%),其中人工流产101例(39.0%);胎膜早破90例(34.7%),胎儿宫内窘迫76例(29.3%),多胎妊娠32例(12.4%). 结论 引起早产的母亲因素以既往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感染为多发因素;引起早产的胎儿因素以胎儿宫内窘迫,多胎妊娠,胎膜早破为常见原因.
作者:李志勇;唐华;杨姿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生命质量状态,为将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面对面现场调查,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采用患者自评.结果 患者牛理、心理、社会_一个领域生命质量得分随着治疗的开展,均与刚入组时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第一个月时患者牛命质量变化大,生命质量四个领域之间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生命质量在引入期改善明显,坚持治疗可以小断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陈冉;何朝阳;张瑞仙;杨霞;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探讨模拟教学在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作者采用挪度公司的心肺复苏模拟电子病人对某院高年资住院医师进行现场CPR培训.并对培养前后的掌握情况进行问卷与测评分析.结果 发现培训后学员对CPR技术熟练掌握,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表明模拟教学用于CPR培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瑞;郭煜;谭剑;王昊飞;张立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 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粒细胞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MP()、CD43均阳性.按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化疗,均效果良好. 结论 粒细胞肉瘤初诊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对诊断有意义,早期确诊和早期采用治疗ANLL方案全身化疗,对减少GS向ANLL转化并延长生存期是有帮助的.
作者:朱家斌;丁邦和;刘定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交系动物的显著特征是基因纯合性及遗传稳定性.但在长期保种、育种及繁殖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遗传变异.定期进行遗传监测非常必要.本文对近交系大小鼠的遗传检测方法 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秀英;胡怡秀;黄跃龙;龙智钢;丘丰;刘运芝;湛志飞;刘建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0~3岁婴幼儿血清骨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佝偻病发病情况,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指标的特点. 方法 对2008年4-8月来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23例婴幼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分为健康组和佝偻病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索D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单纯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不能确诊佝偻病,应联合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莫丽亚;赖原;蒋玉莲;刘建良;刘健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检测TGF-β1、Smad4、VEGF、P-gp及GST-π的表达与大肠癌近期转移、复发的关系,分析其在大肠癌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大肠癌48例,按术后5年内有无临床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25例和未复发转移组23例,并进行肿瘤组织TGF-β1、Smad4、VEGF、P-gP及GST-π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随访资料,探讨TGF-β1、Smad4、VEGF、P-gp及GST-π与大肠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 结果 TGF-β1及VEGF、P-gP及GST-π在复发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大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Smad4在复发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P<0.05). 结论 TGF-β1在复发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但其表达受Smad4的调控,而导致VEGF、P-gp及GSTπ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大肠肿瘤复发与转移.
作者:李小荣;张翼;杨开焰;唐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对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自我形象紊乱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的影响. 结果 70.8%(68/96)的患者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年龄小、受教育稃度高的患者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而社会支持程度高的患者不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 结论 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佳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按照昆明市卫生局昆卫疾控[2006]6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紧急通知>的要求,盘龙区于2007年3月10-25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二轮麻疹强化免疫活动.2007年3月14日接到重机厂医院的接种反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莉;何丽明;辜云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伤害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哨点监测医院.2006年1-12月到哨点医院ft.次就诊的所有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监测.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总人数14 017人,前5位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28.69%)、跌倒/坠落(21.12%)、刀/锐器伤(18.41%)、机动车车祸(10.70%)及其他(9.21%);发生地点主要在工业和建筑场所高(32.58%),其次公路/街道(19.75%),家中(17.86%);发生时的活动以有偿工作占的高(41.76%),其次是休闲活动(37.29%);以非故意伤害(81.58%)及轻度伤害(56.6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0、16、17、18及20时.结论 职业伤害是厦门市伤害预防控制的重点领域,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是主要的预防措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张兰;戴龙;张卓平;蔡黎新;林水春;谭东;原晓景;叶幼妹;曾艺雅;邓术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