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防范因素相关分析

易军晖;张清炯;荆春霞

关键词:眼外伤, 生存质量, 预防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和防范情况.方法 对267例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视力和相关防范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爆炸伤和化学伤生存质量得分比其他三种低,得分为50.74±16.82和56.87±20.63,存在显著差异(P<0.05).眼外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双眼综合视力,工人,热灼伤.防范意识得分4.32±3.57;防范措施方面得分2.84±3.90;对眼外伤的了解得分3.75±2.06.结论 眼外伤中爆炸伤和化学伤生存质量较差.对眼外伤的防范意识及措施均不够,应该得到加强.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人造宝石厂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方法 对某宝石厂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粉尘和噪声水平.并对890例作业人员和160例非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 该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作业现场共测118个作业点进行粉尘测定,超标点42个.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07±0.77)mg/m3,呼吸性粉尘共测量110个点,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46±0.29)mg/m3,超标点16个,超标率14.5%;游离SiO2含量平均12.5%;测定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标,超标率为95.3%;作业组X射线(高千伏)检查发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改变454例(51.0%),而对照组只有4例.作业组高频听力损失305例(34.3%)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12.5%)(P<0.01).结论 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存在一定危害性,建议加强防尘、降噪措施,保障工人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

    作者:李敏;陈朝东;李骏晖;曾丹燕;李文勇;黄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病例46例,分为2组.A组25例,为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B组21例,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组随访6~48个月.A组和B组用Neet百分制评分表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两组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再移位、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A组优良20例,疗效欠佳的5例病例均为三部分骨折.B组优良17例,疗效欠佳的4例病例中有3例为四部分骨折复位欠佳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结论 每一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骨折的类型、大小、移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量以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能等因素决定了治疗方式.

    作者:颜晓峰;曾参军;刘宇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聚氯乙烯管材业铅职业危害综合治理研究

    目的 通过对PVC管材生产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及方法.方法 对PVC管材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铅危害采取以职业健康教育、卫生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措施的综合治理,治理前后检测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PVC管材生产企业以混料作业场所的铅尘危害为严重,经综合治理,铅尘浓度超标率由82.2%降至44.6%(P<0.001),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由7.2%降到0.8%(P<0.001).结论 综合治理措施有显著效果,经济实用有利于在该行业推广.

    作者:曾庆民;陈才;吴永权;邓永愈;余佩琼;陈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2.60%(81/643);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制动和误吸等有关;创口和下呼吸道是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6.88%),其次为链球菌(占11.72%)、大肠杆菌(11.72%)和铜绿假单胞菌(10.94%),真菌的感染率为6.25%;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6.3%,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七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4种及4种以上的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55%),与非耐药株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仍是重要的致病菌;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治疗时建立有效的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细致而熟练的护理也是避免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包荣华;陈杰;喻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孕妇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孕妇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检、住院分娩的854例孕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早、中、晚孕均进行Hb值测定.观察组在早、中、晚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除进行一般的产前检查外,不接受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贫血患病率为:观察组12.06%,对照组12.53%(P>0.05);临产时两组贫血患病率为:观察组10.40%,对照组:19.72%(P<0.01).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孕妇贫血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青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期蛋白质组分析优化策略

    目的 比较不同分组方法处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急变前后骨髓细胞蛋白的差异表达,筛选急变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技术,比较急变前后三种分组方法(混合标本组、随机标本组、个体标本组)时骨髓细胞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急变前后蛋白图谱匹配率在混合标本组为70.0678%;随机标本组两两配对比较,匹配率在43.2604%~58.3477%之间;个体标本组为74.0988%.混合标本组和随机标本组的相同差异蛋白点为103个,采用χ2检验P>0.05.从三组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中选取了20个进行质谱分析,明确鉴定出15个蛋白质.结论 蛋白质组学分析中,采用骨髓细胞混合标本分组策略可获得相关差异蛋白,且可有效消除个体差异,简化实验流程.

    作者:姚峰;李荣;刘晓力;杜庆锋;张嵩;樊伟;朱红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消毒技术规范(200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实施以来,使消毒产品的检测有章可循,并具指导意义.目前,全国CDC进行消毒产品检验均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规范存在一些欠妥的地方,本文提出如下问题与各位专家和同仁进行探讨.

    作者:谢荣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施行的35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及肝外胆管损伤,手术时间(70±26)min,术后住院时间(5±2)d,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28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劲松;海云良;邓东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分泌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生殖激素水平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50例PCOS患者分为IR组(28例),非IR组(22例),另设30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生殖激素(LH、FSH、E2、PRL、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结果 T、LH、TG、HDL-C、ApoA1、ApoB、hs-CRP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IR是导致PCOS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因素.

    作者:熊文琴;张文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对非哮喘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丙酸倍氯米松对改善非哮喘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科23例COPD病例,均给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持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并记录临床记分变化.结果 21例患者完成实验,临床症状改善明显,FEV1提高显著;但FVC与MMEF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可提高COPI)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林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沙市开福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死亡率,分析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0-2005年长沙市开福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39‰、6.36‰、8.28‰,新生儿、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分别为52.98%、76.82%;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6位依次为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溺水、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新生儿病和出生缺陷的死亡;加强肺炎防治.

    作者:蒋晓晴;闻华;翁秋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亚健康诊断、评估、防治进展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在身体、心理、情感、思想、行为上都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症状.其发病率在各国都很高且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医学界、社会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且对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初步研究认为其发病由多因素控制,不同的患者有其不同的诱因.传统中医学以及某些营养支持治疗对亚健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作者:蔡菁菁;黄志军;袁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某职院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实效的探索

    目的 了解开办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指导课对高职高专同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自编的封闭式无记名问卷对05级所有新生进行健康指导前后对照调查.结果 学生对性知识了解匮乏和对正确性知识的渴望,希望接受性健康教育占92.0%,课前对青春期性知识错误认识占54.4%,课后对健康教育指导课有收获的占96.8%.结论 性健康教育课对高职高专学生规范性行为及性观念等方面均有一定影响,应普及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

    作者:王泽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对本院110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立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前C区基因变异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前C区基因序列,了解其特点及差异.方法 在12条不同血清型和30条不同基因型的HBV全序列中,比较e抗原前C区编码基因.同时用Blast程序查找并分析与e抗原前C区变异基因相似的核苷酸序列,试图比较不同序列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的关系.结果 e抗原前C区编码基因相对保守,仅在Adw血清型出现1个6核苷酸的插入突变,在B基因型出现1个核苷酸的突变;核苷酸Ntl896位变异(T-A)可出现在血清型Adr和Adw型,和A、B、C、D、G基因型;而Nt1858位(T-C)变异见于Adw血清型,和A、F、H基因型.结论 前-C区基因变异主要有插入突变和点突变两种类型,两者在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HBV基因组中有出现频率不同,而不同变异的临床意义可能有所差别.

    作者:张敏;辛绍杰;赫兢;貌盼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下医院真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地下医院真菌污染状况及其空气真菌毒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撞击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棉拭子法监测物体表面真菌数;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种鉴定;对黄曲霉菌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结果 空气细菌总数平均3195cfu/m3,真菌数平均18046cfu/m3;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分别为27840cfu/m3及104960cfu/m3.73株黄曲霉菌中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2.3%.结论 地下医院空气真菌污染严重,细菌总数高于人防工程地下医院卫生标准,真菌污染源主要为内部大量腐殖物存在,并逐步飘散扩大污染范围.这些真菌不但能侵入机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有的能产生毒素,其毒素可随空气中悬浮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沉积于肺泡,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作者:张永良;智强;郑世英;刘东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广西某市基层公安干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市公安干警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对该市的1810名基层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被调查对象按不同特征分组,比较各组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从警时间之间平均得分高低不同.结论 应根据公安干警的实际情况设计培训方法或教材.

    作者:陈世海;李萍;莫秀娟;杨艳;周吉;周芳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汞对女工月经及妊娠影响的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职业性汞接触对女工月经及妊娠的影响.调查发现职业性汞接触女工月经异常率29.3%,显著高于对照组(10.6%)(P<0.01);月经异常表现为痛经、血量增多和月经周期延长,对女工妊娠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提高对膈疝的影像学特征认识.方法 对28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平片,钡餐检查或CT扫描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膈疝的征象主要有:1)膈面异常: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膈上半圆形块状阴影或跨膈肌阴影.2)胸腔积气、积液或块状影:中下肺野囊状或蜂窝状透光阴影;胸腔大气液平面;心膈角区块状影.胸腔内阴影形态可变.3)钡餐(或泛影葡胺)检查胸腔内见胃肠道的影像特征.4)CT扫描胸腔内见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肝脾肾.结论 正确运用这些影像学检查和认识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膈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卜雨华;郭文强;丁伟强;杨明才;张南;杨铁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医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情况,为更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专临床医学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全面性较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90%以下,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仅为77.5%,但对艾滋病的基本预防知识了解甚多超过了94%,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艾滋病病人抱以关心、同情,并愿意将来为宣传AIDS做出贡献.结论 在医学生中必须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才能为他们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作者:姜海鸥;李亚兰;黄雪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