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罗昔波;唐爱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 综述, 诊断治疗
摘要:自身抗体的研究和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科医务人员对消毒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传染科医务人员对消毒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 对某医院传染病科115名从事临床的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对医院感染及消毒概念能正确回答的分别为64.35%、62.61%,对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消毒剂使用的正确回答分别为64.35%、27.83%,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率为94.78%.结论 传染科医务人员对消毒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

    作者:罗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导率的测定在鉴别潲水油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通过电导率的测定来鉴别潲水油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潲水油与合格食用油进行对照研究,寻找潲水油在电导率测定中的特性.结果 潲水油经提取后水相平均电导率为119 μs/cm,是粗菜子油的3倍、精练菜子油和大豆色拉油的11倍、猪油的28倍.潲水油与精练菜子油混合后,潲水油的质量分数与电导率呈线形关系,回归方程为Y=9.56+117.21X,r 0.9992.潲水油与合格食用油电导率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导率的测定可用于潲水油的鉴别检测.

    作者:彭进;黄道平;刘吉星;谢燕湘;谢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PIAS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和癌旁肝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抑制因子(PIAS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AS1蛋白在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 PIAS1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HCC中PIAS1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分化越差,表达越弱.结论 提示检测PIAS1蛋白对判断HCC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纠正PIAS1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成为HCC基因治疗新策略.

    作者:王颖;冯德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细菌室2004年1-12月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18株,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率36.2%(79/218).7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于90%;三代头孢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41.0%,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61.0%;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3.4%;头霉素类的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58.5%;单环β-内酰胺类的氨曲南的耐药率为70.7%;三种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6.8%~55.1%;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在55%~65%之间.上述所有抗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均处于耐药范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比较:阿米卡星差异有显著性,其他抗菌药物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同济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率3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含酶抑制剂药物、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仅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作者:彭敬红;孙自镛;周有利;吕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子阴道镜检查965例宫颈病变结果分析

    目的 评价电子阴道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9月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病普查门诊和妇科门诊病人965例,对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检出CIN-Ⅰ级44例(4.56%),CIN-Ⅱ级10例(1.04%),CINⅢ级9例(0.93%),浸润癌5例(0.52%),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达83.95%,阴道镜诊断假阳性率为16.05%.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提高了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其与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合,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雪丽;黄光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AG490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磷酸化STAT3活性上调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AG-490拮抗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P-STAT3活性的上调作用及其抗凋亡意义.方法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Hochest荧光染色观察PC1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评价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测定P-STAT3蛋白表达量,MTT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结果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上调(P=0.000),如予Jak/STAT3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预处理,则其表达被下调(P=0.002),细胞凋亡率减低(P=0.000),细胞存活率升高(P=0.000).结论 AG-490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TAT3活化有关.

    作者:魏继鹏;刘振华;谢惠芳;高筱雅;刘辉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十大功劳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十大功劳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采用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 十大功劳能够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速度,并能清除Fenton反应产生的·OH.结论 十大功劳具有清除O-·2和·OH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作者:余庆皋;熊志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之间无明显联系.但使用移动电话的同侧大脑半球发生肿瘤的风险增加,综合OR值为1.784(1.136~2.804),失安全系数为34.结论 现有的文献不支持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导致脑肿瘤的观点,但移动电话的使用年限与脑肿瘤的关系及使用同侧大脑发生肿瘤的危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慧;王金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卵磷脂辅助降血脂功能人体试食研究

    目的 研究卵磷脂降血脂的作用.方法 将受试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卵磷脂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以双盲法进行试验. 结果卵磷脂试验组试食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试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食后TC、TG与试食前比较分别下降10.58%、21.77%;试食后试食组TC、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磷脂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作用.

    作者:邓卫明;胡余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疾控中心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黔东南州2003-200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6起,发病7 203例,死亡48例,罹患率4.19%,病死率0.67%,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68.67%)和食物中毒(占22.89%)为主,90%以上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和学校,3-4月(占30.13%)和9-10月(占21.08%)为高发月份,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5~15岁为高发年龄.结论 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必须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作者:周峻;罗涛;吴念标;周文红;唐德亮;潘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及血清AMS、TNF-α含量测定

    目的 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研究CP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变化及血清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方法 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入0.8 mg/kg/DBTC 80%乙醇液,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液,实验组鼠分别于第3、14、28 d和56 d处死,对照组鼠于第56 d处死,均行大体肉眼观察及胰腺、肝、肺、肾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评分.血清AMS含量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NF-α含量测定为ELISA法.结果 3 d组胰腺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其他各组胰腺大体形态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坏死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等;镜下组织学观察发现:14 d组(8只)1只轻度CP;28 d组(10只),5只轻度CP,1只中度CP和1只重度CP;56 d组(12只)4只轻度CP,3只中度CP和4只重度CP;28 d组和56 d组病变程度评分、纤维化程度评分及CP发生率明显高于14 d组(P<0.05或P<0.01),28 d组病变程度评分和纤维化程度评分明显低于56 d组(P<0.05).实验组中部分肝和肺大体形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脓肿形成,肾无明显肉眼形态改变;镜下表现与大体形态表现基本一致.对照组胰腺、肝、肺和肾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表现均正常.各实验组血清AMS、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 d组明显低于14 d组和56 d组(P<0.05或P<0.01),56 d组和14 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入能成功地建立SD大鼠CP模型,具体操作简单、时间短、发病率高及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肝和肺等主要脏器有一定非致死性毒副作用.该模型较符合人类CP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血清AMS、TNF-α含量改变,TNF-α在CP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柳兴其;杨竹林;梁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对2005年12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 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呼吸道标本及其细胞培养物H5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阴性;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阳性;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经鉴定为H1N1.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感染流感病毒(H1N1)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

    作者:张红;黄一伟;刘运芝;高立冬;李芳彩;陈碧云;李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EMS及其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启示

    为了给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标准化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运行模式.

    作者:虞仁和;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邵阳市55年疟疾防治效果

    目的 描述邵阳市疟疾流行趋势,总结55年来疟疾防治成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1-2005年疟疾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评价防治策略、措施及其效果.结果 邵阳市从1951-2005年,曾发生过3次疟疾流行高峰,分别为1955年(126.05/万)、1971年(39.97/万)和1978年(20.64/万).嗜人中华按蚊是主要传播媒介.1997年以来,发病率稳定在1/10万以下,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 邵阳市55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经过10余年的连续监测,证实已控制疟疾流行,防治效果巩固.

    作者:肖善良;罗平;刘孙杰;谭正德;吴勇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肿瘤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的752株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75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5.2%,克柔念珠菌占16.0%,热带念珠菌占12.1%,其他6.7%.2004年、2005年、2006年医院真菌感染率分别为7.65%,8.40%,9.39%;真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耐药率均<5%,3年比较无差异(P>0.05),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3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加强对真菌的鉴定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肿瘤病人院内真菌感染.

    作者:周燕玲;黄宏君;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自身抗体的研究和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罗昔波;唐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及培哚普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CHF患者56例,随机分组,A组(2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Qd)治疗共3个月,分别于0、3个月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sFas/APO-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治疗3个月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下降,LVESD、LVEDD明显减低,SV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as/APO-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肌重塑与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Fas/APO-1水平有关.

    作者:蒋卫红;杨侃;李静乐;彭丽萍;梁中书;肖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深圳市盐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三种常见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根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和《学生常见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盐田区7 208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居于上等的比率高于下等者.三种常见病中,视力低下的患病率高,其次是龋齿,沙眼患病率较低.结论 盐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较好,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问题也仍存在.视力低下和龋齿的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和口腔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陈庆贺;肖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某高炉改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监测评价

    目的 评价高炉改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测试结果,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除3#振动筛和皮带巡检工岗位检查超过PC-STEL外,其它粉尘检测均合格.另因防护设施密封效果原因致液压炮操作室、渣沟出渣处CO和SO2浓度超过PC-STEL,其它毒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结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规定,应对个别尘毒超标岗位的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并且设置规范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加强个体防护.

    作者:陈艳平;谭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深圳市福田区1997-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对象来源于疫情报告资料、EHF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结果.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将上述疫情报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田区的EHF病例在1997~2006年间共发生40例,呈低度活跃,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和青壮年,男性占总数的90%,青壮年则占总数的80%,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和民工多发,占42.5%;EHF在区内呈现明显春夏峰型;鼠媒监测方面褐家鼠占总捕获鼠的94.59%,平均捕获率9.72%,发现鼠EHF感染率高达32.41%.区内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V).结论 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于EHF防治的健康教育、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对EHF的疾病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EHF疫情、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邱劲军;李丽廉;黄慈林;闵娟;王增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