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及血清AMS、TNF-α含量测定

柳兴其;杨竹林;梁珊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Sprague-Dawely大鼠, 动物模型, 淀粉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学
摘要:目的 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研究CP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变化及血清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方法 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入0.8 mg/kg/DBTC 80%乙醇液,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液,实验组鼠分别于第3、14、28 d和56 d处死,对照组鼠于第56 d处死,均行大体肉眼观察及胰腺、肝、肺、肾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评分.血清AMS含量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NF-α含量测定为ELISA法.结果 3 d组胰腺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其他各组胰腺大体形态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坏死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等;镜下组织学观察发现:14 d组(8只)1只轻度CP;28 d组(10只),5只轻度CP,1只中度CP和1只重度CP;56 d组(12只)4只轻度CP,3只中度CP和4只重度CP;28 d组和56 d组病变程度评分、纤维化程度评分及CP发生率明显高于14 d组(P<0.05或P<0.01),28 d组病变程度评分和纤维化程度评分明显低于56 d组(P<0.05).实验组中部分肝和肺大体形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脓肿形成,肾无明显肉眼形态改变;镜下表现与大体形态表现基本一致.对照组胰腺、肝、肺和肾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表现均正常.各实验组血清AMS、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 d组明显低于14 d组和56 d组(P<0.05或P<0.01),56 d组和14 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入能成功地建立SD大鼠CP模型,具体操作简单、时间短、发病率高及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肝和肺等主要脏器有一定非致死性毒副作用.该模型较符合人类CP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血清AMS、TNF-α含量改变,TNF-α在CP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沙市正常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正常人群流脑带菌状况的调查,了解长沙市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流脑流行前期(11月)采集长沙市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共367份现场接种于巧克力双抗平板上,在卵黄双抗糖平板上分离培养,再通过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结果 所调查的正常人群带菌率为2.72%(10/367).15~岁年龄组的带菌率高(7.27%),其次为25~岁年龄组,带菌率为4.00%;各年龄组之间带菌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891,P>0.05).结论 长沙市正常人群流脑带菌率低,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占80%(8/10),其次为C群(1/10),未发现A群流脑带菌者.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25、VEGF、SGF、TS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胶乳凝集法和比色法检测98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48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对照组1)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的血清中CEA、CA125、VEGF、SGF和TSGF的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逐步升高,CEA、CA125和VEGF阳性率水平升高(P<0.05);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VEGF、SGF和TSGF含量在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5项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95.9%、62.5%.结论 运用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卫华;李连琨;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转染NOR1基因后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 研究转染NOR1基因后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pcDNA3.1(+)/NOR1真核表达载体和pcDNA3.1(+)空白载体分别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epG2,再分别提取转染pcD-NA3.1(+)/NOR1和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芯片分析.结果 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的基因有59个,下调的基因有103个,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了NOR1基因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阐明NOR1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申春梅;聂新民;李登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鲎试剂法检测采血原辅材料细菌内毒素的应用

    细菌内毒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引起热原反应的主要物质.鲎试剂为鲎血变形细胞裂解物的冻干精制品,含有能被内毒素激活的凝固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极微量的细菌内毒素即可激活鲎试剂中的C因子,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胶.

    作者:徐明忠;谢毓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预处理兔心肌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目的 研究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 将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3):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组(A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Ⅰ组).各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在缺血前24 h:C组静脉注射NS(1 ml/kg),A组静脉注射CCPA(0.1 mg/kg)、Ⅰ组吸入1MAC异氟醚2 h.再灌注结束即刻,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A组和C组对比,有16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Ⅰ组和C组对比,有16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 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作者:冉珂;段开明;邹定全;周建美;李利文;常业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湖南省1996-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目的 分析湖南省1996-2006年2 719例狂犬病病例情况,探讨湖南狂犬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6-2006年湖南省疫情资料及2004-2006年的狂犬病人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狂犬病发病率由1996年的0.03/10万上升到2006年的0.7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湘南、湘中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养犬数增加、犬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狂犬病疫情严重,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协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胡其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以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RA患者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低于正常人,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掩饰因子3类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结论 RA患者存在心理防御机制的缺陷,应重视对RA患者的心理疏导治疗.

    作者:刘小春;梁清华;熊新贵;杨波;陈疆;蒋勇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铅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生长和n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醋酸铅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生长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孕18 d SD大鼠麻醉后剖腹取出胎鼠,采用海马神经细胞培养建立细胞模型,醋酸铅的染毒浓度分别为10-5mol/L(高剂量组)、10-7mol/L(中剂量组)、10-9mol/L(低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等量培养液.染毒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球和单个神经细胞n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剂量组对海马神经细胞胞体、轴突突起长度和细胞间连接均未见明显影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海马神经细胞球和散在的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海马神经细胞球和散在的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低剂量铅下调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这种下调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郭桂平;关岚;张茂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十大功劳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十大功劳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采用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 十大功劳能够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速度,并能清除Fenton反应产生的·OH.结论 十大功劳具有清除O-·2和·OH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作者:余庆皋;熊志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53例心肺复苏抢救体会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指标.结果 复苏成功16例,总成功率为30.2%.结论 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立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学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探讨

    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恰当性、合理性非常重要.本文对实践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标本质量、放置时间和实验操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的方法对策,供参考.

    作者:林英辉;黄小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紫杉醇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顺铂联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分析52例肺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副作用.结果 紫杉醇和顺铂联合化疗的总有效率为48.1%,其中初诊者有效率55.6%,复诊者有效率为40.0%;副作用主要有脱发,其次为骨髓抑制、腹泻等,化疗方案对肝肾功能影响不明显.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邓振华;周海婴;王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石门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6年石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7.62%,甲肝及未分型肝炎20.96%,丙肝占1.42%,戊肝无,发病年龄以20~岁及40~岁为主,分别占48.61%和36.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数的51.19%,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分别占8.25%和5.6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2:1,乙肝以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甲肝以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结论 石门县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做好甲、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作者:杨淑珍;范晓军;杜东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鹤城区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鹤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工作者STD感染状况及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预防STD的效果.方法 对鹤城区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采静脉血检测梅毒抗体,将项目实施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干预前STD感染率为解脲支原体53.5%,沙眼衣原体6.0%,淋球菌2.8%,梅毒2.3%;干预后STD感染率降低为解脲支原体34.3%,沙眼衣原体1.6%,淋球菌0.69%,梅毒0.46%,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的32.9%上升为92.4%.结论 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女性性服务工作者STD感染率,提高了她们的自我防护性传播疾病的意识.

    作者:唐光斌;兰世灯;吴振环;余志荣;刘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EMS及其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启示

    为了给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标准化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运行模式.

    作者:虞仁和;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2岁儿童肥胖与尿液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12岁儿童肥胖及尿液检测异常情况,同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长沙市两所寄宿制中学1 520名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与尿液筛查,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岁儿童肥胖率为5.46%,尿液检测初筛及复查阳性率分别为11.18%及5.20%,肥胖儿童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结论 12岁儿童肥胖及尿液筛查阳性率高,对肥胖儿及尿液检测阳性儿童应实行追踪管理,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及肥胖性肾病的发生.

    作者:胡尔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自身抗体的研究和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罗昔波;唐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桃源县1950-2006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桃源县1950-2006年狂犬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桃源县1950-2006年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桃源县1950-2006年全县共报告狂犬病322例,死亡322例.年均发病率为0.67/10万;病死率为100%,年发病率波动在0~5.17/10万,其间有2次流行高峰.发病地区以边远山区高(x2=27.18,P<0.005);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较高;0~15岁年龄多,占发病总数的40.60%;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 桃源县狂犬病疫情近年又有回升,犬密度增加以及被犬咬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未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近年桃源县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褚红梅;金则平;曾斌;何金山;程督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长沙铁路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铁路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检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静脉血测血糖(FBS)、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结果 3872名铁路职工中1005人被诊为脂肪肝(25.96%),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872例(22.52%).NAFLD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无论男女,均以40~59岁高发.NAFLD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超重、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其对照组,而NAFLD组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为BMI、ALT、WHR、TG、DBP、FBS、UA、性别和年龄,与非酒精脂肪肝关系密切的指标前3位是BMI、WHR和TG.结论 长沙铁路职工NAFLD患病率高.男性、肥胖、高脂血症、ALT活性升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作者:谭德安;周智广;黄干;府伟灵;陈向大;周卫东;车志宏;杨亚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是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通过分析口腔预防医学的现状,探讨了其面临挑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认为应以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李奉华;彭解英;贺达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