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中武;吴振环;申东球;蒲虹波
目的探索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朝阳区2002~2004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因根据ICD-10分类.结果居民意外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13.97/10万,位于所有疾病死亡的第6位.在意外死因构成中,交通事故占36.73%,列第1位,第2、3位分别是自杀和意外跌落,分别占22.48%和14.09%.男性死亡率为18.03/10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9.78/10万(P<0.01).15~59岁人群组死亡比例较高,占63.26%.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翔军;郭炳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吸毒人群HIV抗体监测,掌握宣威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血液检测的方法对吸毒人群的基本情况、吸毒行为和血清抗体进行监测.结果对319例吸毒人员进行HIV抗体监测,检出HIV感染者106例,感染率33.23%,吸毒人群中20~39岁占84.30%,感染率高达37.67%.其中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占94.3%和30.6%,HIV感染率分别为45.05%、68.18%;有过多次商业性行为的感染率(48.78%)明显高于无商业性行为者(27.84%).结论 HIV已在宣威吸毒人群中广泛扩散传播,吸毒者有共用注射器和商业性行为双重高危行为.
作者:朱艳丽;刘兴富;周均泽;李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两种常规分离流感病毒方法的比较,对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67份咽拭子标本同时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和鸡胚双腔培养法分离.结果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10株,而鸡胚双腔培养法只分离到1株.10株病毒株,其中甲3型8株,乙型2株.10株病毒株全部从第一医院所采标本中分离到,而儿童医院227份标本中全部未检出阳性.结论流感病毒分离中,细胞培养法比鸡胚培养法敏感,同时用两种方法培养,可明显提高流感病毒分离率.同时也可看出,标本采集对能否分离到病毒至关重要.
作者:陈明春;郑有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提高彩超对不同疾病所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彩超观察共62例12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分良、恶性两组)的长径与短径之比(L/S),内部回声及CDFI血流特征.结果良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椭圆形,L/S比值>2,内部回声多为髓质增强、增宽,皮质相对变窄,门部回声规则存在.恶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类圆形,L/S比值<2,内部回声以皮质低回声为主,或强弱不等或非均匀性增厚,髓质及门部强回声变形偏移、不规则或消失.CDFI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多呈门部规则血流,呈低速低阻型,部分未见血流.恶性肿大淋巴结内多呈不规则血流及周边包绕血流,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及二维声像图特点、结合病史等,超声检查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孙可英;李卫湘;李俊;何永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意外伤害是指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0世纪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健康问题.为探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和规律,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笔者对常德市中小学生各类意外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黄锐;聂俊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2年10月16~21日,徐汇区日晖、南丹、光启等3所小学发生了810名师生,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病例分布于3所小学的1~5年级学生中,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证实为一起盒饭污染引起的宋内志贺菌感染而致的菌痢暴发事件,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红叶;宋小莺;朱渭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同时接触二甲基甲酰胺(DMF)、苯、甲苯工人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研究皮塑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对4家皮塑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该行业同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有二甲基甲酰胺(DMF)、苯、甲苯等三种有机溶剂,实验室检查结果看,苯危害超过其他毒物的危害,DMF以急性肝损害为主,苯效应为血液系统慢性影响.结论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应防止慢性苯中毒的同时,严防DMF的急性危害.采用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对作业环境及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进行评价、控制.
作者:戴兴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基层机构提供便捷的检测食品中苏丹红的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与结论根据斑点的Rf值和面积的大小进行定性、定量,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于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作者:杨林飞;丁愈;张桂华;赖娟;罗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本院2001年7月~2004年12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与非产ESBLs菌株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所分离出的4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187株,占43%;大肠埃希菌754株中ESBLs阳性332株,占4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P<0.001);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局部流行.
作者:李文青;吴伟元;吴劲松;程锦娥;卢月梅;何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为在医院重要辅助诊断科室之一检验科工作的检验人员,不仅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如指血采集),而且每天频繁接触大量传染源标本,稍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针对目前艾滋病流行日益严重,对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防护、暴露后处理、预防进行了分析综述,提出安全防护对策,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HIV.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明确湖南湘西地区不同民族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对湘西地区6个乡镇12个自然村和一个城区居委会成人共1 492名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内容涉及问卷咨询、体格检查和胃镜下黏膜对组织采用美蓝染色进行Hp检测.结果共计1 492人完成调查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31.9%;汉族成人总感染率为31.6%;苗族总感染率为36.1%;土家族总感染率为28.2%;感染率明显与年龄、饮水习惯、居住密度、饲养家禽、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湖南湘西地区属幽门螺杆菌感染低发区,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混居的汉族、苗族和土家族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向平;杨万刚;李凯;周明欢;李学锋;周建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苏州市人群体重指数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人群肥胖度与其他内分泌、心血管等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为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农村和城区两个点共1 617名常住5年以上居民,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生化测定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随着人群BMI值的升高,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着上升,高血压、高血糖(除BMI 29~组外)、高总胆固醇(除BMI 27~组外)、高低密度脂蛋白(除BMI 29~组外)患病率也随之上升;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总胆固醇水平、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BMI值上升而升高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应针对引起肥胖症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预防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水平.
作者:周靖;胡一河;陆艳;张钧;周智凯;周正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本身严重危害健康,有很高的病死率,而且与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DPN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主效应方程分析讨论DPN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PN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文化程度高、治疗方法力度大、现患冠心病、饮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HbAlc%)不良、使用胰岛素、合并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诉眩晕症状、皮肤干燥、现患高血压、既往酮症、患糖尿病前肉类食物的摄入较多、既往吸烟(调查时已戒烟)、创伤经历、腰臀比WHR超标、血胆固醇(Chol)水平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有6个:糖尿病病程、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以及既往创伤经历(手术、冻伤等).结论 DPN与多种因素相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长、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既往创伤史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危险,我们应在DPN的防治过程中特别予以注意.
作者:职心乐;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了解湖州市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O157:H7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4~12月对湖州市农贸市场、食品超市、水产养殖场采集101份样品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月华;吴晓芳;程平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84年实施计免-冷链运转以来,长沙市麻疹发病率同国内文献报道[1,2]一样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在城乡仍有局部流行,并有所上升.为掌握全市近5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其原因,给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遂对2000~2004年流行特征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外科实践能力,以促进外科教学的发展.
作者:丁波泥;陈道瑾;赵于军;聂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儿童肥胖研究的幼年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 方法 45只刚离乳SD雌性大鼠按区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A组与B组,A组在给予普通饲料的基础上添加由黄豆芽、奶粉、猪油、鸡蛋、鱼肝油组成的高能量饲料,B组自由进食合成高脂饲料,喂养45 d后观察三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腹腔内脂肪重量及其重量系数、肝脏体比、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等肥胖相关指标. 结果肥胖A组摄入的总能量及蛋白、脂肪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组体重4周末就明显高于对照组,6周末显著高于B组;A组的Lee's指数、腹腔内脂肪重量及其重量系数、肝脏体比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组的肥胖率高于B组;但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血瘦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且与体重呈正相关. 结论自由进食普通饲料的基础上,每天15√只的高能量饲料的喂饲方式可诱导幼年雌性SD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
作者:向建军;王文祥;许榕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现状和沙门菌耐药情况.方法按国标GB4789.4-94分离生鸡肉中沙门菌,用K-B法测定沙门菌的耐药性. 结果从220份生鸡肉中分离到沙门菌34株,分离率为15.5%,沙门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30%.结论深圳市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率严重,沙门菌耐药性值得关注.
作者:林启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pcDNA3.1(+)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Ns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制淋病奈瑟菌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spA基因片段,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 T上,并构建重组体pcDNA3.1(+)/NspA,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 结果 NspA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525 bp.所构建的pcDNA3.1(+)/NspA重组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片断的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NspA全长序列一致,表明pcDNA3.1(+)/Nsp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淋病奈瑟菌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NspA,为NspA蛋白的功能研究和淋病奈瑟菌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谢良伊;胡四海;唐湘云;杨胜辉;余敏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中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 MMP2、MMP9、TIMP1及TIMP2在43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4.4%、55.8%及60.5%)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分别为26.7%、26.7%、20.0%及26.7%)(P<0.01或P<0.05);MMP2、MMP9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有增高趋势;而TIMP1、TIMP2的阳性表达则呈下降趋势.MMP2、MMP9、TIMP1及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3年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预测其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周建华;王文祥;文继舫;曹慧秋;沈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