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NF-α对妊娠蜕膜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

刘小丽;王若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蜕膜, 细胞因子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于整个妊娠期间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TNF-α与妊娠病的关系,阐述TNF-α对蜕膜细胞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从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细胞凋亡、胎盘血管重铸等角度予以说明.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王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参加广东省2005年疾控机构卫生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检测技术能力.方法2005年广东省疾控系统实验室间比对作业指导书.结果根据广东省CDC反馈结果,本中心的考核成绩为满意.结论从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本中心的总体检测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客户对本检测机构的信心.

    作者:杨湘霞;霍雪霞;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长沙市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异常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水平,分析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对416名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血脂异常率73.08%,高脂血症罹患率66.35%,血糖升高率24.04%,85.00%血糖升高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结论本组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较高,女性高脂血症罹患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脂血症作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又是易患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欧新华;王艳;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严格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浅谈了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作者:张晓红;邓汉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广西柳州市5~15岁中小学生血铅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中小学生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方法随机整群抽样和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柳州市21 802例中小学生进行血铅测定.结果血铅平均值(12.273±4.332)μg/dl,铅中毒率62.00%,轻、中、重度铅中毒比例为57.497%、4.499%、0.005%;男性血铅水平较女性明显增高(P<0.01);随着年龄增加血铅水平增高(P<0.01);工业区学生血铅水平较市中心区及普通市区血铅水平高(P<0.01).结论柳州市儿童血铅水平(62.0%)远远高于我国城市铅中毒的流行率(51.6%),且以轻度铅中毒为主(占57.497%).

    作者:冯献湘;黎明强;蒙进怀;余冬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张家界市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作者:秦自年;李玉兰;陈劲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麻醉

    目的分析39例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和维持要求准确、平稳,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监测,指导临床.

    作者:周治明;欧阳文;李季;段开明;李彦文;王明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984~2004年株洲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株洲市为湖南省狂犬病高发地区.为探讨狂犬病发病的流行因素,我们对株洲市1984~2004年人间狂犬病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晓明;谢利辉;庞力娟;周胜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IV感染者/病人心理状态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的心理与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需求.方法通过面对面交谈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结果感染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社会歧视严重,生活贫困和就医困难等问题.结论感染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作者:覃碧云;陈曦;阚志明;黄竹林;李建良;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郴州市高中生抑郁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调查,使用Bee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SDS)、Zung氏焦虑问卷(SAS)对8所高中高一至高三1 25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5.8%,其中轻度为12.44%,中度为8.37%,重度为5.02%.高中生抑郁症状男生发生率是15%,高中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率37%,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具有抑郁症状的高中生更多的伴发焦虑等负性情绪.结论高中生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加强高中生心理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作者:李丽华;何贵兰;王海成;胡丙国;何万里;李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对妊高征大鼠模型胎盘滋养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丹参复方成分提高胎盘血供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胎盘血供不足所致妊娠并发症提供思路.方法提取分离有效中药黄芪、丹参复方成分,运用NOS(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制作一氧化氮合成阻滞大鼠模型,原位杂交(ISH)法,观察胎盘滋养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变化及黄芪丹参复方有效成分的影响作用.结果模型组iNOS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黄芪丹参治疗组、阳性药物硝酸甘油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可能降低母胎界面妊娠免疫反应,阻抑胎盘免疫病理损伤,提高胎盘滋养细胞合成与释入NO进入胎盘循环,从而维持妊娠母胎循环张力,达到提高子宫-胎盘-胎儿血液供应目的.

    作者:谈珍瑜;王若光;尤昭玲;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B群、B群和C群.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作者: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吴衍恒;李兆琦;朱远峰;欧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吉首市区小学生10年间沙眼患病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市区2所小学进行沙眼患病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及各民族沙眼患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严重程度减轻.结论学生沙眼防治工作需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互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方法终止小月份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156例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以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 h1次,共3次,后一次服完后30 min阴道上或直肠塞米索前列醇400~600μg,在用药后2~4 h之内行清宫术,对照组76例予以直接吸宫终止妊娠,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及刮宫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需行第二次刮宫术者均明显低于直接吸宫组.结论根据临床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稽留流产更为适当,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美满;薛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长沙市成年人群中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对长沙市1 186名成年人的肥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均数男性23.00,女性23.28.以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超重率男性32.54%,女性32.16%;肥胖率男性6.16%,女性6.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缩压、舒张压有关,而与性别、锻炼情况无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舒张压水平、锻炼情况呈正相关.

    作者:颜丹红;彭竹漪;杨万松;王辉;王必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某烟草打叶复烤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某打叶复烤厂为一烟草加工的新建项目.为了确定该项目在烟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控制效果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吴东;李麟琳;张德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脑疾病与抗Hp抗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2例老年人心脑疾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血清抗Hp抗体IgG、IgA、IgM的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梗塞组与脑梗死组的抗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均分别达到80%、60%、20%以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抗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分别为44.6%、25.5%、12.8%,明显低于心肌梗塞组和脑梗死组.结论Hp感染可能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熊正南;张光辉;刘久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 058例0.5~9岁儿童全血铁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0.5~9岁儿童全血铁水平,分析年龄、地区间血铁含量差异.方法2 058名儿童分成三个年龄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末梢血含铁量.结果2 058例0.5~9岁儿童全血铁含量为(9.23±2.51)μmol/L.儿童血铁含量存在性别差异,男高于女(P<0.01).以0.5~1岁年龄段血铁为低(7.68±1.01)μmol/L,>5~9岁儿童高(11.67±1.06)μmol/L.男、女童血铁差异在>1~5岁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郊两地儿童血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儿童全血铁含量与其他地区报道基本一致,但应对>1~5岁年龄组儿童饮食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程春香;谭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 468名中山市吸毒者HI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某强制戒毒所2 468名吸毒人员HI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吸毒人员的不同吸毒方式感染艾滋病毒危险度的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阳性者采用WB法确认,并对吸毒人员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468名吸毒人员HIV抗体检测阳性85人,阳性率3.44%.吸毒行为中单纯口吸吸毒者占31.7%(783/2 468),有5名HIV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0.64%(5/783);静脉注射吸毒者占68.3%(1 685/2 468),有80名HIV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5%(80/1 685),经x2检验,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27.144,P<0.001);1 685名静脉注射吸毒者有701名有共用注射针具史,共用针具史占41.6%,有67名HIV抗体阳性,阳性率9.56%,984名无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者,有13名HI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32%,经x2检验,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61.411,P<0.001);而单纯口吸吸毒者与不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者HIV感染情况比较,经x2检验,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2.015,P=0.156>0.05).结论静脉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是HIV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在吸毒人群中持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作者:罗小铭;高赛珍;吴宝燕;阮坛凤;李兆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湖南永顺县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对永顺县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200名吸毒人员、6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及800名村民为样本,调查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吸毒人员、CSW、学生及村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9.5%、25.0%、70.5%、48.5%提高到98%、79.5%、94.5%、85.0%;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5%、70.5%、0、4.5%提高到64.0%、94.0%、3.5%、88.0%;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和对艾滋病朋友的友善态度的比例前后也有较大提高. 结论永顺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艳辉;陈曦;丁忠谱;易映群;王憬;彭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