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朱丽萍;谢昀;吉路;余平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及乌尔禾区,随机抽取5 797名成年人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显示:调查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7.47%.其中乙肝疫苗接种者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1.80%、15.54%、17.34%,显著低于未接种者(P<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1);汉族与维族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HBsAg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行政区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有效措施;借助医生和媒体的力量开展广泛宣传是提高接种率的有效方法;将成人纳入扩大免疫人群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林彬;曾克芬;薛亮;王峰;黎美芝;郭俊;李景挺;夏玛丽;李淑华;孟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冲洗液加温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低温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加温冲洗液,而对照组采用室温冲洗液,于麻醉前、麻醉后15、30、60、120 min和术后分别记录肛温和寒战,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硬膜外阻滞麻醉后30 min肛温升高0.5℃,之后渐降,对照组下降速度和幅度较实验液组明显,对照组病人术终肛温较基础值低0.9℃~1.0℃(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寒战发生率低(P<0.05).结论 冲洗液加温可以有效降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低温的发生.
作者:秦春香;曾赛男;石丹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小学开设霍乱健康教育课后,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情况,为探索学校应急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18所学校,每所学校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采用统一试卷,分别在霍乱健康教育课前后对全班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测试.结果 霍乱健康教育课前后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显著,利用课堂对学生开展霍乱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结论 由于有效的健康教育,学生霍乱发病率与全人口霍乱发病率差异显著.
作者:林皞;王镜泉;方黎剑;李莉;陈爱玉;杨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治螟磷的方法.方法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从一病人血液中检测出治螟磷.结论 本方法较为简便,精密度好(RSD=0.45%),回收率高(99.5%~100.6%),适用于血液中有机磷的检测.
作者:朱建中;江日初;彭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多年.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肌Ct-Ni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窗口期,cTnI已取代CK-MB,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I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素华;张兆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3 218例健康检查的中年公安干警的心电图分析,评估心血管疾病在中年公安干警中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方法 3 218例中年公安干警心电图作为观察组,3 100例普通体检人群心电图作为对照组. 结果 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公安干警组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心率改变和继发性ST段下移.结论 中年公安干警心血管疾病发病趋势增强.
作者:张霁;贺亚玲;汪海英;张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内科教研室针对近年来教学规模扩大所作工作的相应调整,目的 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燕;唐晓鸿;王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底物DL-甘油醛,辅酶NADPH,缓冲液PBS和醛糖还原酶.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340nm处测吸光度值.测定组加入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槲皮素与芦丁、槲皮素与茶多酚、茶多酚与EGCG、ECG、EGC、EC、GC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太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IR50槲皮素与IR50茶多酚相近,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槲皮素相似;另外,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ECG和GC,EGCG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的趋势,而EGC和EC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也可能是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英华;薛长勇;欧阳红;张荣欣;张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将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169例新生儿液体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发现液体渗漏后停止输液30 min后拔管;对照组发现液体渗漏后立即拔管.结果 显示实验组皮肤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发现液体渗漏停止输液30 min后再拔管,可减少皮肤损害.
作者:何利;安如俊;龙燕琼;屈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百色市所在地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与消毒效果.方法 对城区内130家公共场所各种用品用具抽检,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和评价,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公共用品用具798件,合格633件,总合格率为79.32%.对不同行业及不同档次旅店业公共用品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与监测工作,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自身卫生管理和用品用具的消毒效果,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和防病意识.
作者:郭月凤;陈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选矿厂的职业危害因素污染现状.方法 对选矿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结果 选矿工序中铅、砷、钼、钨、硫化氢、二硫化碳、非甲烷总烃等毒物的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76个粉尘点,其中30个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占39.47%,浓度高达70.4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4倍;53个噪声点,按等效连续(A)声级8 h计算,噪声超标点共12个,高达101 dB(A),波动范围65~101 dB(A).结论 该选矿厂粉尘及噪声超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防护.
作者:李文;董吉良;汤利民;聂云峰;杨长庚;张养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IL-10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痹肿消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方法 将3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蛋白配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IL-10mRNA的表达.结果 IL-10mRNA在正常组表达少量;25 d模型组表达强于正常组(P<0.05),45 d模型组表达弱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25 d表达高于45 d;痹肿消汤组的IL-10mRNA表达强于模型组IL-10 mRNA表达(P<0.05),在痹肿消汤组,45 d表达稍高于25 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中痹肿消汤能增加IL-10 mRNA的表达,提示痹肿消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李春燕;梁清华;王安宇;包太成;罗徐;蔡颖;谢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在机关工作的女职工的患病情况,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对2000年9月~2004年9月隔年同期的该机关4 306例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机关女职工的生殖道患病率为52.23%,患病率高的是慢性宫颈炎,其次是子宫肌瘤和附件囊肿及各种阴道炎.其患病率分别占患病总数的43.31%,31.44%和18.50%(P<0.01). 结论 慢性宫颈炎多集中在生育阶段,对妇女生殖健康危害较大,尤其是要重视宫颈糜烂的治疗和随访;绝经期妇女保健应以老年性阴道炎为防治重点.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即使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也是非常必要和不容忽视的.
作者:王志荣;王鹃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六价铬(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2、4、8、16、32、64、128、256、512μmol/LCr(Ⅵ)溶液作用于L-02肝细胞培养12 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指数以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5个Cr(Ⅵ)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Cr(Ⅵ)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 结果 在2~512μmol/L 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Cr(Ⅵ)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在4~32 μmol/L Cr(Ⅵ)浓度范围,染毒组肝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以及ATP/ADP比值随Cr(Ⅵ)染毒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E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肖芳;钟才高;张洪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评价了解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及控制情况,为职业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统计分析、有关法规标准对照等手段,全面客观对该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评价. 结果 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高温、噪声、粉尘、铅烟、一氧化碳等.除炼铁厂炉前铅烟、一氧化碳个别点超标外,其他化学性职业病危害皆未超过接触限值;除个别岗位如破碎、制粒等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以上外,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炼铁厂炉前高温作业为Ⅵ级,其他热源岗位为Ⅰ级.该项目有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 结论 本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有效,个别岗位仍有待改进.
作者:邱士起;晁斌;柯建厚;谭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扩散.全球累计有5000多万HIV/AIDS,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HI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寻找科学依据,本文拟从HIV的分子生物学角度,介绍目前人类对于艾滋病研究所达到的新分子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治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
作者:徐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
作者:曹燕娜;唐仁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肥胖(包括超重)儿童对肥胖的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探索适宜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肥胖及超重,对肥胖儿童按性别、年龄段分组,进行面对面的小组访谈,共访谈13组,整理访谈记录,进行定性调查结果分析.结果 肥胖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儿童及其家长对肥胖及其危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如何控制儿童肥胖等方面的科学认识不足,没有想过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肥胖,需要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指导.结论 可采取的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家长的参与和督促,学校发挥作用,提供环境支持.
作者:赵军;朱丽萍;谢昀;吉路;余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佳铁分局管内10所中学、12所小学学生HBV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5.11%,其中男性(6.65%)高于女性(3.55%)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57.01,P<0.01).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3.84,P>0.05).不同地区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3.28,P<0.01).结论 沿线边远地区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中小学生.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建议继续加强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乔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胞必佳对膀胱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胞必佳注射液作用膀胱癌细胞BIU-8796 h,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胞必佳注射液处理和未处理的膀胱癌细胞BIU-87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胞必佳注射液药物处理组图像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021±88,未处理组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171±99;差异蛋白质有661个,其中有216个表达增强,有451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 胞必佳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关,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待质谱分析鉴定,为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唐正严;王东生;彭克亮;齐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