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崔志刚;梁俊容;肖玉春;李可维;景怀琦;王鑫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猪, 脉冲场凝胶电泳
摘要:目的 对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分布进行分析,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屠宰场采集猪咽拭子和猪回盲部肠内容物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同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 采用PFGE分型用NotⅠ酶切后将763株致病性O∶3血清型菌株分为47个型别,其中K6GN11C30021带型是猪中携带的致病菌株优势PFGE型别,占56.49%(431/763);另外1株O∶9血清型菌株为K6GN11C90004型别.所有的屠宰场皆有多种PFGE带型,不同地区除具有各自的优势型别外存在交叉带型.结论 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带型多样,具有一定地域性特征.且猪咽部与回盲部肠内容物中能同时携带多种带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应警惕猪中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污染猪肉及其制品以及环境而感染人类,从而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昌平区厩腐蝇感染螨虫的初步调查

    目的 对昌平区厩腐蝇体表携带的大量螨虫进行种类鉴定,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天幕式捕蝇笼捕蝇6h,用杀虫剂喷杀后在捕蝇笼外面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统一带回实验室,捡出蝇体表及袋内螨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资料鉴定种类.结果 厩腐蝇体表采集的螨虫标本经鉴定有2种,一种为家蝇巨螯螨,另一种为食菌螨科的休眠体.结论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应考虑增加携播螨的监测内容,以逐步完善监测体系.

    作者:黄英;吕京静;刘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驱避-引诱联合使用对蚊虫控制效果的现场测试

    目的 观察驱避-引诱联合使用在野外蚊虫防治中的效果,评价吲哚和辛酸与二氧化碳(CO2)诱蚊灯结合,对蚊虫的特异性引诱作用.方法 在云南省盈江县太平乡选择6个试验现场,其中5个现场中心悬挂驱避物质迷迭香精油,并分别在距离迷迭香精油1、5、10、15和20m处放置CO2诱蚊灯+辛酸+吲哚,作为甲、乙、丙、丁、戊5种处理;只在现场中心位置处放置CO2诱蚊灯,不放置驱避剂迷迭香精油和引诱剂辛酸+吲哚的现场作为对照.每天CO2诱蚊灯诱集的蚊虫计数和分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适当距离内,驱避-引诱联合使用引诱的蚊虫数量明显比单独使用引诱剂捕获的蚊虫数量多,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处理(即引诱装置+精油,两者相距10m)3次试验共引诱蚊虫594只,比其他4个现场引诱的蚊虫多(P=0.036).辛酸+吲哚对蚊虫的特异性引诱结果显示,辛酸+吲哚混用并配合CO2诱蚊灯,引诱的蚊虫数量比单独使用CO2诱蚊灯多,3次试验均比对照引诱的蚊虫数量多30%以上.此外,对伊蚊显示出特异性引诱作用,捕获的伊蚊平均数量占蚊虫总数的80%左右,其中白盏伊蚊、白纹伊蚊、尖斑伊蚊和环胫伊蚊是当地主要种群.结论 在适当范围内,驱避-引诱联合使用提高蚊虫引诱效率,可以在蚊虫控制中使用,CO2诱蚊灯+辛酸+吲哚对伊蚊有一定专化性,可在媒介蚊虫的监测中使用.

    作者:余静;王杰;张富强;郑颖;冯子良;范泉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黑瞎子岛蚊虫种群动态研究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蚊虫种群组成,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和网捕法采集蚊虫.结果 在黑瞎子岛捕获蚊虫33 526只,计4属10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94.68%).不同月份蚊种组成有所不同;4种主要蚊种昼夜24 h的数量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刺扰伊蚊活动时间在00:00-24:00,叮刺伊蚊在03:00-21:00,凶小库蚊在06:00-20:00,中华按蚊在19:00-03:00;刺扰伊蚊在03:00和20:00出现2次高峰;凶小库蚊在17:00、叮刺伊蚊在18:00、中华按蚊在21:00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 黑龙江省黑瞎子岛的蚊种包括4属10种;刺扰伊蚊为优势种群;观察了4个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

    作者:李明;侯咏;梁慧杰;富英群;刘国平;于永军;赵刚;孙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鼠疫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其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方法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鼠种并计算捕获率;用笼捕法捕捉活鼠,取心脏血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在门头沟区捕获小型兽类7种315只,其中啮齿目6种309只,食虫目1种6只,小型兽类捕获率分别为16.60%、4.62%和15.08%;大林姬鼠、北社鼠和黑线姬鼠的捕获率和构成比高,3种鼠合计占捕获总数的95.18%、88.89%和96.84%.鼠疫菌F1抗体血清学检测标本49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门头沟区鼠类血清学检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作者:李龙建;曹殿起;刘英;褚民尉;刘喜房;徐艳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海口地区蚊种分布及病毒鉴定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病毒携带情况,为相关蚊媒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6-11月选择海口市区及4个区不同生境作为蚊虫监测点,利用电动吸蚊器法对不同生境进行蚊虫采集,将捕捉蚊虫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共捕获蚊虫842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68.87%,致倦库蚊占20.21%,中华按蚊占6.64%,骚扰阿蚊占4.28%;分离鉴定出盖塔病毒和版纳病毒各1株.结论 依据海口地区蚊虫的生态学特点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为防制相关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做好有效预防.

    作者:杨庭祥;王君;王晓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铁路站车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目的 检测铁路客运站车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将德国小蠊分别放入用杀虫剂制作的广口药膜瓶中,观察击倒率,计算抗性系数.结果 铁路站车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仲丁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3.96~171.49、10.25~118.18、18.58~135.08、18.14~34.31、4.08~5.11、1.91~2.50、2.13~2.45、1.20~1.65、1.48~3.62.结论 德国小蠊已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控应根据其抗性水平选择适合药物.

    作者:刘小闪;刘起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浙江省磐安县钩端螺旋体病暴发后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暴发后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利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患者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并用显微镜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结果 磐安县2009-2012年共报告5例钩体病例;共检测40份鸭血清,阳性8份,其中56601群钩体抗体6份,56608群2份;共检测439只鼠形动物,分离到14株钩体,均为56601群;共检测鸭肾80份、青蛙肾390份、猪肾244份、牛中段尿160份,未检出阳性.结论 磐安县宿主动物中钩体广泛存在,并可能发生疫源地流行菌株变化,要加强监测.

    作者:李钟梁;姜理平;张孟田;李夏;应开满;林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天津市蓟县鼠类及其病原携带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主要鼠类和媒介蚤的分布、种类、密度及其自然感染鼠疫菌和汉坦病毒(HV)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鼠疫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以笼日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分类鉴定,计算鼠密度和带蚤率;采用问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菌F1抗体,用PCR方法检测鼠疫菌特异性基因fra和pla;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HV抗原(HFRS Ag).结果 2011年4-9月在蓟县共捕鼠269只,鼠密度为1.15%,隶属3科7属8种;检获不等单蚤9匹,染蚤率为3.68%,总蚤指数为0.055;采集鼠血清188份,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集鼠肝脏247份,鼠疫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集鼠肺脏89份,汉坦病毒阳性1份,阳性率为1.12%,经鉴定为汉城型病毒.结论 褐家鼠是蓟县的优势鼠种,鼠密度和蚤指数均低于鼠疫控制标准警戒线,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HFRS的主要宿主为褐家鼠,检出汉城型病毒.

    作者:王伟;董杰;贾艳合;李力;杨东靖;吴彤宇;张文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调查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别.方法 2011年7月从广西凭祥地区采集蜱、啮齿动物和野鸟标本,分别采取煮沸法和Qiagen试剂盒提取蜱、啮齿动物脾脏以及鸟脾脏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基因问隔区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从3份啮齿动物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基因间隔区片段,啮齿动物的感染率为5.66%(3/53).其中一个序列与GenBank中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序列号:HM100125.1,AB091455.1,AB091454.1,AB091453.1)同源性为100%;蜱和鸟标本中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广西凭祥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B.valaisiana基因型感染.

    作者:韩华;万道正;张晓龙;梁中平;郭天宇;褚宸一;赵荣涛;石华;宋宏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凝反应法检测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凝反应法检测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的可行性.方法:以杀鼠灵(warfarin)抗药性区分剂量(10mg/kg)单次灌胃处理结合致死期食毒抗性检测法(LFP)筛选出黄毛鼠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试鼠血浆,通过检测试鼠血浆的凝血酶活度(PCA)建立黄毛鼠凝血反应标准曲线,并分析抗性区分剂量处理后抗性个体与敏感个体PCA的变化差异.结果 建立了黄毛鼠的凝血反应标准曲线:INR(y)=34.984/x+ 0.688 (x=PCA)(R2=0.992);以10 mg/kg为区分剂量单次灌胃处理后,抗药性黄毛鼠个体的PCA虽有所下降,但可在2~3 d内恢复到正常凝血水平的17%左右;敏感个体的PCA可下降到很低,且不能恢复.结论 证实了以血凝反应法检测黄毛鼠对抗凝血剂抗药性的可行性:杀鼠灵10 mg/kg为区分剂量单次灌胃处理4d后,以PCA=16.5(或INR=4.4)作为阈值来区分黄毛鼠抗药性与敏感性个体,是准确、简便的抗药性判定方法.

    作者:隋晶晶;高志祥;姚丹丹;冯志勇;颜世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东省某市特殊场所家蝇抗药性调查及防制策略

    目的 了解广东省垃圾填埋厂、肉联厂等特殊场所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方法 在野外孳生地采集家蝇幼虫,通过点滴法测定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等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实验数据用机值法统计分析.结果 垃圾填埋场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的LD50分别为13.7179、3.5971、5.5982和0.7704μg/虫,肉联厂分别为1.0999、0.7278、8.3314和0.5322μg/虫,抗性系数为58~2525倍,比1996年增高了1~103倍,比1991年增高了2~1383倍,抗性水平均已达高抗以上,垃圾填埋场对氯菊酯、溴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水平都高于肉联厂.结论 广东省特殊场所的家蝇对部分杀虫剂产生了高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性增长很快;垃圾填埋场、肉联厂等特殊场所的家蝇防制应实行综合管理策略,科学用药.

    作者:段金花;蔡松武;阴伟雄;刘文华;吴军;邹钦;林立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京地区畜禽养殖场害鼠季节性动态

    目的 了解北京市畜禽养殖场(猪场、牛场、鸡场)主要害鼠种类和害鼠发生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害鼠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于北京市房山、平谷、顺义区的9个畜禽养殖场,每月以花生米作诱饵,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种类和密度.结果 全年共置21 600夹次,捕获小家鼠和褐家鼠236只;统计显示秋(9-11月)冬(12-2月)两季养殖场害鼠发生较重,期间捕获鼠数分别占总捕获数的54.4%和31.6%,其中10月种群数量高;整个年度小家鼠和褐家鼠数量呈交替变化趋势;全年种群性比小家鼠为1.63,褐家鼠为0.71.结论 秋季(9-11月)是北京地区养殖场害鼠防治关键期之一.

    作者:朱法江;潘卫凤;朱晓静;谷传慧;唐珺;李文昌;王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媒介现状分析

    目的 掌握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媒介现状,为科学控制长爪沙鼠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2000-2011年鼠疫媒介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共检蚤96411匹(24 040组),阳性蚤1657匹(533组),阳性率为1.72%(组阳性率为2.22%).结论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非常活跃,是中国鼠疫动物病流行强度大的疫区之一,蚤类在内蒙古人间鼠疫的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对疫源地进行长期、系统地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李保荣;石杲;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青海省蚤类一新纪录

    目的 了解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捡取其体外寄生蚤,并将其制成玻片标本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785匹,隶属3科8属13种.结论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Wagner,1883)]为青海省蚤类新纪录.

    作者:郑谊;马英;罗军;赵小龙;李海龙;魏有文;王雪;杨晓艳;杨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回避行为的初步研究

    目的 检测广州市农田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发生状况,研究黄毛鼠对毒饵及无毒饵的回避行为,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性检测,采用连续攻毒试验进行回避行为研究.结果 广州市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发生率高达83.33%,黄毛鼠对杀鼠灵毒饵具有明显的回避行为,拒食鼠占试鼠总数的30.00%;对抗性检测后存活鼠进行连续攻毒试验以及无毒饵试验,每次试验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毛鼠对毒饵的拒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无毒饵的回避行为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攻毒次数的增加,黄毛鼠中拒食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试鼠对无毒饵的拒食程度甚至超过首次攻毒试验中对毒饵的拒食;而且黄毛鼠对毒饵的日食量越来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使攻毒结束后改喂无毒饵,黄毛鼠的日食量仍低于第一、二次攻毒时的日食量.结论 广州市黄毛鼠对毒饵甚至无毒饵的回避行为表明其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已产生行为抗性,将是鼠害防控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此研究对灭鼠实践中提高灭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丹丹;冯志勇;隋晶晶;颜世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温处理不同龄期埃及伊蚊对其发育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水体高温处理不同阶段幼虫后对埃及伊蚊成虫体型、体重和性别比例的影响,探究水体高温对埃及伊蚊这些特征产生影响的关键龄期.方法 将不同龄期埃及伊蚊(卵期、1~4龄幼虫)置于36℃水浴中,使埃及伊蚊在水浴锅中度过一个龄期后,移至标准条件下[温度(25±1)℃,湿度(75±5)%]常规饲养,羽化为成虫后记录雌雄蚊数量,60℃烤箱中干燥15 min测量翅长及体重;同时将同批埃及伊蚊(分别按卵、1~4龄幼虫)置于饲养室常规饲养得到标准值.结果 高温作用2~4龄幼虫,其长成的雌蚊翅长明显小于正常值;2龄和4龄幼虫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雌蚊体重下降,而卵期、1龄和3龄体重下降不明显;3龄和4龄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成虫中雌蚊比例升高,雄∶雌分别为0.88和0.95,2龄幼虫则情况相反,雄∶雌=2.43∶1.结论 埃及伊蚊不同阶段受高温作用的影响不同,卵期和1龄幼虫受高温影响较小,2~4龄受高温影响较大,说明2龄雌性埃及伊蚊是发育的关键阶段,而3龄雄性埃及伊蚊是发育的关键阶段.

    作者:喻潇;鲁亮;刘起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徽省烟仓孳生螨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目的 研究安徽省烟仓孳生螨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方法 选取烟仓不同生境(简易库、露天库、外租库和醇化库)的烟叶和地面烟尘样本进行螨类的采集、分离鉴定、计数及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获螨类23种,隶属5科16属.其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排序均为简易库>露天库>外租库>醇化库,简易库中螨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大(J'=0.959),醇化库中螨类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大(D=0.150).露天库和醇化库的群落相似性指数低(Q=0.238),达到极不相似水平.结论 安徽省烟仓孳生螨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其生境条件密切相关,醇化库螨类孳生情况相对较轻.

    作者:赵金红;王少圣;湛孝东;孙恩涛;李朝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说的探讨

    首先从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跃程度入手,分析了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点;接着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角度阐述了鼠疫自然疫源地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疫源地的隐伏状态、鼠疫菌的突变改变了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状态等.提出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干预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使相对独立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稳定控制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长期静息鼠疫自然疫源地→逐步缩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消除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

    作者:张涛;李丽;赵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河北省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对各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对阳性鼠肺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1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513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71/10万,病死率为0.20%.病例分布于全省74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和唐山市;具有明显的春季及冬季流行高峰,3-6月占发病总数的42.50%,10-12月占30.02%;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组发病364例,占病例总数的70.96%;男女之比为2.72∶1;农民发病占78.36%.居民区鼠密度为2.04%,带病毒率为7.41%;野外鼠密度为0.64%,带病毒率为0.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均为褐家鼠;阳性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 河北省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以高发病较集中的9个县(区)为重点,加强HFRS综合防治.

    作者:韩占英;魏亚梅;韩旭;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深圳市家蝇和大头金蝇抗药性监测研究

    目的 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家蝇的抗药性发展状况,探讨大头金蝇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深圳市区家蝇及大头金蝇,挑选实验室饲养1~2代后的雌性成虫,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DDVP和仲丁威6种杀虫剂的LD50(μl/虫).结果 家蝇对溴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DDVP、仲丁威的LD50分别为0.024 819、0.092 076、0.649 075、0.065 610和5.008 337 μg/虫,与1998年的抗性监测结果相比,分别增长8.27、7.25、3.45、0.11和0.54倍;大头金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DDVP和仲丁威的LD50分别为0.271 852、0.318 642、0.174 697、0.657 885、0.086 490和1.743 459 μg/虫.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的抗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抗性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对DDVP与仲丁威的抗性呈现下降趋势;大头金蝇的抗性测定结果与家蝇有差异,需改进实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抗性级别标准.

    作者:刘阳;梁焯南;贾凤龙;张韶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