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小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及营养关系的调查分析

李美菊

关键词:中小学, 女学生, 月经初潮, 营养
摘要:目的为了解和评价中小学女学生青春期发育,月经初潮与营养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自制调查卡片,由被调查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校医发给有代表性的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女学生,按表卡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进行填写,并对月经初潮262名的中学生家长分组进行月平均生活费的调查.结果调查中小学女学生1 807人,月经初潮672人,初潮率为37.19%.家庭人平均月生活费100元以下和200元以上调查分别为103人和159人,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4.04和13.71岁,有显著性差异T值=11.11,P<0.01.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比较分别为13.26和14.3岁,T值=37.27,P<0.01.结论中小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发生率的年龄分布与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也存在一定差距,营养状况与青春期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87~2000年洛阳市居民死亡原因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洛阳市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谱变动情况.方法采用ICD-9死因分类法进行微机统计处理.结果:1987~2000年居民死亡率稳定在5‰左右,死因构成以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六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 2000=148.5820,P<0.01);各年龄段死因不同. 结论慢性病防治是今后疾病控制的重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任务.

    作者:宋现;张武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学系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本文介绍了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探讨了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的准备及教学难点的处理,以为留学生教学和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唐晓红;门伯媛;王学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26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特点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观察,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特点,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526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特点.结果526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以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为多,且合并2种以上心血管并发症者为多,晚期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难以纠正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传教育,重视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及早防治高血压及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对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爱荣;刘荣奎;王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镇流器输出功率与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采取逐一排查方式,在排除电压、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灯本身质量等原因后,将不同品牌(A牌、B牌)30 W镇流器在同一组紫外线灯管测试对照,检测其镇流器输出功率,并测试其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结果A牌组镇流器输出功率均数为22.23 W,B牌组31.98W(P<0.01);A组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平均数X1=70.86 UW/cm2,合格率70.14%,B组X2=108.56 UW/cm2,合格率100%(P<0.01).结论A牌镇流器输出功率不达标为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容忽视.

    作者:金冬;杨映江;揭时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噪声接触与神经行为功能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噪声对神经行为功能改变的效应关系,取得敏感性行为指标.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1994~2003年发表的有关噪声与神经行为关系的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项行为指标得分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行为效应大小均大于0.2.结论噪声接触可引起认知能力、情感及心理运动能力的改变.目标追踪、简单反应时、紧张、数字跨度和疲劳是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王亚东;杨海燕;陈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小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及营养关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和评价中小学女学生青春期发育,月经初潮与营养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自制调查卡片,由被调查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校医发给有代表性的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女学生,按表卡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进行填写,并对月经初潮262名的中学生家长分组进行月平均生活费的调查.结果调查中小学女学生1 807人,月经初潮672人,初潮率为37.19%.家庭人平均月生活费100元以下和200元以上调查分别为103人和159人,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4.04和13.71岁,有显著性差异T值=11.11,P<0.01.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比较分别为13.26和14.3岁,T值=37.27,P<0.01.结论中小学女学生月经初潮发生率的年龄分布与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也存在一定差距,营养状况与青春期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

    作者:李美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分析食物中毒原因,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病人洗胃夜、血液、尿液和食剩药丸用硝酸钴一氨液定性试验进行实验室分析. 结果病人洗胃液、血液、尿液和食剩药丸经检验巴比妥类药物定性阳性,排除其它因素中毒.结论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教育学前班学生不食来历不明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张群力;谭徽;李成华;尹锦标;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白介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术前IL-2、IL-12、IL-6、IL-10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术前接受输血的肾移植受者分为去白细胞组和对照组,用一次性过滤器在输血前制备去白细胞血,两组观测病例分别为22例、18例.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24 h内IL-2、IL-12、IL-6、IL-10的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去白细胞组IL-2、IL-1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白细胞组IL-6、IL-10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IL-2/IL-6、IL-12/IL-10的比值在二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未去白细胞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IL-2、IL-12、IL-6、IL-10的水平变化无影响,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的Th1/Th2失衡可能没有影响.提示白细胞去除不会下调输血对肾移植的有利效应.

    作者:刘竞;文锋;蒋铁斌;陈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血清进行C-反应蛋白、TNF-a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NAFLD组血清C-RP、TN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为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RP、TNF-α等炎症因子上调炎症反应并可加重胰岛素抵抗(IR),因此改善IR或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对脂肪肝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曾亚;肖云武;赵修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妊娠期TTP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临产后终止妊娠首选剖宫产.治疗以血浆置换,输新鲜血浆为主,同时应用皮质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结论TTP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罗雪梅;周昌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莱姆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莱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莱姆病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21例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方剂(白虎汤加减),西医对照组18例单纯使用抗生素,疗程21 d.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症状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西医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莱姆病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煌;郭皖北;刘汉胜;刘庆武;钟录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Daxx高表达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

    目的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EGFP/hDaxx在HeLa细胞中高表达hDaxx,研究hDaxx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EGFP/hDaxx转染HeLa细胞,Western-blotting鉴定GFP-hDaxx融合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GFP-hDaxx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用地塞米松诱导HeLa细胞凋亡,细胞用Giemsa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HeLa细胞凋亡率.结果GFP-hDaxx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地塞米松对照组与pEGFP对照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EGFP/hDaxx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即hDaxx即时高表达降低地塞米松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率.结论Daxx为调控蛋白,GFP-hDaxx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且hDaxx即时高表达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

    作者:刘安元;谭立志;万艳平;吴移谋;刘传爱;余敏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及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1~4年级2 102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概念及预防知识掌握较好,对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较高.广播电视、书报杂志是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部分大学生对某些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对艾滋病人存在恐惧及反感心理.结论应进一步制定适合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李英娥;刘慧;隋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00例药具避孕失败的调查

    药具避孕失败造成人流不但浪费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而且对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很有必要研究寻求人流妇女的目前和过去药具避孕使用情况和主要有哪些原因造成的避孕失败,我们对200例药具避孕失败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杜见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14例儿童麻疹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为分析本地区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对1999年7月~2003年5月114例住院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114例麻疹患儿中107例未预防接种过麻疹疫苗.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年龄4个月~14岁,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居多、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占88.5%,113例有发热,107例有不同程度皮疹,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刘永林;杨玉山;乔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β-HCG联合CA125对孕早期流产的预测

    目的观察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时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癌胚抗原(CA125)的变化规律为预测孕早期流产及预防性治疗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5月~2004年11月就诊的孕4~12周,年龄23~35岁先兆流产的孕妇39例,自开始出现阴道流血就诊时起即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β-HCG及CA125值,每周一次,找出规律.结果绝大多数的先兆流产发生在孕4~8周;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血清β-HCG值第4~7周与正常早孕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7周以后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流产组CA125值在4~9周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9周以后迅速上升,高可达259.40 U/ml,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可以预测流产,对早孕者特别是习惯性流产患者可自孕7周开始动态监测血清β-HCG值,当发现此值低于正常即给予预防性治疗,可望改善预后;习惯性流产患者应于孕4周起即给予预防性保胎治疗;CA125值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米春梅;周昌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期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老年期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年间诊治的1 924例MG,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期MG(≤14岁)、成年期MG(15~59岁)及老年期MG(≥60岁).采用x2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期MG在整个MG中只占5.5%,男性发病者较多见(男:女=1.4:1),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者多见,合并胸腺瘤者多而合并其他自体免疫病者少,以延髓支配肌肉首发而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多见,病死率高,但死于肌无力者少.结论老年期MG与成年期、小儿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及时掌握其特点将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华力明;吕新华;何正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蠕虫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湖南省农村改厕对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效果.方法按不同地理方位及不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类型分别选择6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检测粪大肠菌值、寄生虫虫卵沉降率、人群问卷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改厕村和未改厕村的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寄生虫感染、蔬菜虫卵残留检测及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双瓮、三格和沼气式三种类型处理设施处理的粪液,其粪大肠菌值达标率分别为95.0%、93.5%和91.7%,寄生虫卵沉降率分别为90.0%、90.3%和87.5%,改厕村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比未改厕村低67.0%,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58.3%,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低56.3%.改厕组与对照组的蔬菜样品中,蠕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1.31%和20.51%.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粪便与疾病、改厕与防病等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高于未改厕村.结论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农村改厕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有重大影响,并产生明显效果.

    作者:杨云;李爱斌;文正葵;聂红专;谭开庭;章世清;周诗云;姚正才;鄢有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快速检测卡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957例患儿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386例,阳性率为40.3%.男、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4.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14.4%;2~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6%;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发病率为45.9%;7~14学龄期MP感染率为52.2%.0~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间分布上,全年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发生,秋冬季节MP感染率比春夏季节高.从2002~2004年,MP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MP感染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秋冬季.

    作者:林湛;李登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营口市2004年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调查

    为了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全面了解营口市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防止餐饮具消毒不合格引起疾病的传播.2004年对全市839家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

    作者:苑家富;张媚颖;林春梅;吴稚平;金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