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华;田泽允
精品课程建设应当以优异的教学质量为标准,立足于自身的基础,保持传统的优势,针对时代的需求,建设出自己的特色.本文着重介绍了广州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在长期的实践及近段时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中,通过创建精品课程,努力营造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雷毅雄;陈小薇;王家骥;吕嘉春;陈家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双酚A在深圳市人群血清中污染现况,为双酚A与人类生殖健康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性体检的健康人的血清,100份为双酚A的职业性密切接触者,100份为无任何双酚A职业接触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双酚A的职业密切接触者100%检出,双酚A含量均大于27.16 ug/L大值为41.61 ug/L;非职业接触者51%检出,检出小值为0.58 ug/L,大值为13.54 ug/L.结论职业密切接触者与非职业接触者血清中双酚A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职业密切接触者血清中双酚A检出率高于非职业接触者.
作者:汪莉;何继宝;李风华;刘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性病门诊HIV检测意义重大,其检测阳性率逐年增高,而检测率高低受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与接诊医生的相应指导有关.
作者:丁胜非;王郭清;江洋;刘达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药具避孕失败造成人流不但浪费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而且对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很有必要研究寻求人流妇女的目前和过去药具避孕使用情况和主要有哪些原因造成的避孕失败,我们对200例药具避孕失败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杜见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治疗中57例类赫氏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探讨,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方法观察1990~2002年7 207例肺结核患者中57例发生类赫氏反应病例.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率0.79%,平均年龄32±0.2岁,多于抗结核治疗1~3月内发生,呈病灶暂时性或一过性恶化表现.结论类赫氏反应多发于初治年青患者,发生率低.其转归是良性的,只需坚持原方案治疗并对症处理则很快消失,无须更改治疗方案.
作者:樊晖;杜雨华;李雁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及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1~4年级2 102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概念及预防知识掌握较好,对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较高.广播电视、书报杂志是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部分大学生对某些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对艾滋病人存在恐惧及反感心理.结论应进一步制定适合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李英娥;刘慧;隋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了解口腔中Hp与胃粘膜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半巢式PCR方法(Heminested PCR Assay)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samlne mutase gene、glmM)内部片段,并对82例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进行检测.结果56例确诊Hp感染的患者中胃粘膜半巢式PCR检测全部阳性,22例(39.3%)牙菌斑Hp阳性,34例(60.7%)唾液Hp阳性;26例胃粘膜Hp阴性的患者中3例(11.5%)牙菌斑Hp阳性,3例(11.5%)唾液Hp阳性.结论Hp不仅存在于胃粘膜组织中,也存在于口腔牙周组织,提示口腔中的Hp可能与胃粘膜中的Hp存在着一定的病因学关系.
作者:王缚鲲;张林;冉向阳;冯子坛;陈兴;安黎云;王宪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食物中毒原因,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病人洗胃夜、血液、尿液和食剩药丸用硝酸钴一氨液定性试验进行实验室分析. 结果病人洗胃液、血液、尿液和食剩药丸经检验巴比妥类药物定性阳性,排除其它因素中毒.结论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教育学前班学生不食来历不明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张群力;谭徽;李成华;尹锦标;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7月27日,湘潭市发生一起食用空心菜引起3人严重中毒事件,经医院抢救后治愈.中毒菜样中检出三唑磷,证实这是一起由三唑磷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罗华;肖学成;李新华;江日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心脏基本状况.方法采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结果体检1 602人中,心电图异常217人,占受检人数的13.55%,以ST-T改变居首,其次是传导阻滞、异位搏动,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多.传导阻滞对男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对知识人群大力开展冠心病的预防刻不容缓.
作者:方向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清平、豪贤肉菜市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了解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种类,残留含量,及高残留的原因.方法氢火焰气相色谱法.结果检测随机抽187份样品,阳性样品45份,阳性率29.41%,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31份,占所有样品的16.58%,甲胺磷19份,占阳性标本的61.29%.有6份为混合用药.结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比例较高,与近年来广州市由于食用含有高残留量农药的蔬菜而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相吻合.
作者:凌东辉;钟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莱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莱姆病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21例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方剂(白虎汤加减),西医对照组18例单纯使用抗生素,疗程21 d.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症状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西医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莱姆病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煌;郭皖北;刘汉胜;刘庆武;钟录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4年市售奶粉卫生与营养质量结果在不同产地、不同指标、不同产家的差异.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检测87件样品,总合格率为76.86%,以蛋白质指标不合格为主;不同产地、不同指标、不同产家的样品合格率有差异.结论外省小型厂家的产品合格率较低,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奶粉的监督监测和索证管理工作.
作者:蒋小平;曹菁;易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起不孕的主要因素及宫腹腔镜联合镜检在诊治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为不孕症的377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镜检及相应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190例,主要病因是盆腔黏连93例(48.95%),宫内膜息肉47例(24.74%),输卵管阻塞伴或不伴输卵管积水46例(24.21%);继发性不孕患者187例,主要病因是盆腔黏连154例(82.35%),输卵管阻塞伴或不伴输卵管积水85例(45.45%),多囊卵巢综合征19例(10.16%).宫腹腔镜联合镜检与单纯宫、腹腔镜诊疗不孕症相比,诊断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镜检,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为盆腔黏连、宫内膜息肉和输卵管阻塞伴或不伴输卵管积水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腹腔镜联合镜检实现了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互补,漏检率低,诊疗同步.
作者:宋美玉;周昌菊;马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城区中、小学生家长对营养知识知晓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寻找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珠海市城区7~18岁在校学生的家长1 030人进行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影响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 结论中、小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有待提高,在中、小学校内应大力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张秋平;梁小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教学切片的制作和管理是病理学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何制作和管理好教学切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颜亚晖;周庆;朱文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膜腔外插管注射利凡诺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终止10~16周妊娠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孕10~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终孕的为对照组;加用羊膜腔外插管注利凡诺终孕的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证明羊膜腔外插管注利凡诺配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成功率高,且安全、方便、经济.
作者:彭新年;殷孟群;杨秀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全面了解营口市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防止餐饮具消毒不合格引起疾病的传播.2004年对全市839家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
作者:苑家富;张媚颖;林春梅;吴稚平;金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37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试验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和药物疗效.方法沙眼衣原体(CT)采用英国unipath limited clearview金标法,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试验采用珠海银科培养+药敏检测法.结果37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其中男296例,女82例,年龄6~73岁,沙眼衣原体(CT)阳性45例,解脲支原体(Uu)阳性136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45例,阴性152例.结论CT、Uu、Mh实验检测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罗凯亮;黄海波;王绪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我们回顾总结了2年来使用神经内窥镜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经验,从而来验证其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5名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都使用了神经内窥镜治疗.手术前后进行CT扫描,分别用Graeb评分和VCR率进行比较,并在术后第6个月进行Glasgow结果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脑室内积血都被有效清除,Graeb评分在术后减少67%,而VCR率则下降27%.尽管在脑血管畸形存在的情况下这个手术也是安全的.在所有患者中术后都没有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者脑水肿,6个月后的死亡率是26.7%.66%的患者表现了良好的结果.结论在这一组严重脑室内出血病人中,神经内窥镜治疗不仅有效减少了脑室内积血的数量,降低了脑室的扩张,还显示了很好的安全性,与其他传统治疗相比,在疗效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童仲驰;李志锋;张飞翔;龚岳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