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临床观察

王芳

关键词:护理风险干预, 前列腺增生术, 引流安全, 影响,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引流护理,风险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导管阻塞、移位、扭曲和受压等安全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结果:风险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干预组导管阻塞、移位、扭曲和受压等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相近,P>0.05;干预后风险干预组焦虑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效果确切,可提升引流安全性,减轻患者焦虑心理,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妇产科接诊的80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随即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观察组孕产妇则采取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程、疼痛分级以及妊娠结局等,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和母儿影响.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妊娠结局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良好,产妇可下床行走、自行排尿等,不会对产妇运动神经造成明显影响,且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和围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在围术期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心率、血压水平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参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77.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手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使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降低手术了风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风琴;毛翠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管理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单纯进行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实行产后访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取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4358张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处方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药学干预模式来进行处理,建立合理用药机制.结果:在药学干预措施采取之后,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下降;药物在临床当中的运用慢慢趋于合理化的状态,总体上来说,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处方量明显下降.结论:药学干预模式在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可以推广到其他药物的临床管理当中.

    作者:郜邦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和泛醌联合治疗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治疗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曲美他嗪和泛醌联合治疗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心室功能和心肌酶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2.15±8.10)%、左心室射血分数(47.88±8.50)%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4.20±9.14)mm均比对照组优,且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244.26±18.14)U.L-1、(423.30±19.20)U.L-1比对照蛆优(P<0.05).结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和泛醌联合治疗可改善心室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杨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缩短了恢复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马宏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方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通过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连续治疗7天之后,均服用奥美拉唑,服用剂量为20mg,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在患者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进行胃镜复查、Hp检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7%,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Hp清除率为43%,对照组患者的Hp清除率为2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来说,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饿的方式,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Hp高清除率、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路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115例,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采用青霉素的基础上结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消失、细菌检测阴性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治疗中,运用青霉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鸿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钻孔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护理效果明显,减少了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护理过程中护理方法,根据现有护理方法,提出护理过程中改进建议和对策.方法:选取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制定有差别的医护方案,观察研究患者身体康复状况和心理状态.结果:治疗组中的47名病患,患者合格率为95.73%;对照组47名患者中,合格率仅为80.85%;治疗组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87%,对照组满意度仅76.59%;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为8名,其发病率高达17.02%.结论:治疗组之中的护理效果较为不错.

    作者:邬彩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呼吸功能锻炼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院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深入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利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利用呼吸功能锻炼.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肺功能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高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白细胞总数以及中粒性细胞比例,同时改善肺功能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

    作者:胡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学和生理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针对慢性鼻窦炎术前术后黏膜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功能变化进行简要的探究,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为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提供指导.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术后3月及6月进行糖精试验及鼻黏膜内镜检查,术前及术后6月鼻黏膜光镜检查,分别与同期仅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4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1)糖精实验显示慢性鼻窦炎组术后3月中鼻道粘膜纤毛传送速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月优于术后3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慢性鼻窦炎组术后3月与术后6月鼻腔粘膜(水肿、粘连、肉芽、囊泡)存在显著差异(P<0.05).(3)慢性鼻窦炎光镜检查术前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息肉形成和病理性腺体与术后6月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病理性腺体术后无明显减轻,与贺广湘等[1]研究一致.结论:慢性鼻窦炎鼻腔黏膜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遭到破坏,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既可以保证鼻腔粘膜组织完整,又可以保证鼻部生理功能正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3月鼻腔黏膜仍处于恢复阶段仍应加强随访.

    作者:曹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和办法

    艾滋病是一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对着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造成很多人对艾滋病都是很歧视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安全防控,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技术工作特点,浅谈一下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以期引起全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高度认识,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艾滋病造成的破坏和伤害降到低.

    作者:刘纪红;潘广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疗效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后随访过程中的超声造影和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表现,旨在探讨两种新的成像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疗效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3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中,同时进行了超声造影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了结节及消融灶的内部回声、形态、边界、血流信号、硬度及体积.结果:常规超声表现:消融灶的周围正常甲状腺体组织的血流信号没有异常改变.治疗后不同时期消融灶的体积呈逐渐减小趋势,射频消融术后第1个月3个月、第6个月和12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1.51%、51.16%、84.29%、92.27%,1年后有12例患者的消融区完全消失.造影检查: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表现为无增强,有1例患者消融灶局部发现微灌注,1例患者发现颈部异常淋巴结.SWE检查:1)术后结节不同时期(1、3、6、12个月)杨氏模量值的大值分别为:(71.34±23.90)kpa、(40.89±20.61)kpa、(29.26±10.15)kpa、(23.23±5.13)kpa,平均值分别:(55.59±16.38)kpa、(28.02±14.04)kpa、(20.66±6.52)kpa、(16.14±5.13)kpa.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随访的甲状腺结节杨氏模量值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消融灶的内部的杨氏模量值也存在先增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术后1个月消融灶的杨氏模量值与术前结节的杨氏模量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消融灶硬度逐渐减低,术后1年有1例结节局部硬度增大,该结节的术前杨氏模量值高于结节;术后穿刺活检:1例患者原发灶的组织内及1例患者同侧淋巴结发现有核沟及核内包涵体,考虑乳头状癌复发.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疗效分析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建如;王志涛;刘宁;刘媛;宫石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0.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的73.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瘀热证论治脓毒血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n=12),以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瘀热证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的观察组(n=1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3.3±2.6d)、白细胞恢复时间(4.8±2.1d)、症状缓解时间(5.5±1.7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擎意义(P<0.05).结论: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桂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盐酸利多卡因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在退行性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退行性膝关节炎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A、B两组(n=30).B组实行玻璃酸钠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盐酸利多卡因.综合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症状控制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比B组的7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治疗时间为(12.15±1.59)d、症状控制时间为(8.87±1.34)d,明显比B组的(16.54±1.83)d、(14.31±2.06)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玻璃酸钠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手术效果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 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天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有2例患者分别发生声嘶与呛咳,对照组有3例患者分别发生声嘶与呛咳,组间对比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刀能够有效的控制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提升整体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韩必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视力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探析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联合治疗对患者视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03日至201 7年4月06日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就诊治疗的先后顺序分组纳入,第一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第二组50例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加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在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2个月、术后半年的眼压比较之中,第二组患者眼压改善明显优于第一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联合展开治疗,对患者视力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推广.

    作者:姜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及颈部脓肿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以及颈部脓肿的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手段,旨在提升该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随机选择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及颈部脓肿病患48例,所有研究对象在全麻状况下实施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有27例通过食管镜后取出异物,有7例通过开胸后才取出异物,有11例通过颈侧切开将异物取出;其余3例没有发现异物.结果:这48例病患中,有27例并发脓肿,其中10例食管四周脓肿有炎症,9例颈部脓肿,8例纵隔脓肿;44例病患治愈,有2例救治无效后死亡,1例患者由于血糖偏高转至内分泌科,1例转至胸外科.讨论:治疗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针对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及颈部脓肿的病人实施薄层CT扫描,结果具有非常高的鉴别诊断以及诊断的临床价值.如果确诊颈部脓肿,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徐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