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堂;刘霞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697例,采用人院时第一份血清,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测定其病毒含量,同步监测肝功能.41例患者作肝脏活检,送病理切片及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BsAg、HBeAg与HBVD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561,P值均<0.05,显示HBsAg、HBeAg与HBVDNA为正相关.HBVDNA与肝实质损害指标ALT、AST、PAB、ALB、TBIL、PT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HBV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35,P<0.05,显示HBVDNA与其为负相关.结论HBsAg、HBeAg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以病毒量的多少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降低,肝组织的炎症加重.
作者:张永红;唐晓鹏;田沂;许允;梁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湖南省2004年76起食物中毒的分析,找出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食物中毒的预防对策,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汪文慧;李世忠;廖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农村高危妊娠管理中的相关干预措施,提高高危妊娠管理质量,有效地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MMR).方法对浏阳市1996~2003年的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连续动态观察,逐例进行登记、统计、分析,于2000年开始制定和落实了高危妊娠管理干预措施.结果1996~1999年浏阳市高危妊娠检出率为22.14%,MMR61.05/10万,其中高危妊娠的MMR为174.97/10万,2000~2003年高危妊娠检出率为34.01%,MMR为29.60/10万,其中高危妊娠的MMR为67.10/10万,两个阶段比较高危妊娠检出率呈上升趋势,MMR、高危妊娠MMR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管理质量是降低农村MMR的有效措施,而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常规,开展高危妊娠评分,实行高危妊娠分级分类管理、分级住院分娩,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救治等是提高高危妊娠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书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豆制品是我国家庭的主要副食品,政府食品卫生监督和相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的管理一向比较重视,但由于其加工简单,消费量大,不少无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和家庭作坊也加工该类食品,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伪劣产品经常出现.以往,对该类食品的监督管理重点主要在生产环境和销售流通环节,对产品检测的重点主要针对微生物指标,对有害元素及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关注较少.为了解豆制品中有害元素及食品添加剂含量的状况,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深圳市福田区销售的豆制品有害元素及食品添中剂含量的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梁伟;戴京晶;刘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β-1,3-D-葡聚糖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受试物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β-1,3-D葡聚糖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β-1,3-D葡聚糖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黄海雄;庾蕾;张锦周;杨淋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一起滥用甲胺磷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分析,认为应加强对有机磷农药的监管,农药的使用方法、途径、安全意识教育,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柏峰;黄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核苷酸等遗传性代谢病的早期筛查或诊断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我国遗传性代谢病的临床与科研水平.
作者:王鹢超;周剑锋;吴虹;王华;刘远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湘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的分子亚型的分布,为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湘南地区疑似硬下疳的标本52例,经TPpolAPCR筛选后,阳性者用PCR扩增各标本中TP的arp和tpr基因,酶切tpr基因扩增产物,分析各TP菌株arp基因长度和tp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TPpolAPCR阳性者43例,可用于分型者38例,分为10个亚型,其中14d亚型为16例,其它亚型包括10d(2),12a(2),12g(1),13d(4),14a(3),14b(2),14f(2),15d(5),16d(1).结论湘南地区存在TP的多亚型,以14d亚型为主(占42.1%).
作者:詹利生;曾铁兵;严加林;唐双阳;吴仕艳;吴移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IgM和循环抗原CAg.结果孕妇弓形虫IgG、IgM和CAg阳性率分别为23.66%、13.98%、9.68%,经χ2检验,IgG和IgM差异显著,CAg无显著差异,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极显著;正常分娩与异常妊娠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孕妇产前应追踪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
作者:景立新;杜彩素;韩英;张萍;李雅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9月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K-B琼脂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489份痰标本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6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8株、不动杆菌32株、肺炎克雷伯菌30株,大肠埃希菌17株,其它菌21株;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肟耐药率高,对美罗培南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美罗培南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有效抗生素.
作者:丘世奇;黄桃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997~2003年泰州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肺结核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七年来,泰州市肺结核平均发病率为39.29/10万,全市各地、四季均有发病,菌(+)发病率为7.24/10万,3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68.11%,农民、工人、离退、学生、家务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7.36%,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泰州市肺结核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进一步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华海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就如何搞好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谈了四个方面的体会,即加强护生入门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强化护理专业教学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加强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加强教学效果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始动力.
作者:黄民江;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危险因素,为开展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邹城市城区整群抽取机关单位和居民组,对20岁以上者进行调查,主要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调查高血压有关危险因素等.结果高血压患病率17.25%(562/3258),其中男性21.47%,女性11.41%.该地区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口味偏咸、不经常锻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其父亲患高血压、脑卒中,母亲患脑卒中的较正常人多,居住在闹市区、楼房的较郊区、平房的多,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应根据发现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高血压发病率.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将甘油原液保存菌种方法进行改良,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存实验室各种菌种的方法.方法将一般细菌的菌种纯化后接种于普通肉汤管,4~6h增菌后,加入适量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液,-20℃冰箱保存;链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的菌株纯化后接种于血清肉汤管,在5%~10%CO2中经8~10h增菌后,加入适量保存液,-80℃低温冰箱保存;真菌菌种纯化后直接取菌洗入肉汤,不做培养,加入保存液后,-20℃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实验期内,各菌种保存效果良好,且其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与标准株相符.结论使用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来保存菌种,各菌种保存时间长,方法简便,特别是使链球菌、奈瑟氏菌和弧菌等需特殊保存方法保存的菌株在一般实验室得以保存.
作者:钟志宏;李启星;唐小异;邱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7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流行病学特征及6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作药敏.结果71株不动杆菌检测出高产AmpC酶40株、ESBLs23株、SSBL6株、非AmpC酶和非ESBLs广谱酶2株,61株产酶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余所试各药耐药率均超过80%.结论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治疗产酶株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
作者:龙建国;侯天文;陈兴;王缚鲲;张健;白云;李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是对无基础学生进行细菌学网络教学实验的总结.实验组使用自制<医学细菌学>课件自学,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室教学.教学效果通过比较检验评价.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专业基础课网络教学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课堂讨论和自学方法的训练,才能提高无基础学生的网络教学效果.
作者:杜兆丰;黄平;张灿平;唐元兢;李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丙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呼吸酶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20min,测定心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Ca2+·Mg2+-ATP酶、Ca2+-ATP酶活性及细胞色素、磷脂含量.结果没食子酸丙酯(20和40mg.kg-1,结扎冠状动脉前60minip)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Ca2+·Mg2+-ATP酶、Ca2+-ATP酶活性的抑制(P<0.05),及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C和膜磷脂含量的减少.结论没食子酸丙酯对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呼吸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曾嵘;李元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瑶族社区肠道蠕虫感染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国家教委联合制订的<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结果通过综合防治,基本达到肠道蠕虫感染城区控制在5%以下,农村控制在15%以下.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
作者:何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了解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应用金标法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分析,对1636例宫颈拭子进行CT、UU和MH三种病原体检测.结果(1)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9.08%(803/1636).其中单种病原体检出率为39.06%(639/1636),混合感染率为10.02%(164/1636);衣原体检出率为11.61%(190/1636);支原体检出率为37.47%(613/1636).(2)衣、支原体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9.58%.(3)对支原体耐药率高的是壮观霉素(耐药率>90%),其中人型支原体及解脲+人型混合感染者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率均>80%;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结论(1)UU、CT、MH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依次为UU>CT>MH.(2)支原体的耐药菌株较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作者:吴翠云;薛敏;肖松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中是否存在主动外排系统,以揭示表皮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株和敏感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利血平和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加入CCCP及利血平后表皮葡萄球菌敏感株及多数耐药株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的MIC变化不大,而利血平可以使耐药菌SR79对环丙沙星的MIC减小8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中可能存在针对氟喹诺酮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
作者:刘传爱;何汉江;谭立志;李丽华;周芸;姚艳冰;方会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