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高卫红;杨薇娜;高春荣

关键词:深静脉导管, 留置导管, 结核性胸膜炎
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252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控制抽液速度,第1次直至无胸液抽出为止,以后不定时反复抽液;对照组126例常规胸穿抽液.观察抽液量及胸液消失情况,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2HRZE/4HR方案,常规剂量,并应用强的松.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液(3896±1390)ml(880~6900ml),较对照组(2874±1075)ml(570~4750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65,P<0.01);治疗组胸液消失天数(5.2±1.6)d(1.7~8.9d)较对照组(20.5±11.6)d(6.5~67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47,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小、可耐受的方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PCR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引物选择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溶血素(TDH)上的基因,应用PCR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PCR能检测经选择性增菌液培养的副溶血性弧菌,扩增片段在430bp.结论应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作者:詹铭;陈纯;沈小明;张勇琪;李婷;丁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特异性结核抗体检测(TB-ICT)技术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特异性结核抗体检测(TB-ICT)技术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意义.方法每份血清、脑脊液、胸水标本用TB-ICT检测卡(上海奥普)进行检测,痰液直接涂片,脑脊液,胸水离心涂片进行抗酸染色,镜检.结果TB-ICT技术检测活动性结核阳性率为44.85%显著地高于经典的结核病原学检查法的18.63%(x2=175.49,P<0.01);在检出三种活动性结核病中,以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高,结核性胸水次之,结脑(脑脊液)低.结论TB-ICT技术检测活动性结核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意义.

    作者:欧阳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粘附分子的表达在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变化,探讨粘附分子sICAM-1及sP-Selectm的表达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min(T2)、停机1h(T3)、停机6h(T4)及停机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浓度及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TNF-α、IL-6:与T1相比,在T2、T3、T4、T5均明显升高(P<0.05),sICAM-1、sP-Selectin:在T3、T4、T5均较T1明显升高(P<0.05),cTnI:在T3、T4、T5均较T1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有可能加重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利文;周月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流县三星镇中、小学流感暴发分析

    目的了解流感的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方法深入病家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调查.结果累计发病34例,发病率2.199%(34/1546),分离出甲3型流感病毒4株.结论系甲3型流感流行.

    作者:郭应堂;刘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泰州市1997~200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1997~2003年泰州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肺结核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七年来,泰州市肺结核平均发病率为39.29/10万,全市各地、四季均有发病,菌(+)发病率为7.24/10万,3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68.11%,农民、工人、离退、学生、家务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7.36%,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泰州市肺结核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进一步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华海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4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52例非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65%;研究组的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宫内迟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畸形、早产儿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危害孕妇及围产儿的疾病,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重视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各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春香;冯韵琴;朱丽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县农村中小学保健教师业务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某县农村中小学校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中小学保健教师,内容包括业务学习情况和业务能力两方面,并对业务问题回答结果评分.结果共调查了20所农村中小学校的20名保健教师,其中男7名,女13名.专职保健教师仅1人,其余均为兼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5%(3/20).业务知识评分高为90分,低仅为40分,有7人在60分以下,平均成绩为(61.00±12.10)分,性别、学历和中小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农村中、小学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高.应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定向为经济落后地区培养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

    作者:胡昌军;吴主经;姚芳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组胺球蛋白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组胺球蛋白在哮喘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年来在本门诊治疗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205例分成用药组(123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再次发病间隔时间及一年内发病的次数.结果用药组治疗、预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胺球蛋白能缩短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程、减少发病率.

    作者:陈颖香;郑卡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6名医学院校学生食品卫生法知晓情况的抽样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食品卫生法的知晓情况,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两所医学院校共206名学生进行食品卫生法知识调查.结果两医学院校的学生对食品卫生法的认知程度偏低,且程序方面的条款的了解率比实体方面的了解率要低;不同学历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差异.结论必须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尤其是法律程序方面的教育;同时必须继续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作者:饶永华;赵衡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东梅县1995~2003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95~2003年九年来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5~2003年梅县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和人口资料,按年份、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3年梅县发生食物中毒18宗,发病233人,发病率4.35/10万;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1宗,占总宗数61.11%,均因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并死亡1人,食物中毒宗数以散发(含家庭)为主,集体次之,分别占总数的72.22%和27.78%,散发的家庭式食物中毒占总数的44.44%.集体食物中毒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宗,集体食堂3宗,各占总数的11.11%和16.67%.结论梅县九年来在食物中毒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所控制,但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和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比重有所增加.提示我们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群众的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李志威;黄闽昌;钟惠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目的为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做好疫情监测与预测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在江苏省连续多年开展流脑血清流行病学、健康人群带菌率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的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10.45,带菌率为1.32%,并在扬州和盐城首次发现了新的C群流脑病人.结论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无法预测和易暴发等特点,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马福宝;毕诚;陶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镁检测与分析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窒息.本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方法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同正常对照组均于生后第1d、第7d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镁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d和第7d血清镁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1).治愈组、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显著低于治愈组(P均<0.01),对比第7d与第1d血清镁水平,对照组及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升高(P均>0.05),差异无显著性,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治愈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下降(P>0.05),差异无显著性,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血镁成负相关.

    作者:刘美荣;黄柏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检测7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流行病学特征及6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作药敏.结果71株不动杆菌检测出高产AmpC酶40株、ESBLs23株、SSBL6株、非AmpC酶和非ESBLs广谱酶2株,61株产酶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余所试各药耐药率均超过80%.结论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治疗产酶株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

    作者:龙建国;侯天文;陈兴;王缚鲲;张健;白云;李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乡镇小煤矿132例煤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

    小煤矿的尘肺危害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1、2],本文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本地1990~2003年间乡镇煤矿(包括个体煤矿)发生的煤工尘肺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奇初;刘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饮用水的深度净化与生问题

    由于水体受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有机物的污染,采用常规的沉淀、过滤、消毒法仅能去除20%有机污染物,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饮用水的深度净化处理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制水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一是水的质量不合格问题,二是微量元素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尽快制定、修改、完善有关标准,在制订、修改、完善标准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企业内部自身管理和广泛宣传、正确认识饮水与健康的关系.

    作者:陈锋;戴春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甲肝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9月10日~10月26日在大同市广灵县梁庄乡冯庄村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共发现甲肝病例75例,发病率为35.18%,现已全部治愈.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瑾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毒人员呕吐物敌鼠的快速检测

    目的研究呕吐物等中敌鼠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提取呕吐物中的敌鼠,用三氯化铁反应定量.结果检出限为0.020g/kg,线性范围为:0~2mg/10ml,相关系数r=0.9991,变异系数为4.6%~8.1%,回收率为90%~105%.结论此法准确、快速,同时可适用于现场检测.

    作者:夏文斌;陶赛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南汉族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81名无血缘关系的湖南汉族健康个体作MICA*008/A5.1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出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6.8%.结论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并提供了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频率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黄柏胜;罗奇志;李立新;余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水中痕量苯酚的色谱分析方法探讨

    目的用吸附浓缩法将样品预处理后,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外标及参比外标.结果相关系数可达0.9999以上,pH为30,回收率达85.8%~90%.结论本吸附浓缩法处理样品特别适用山区采样,且便于样品保存,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广泛用于水样分析.

    作者:李祥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张家界市提高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边远贫困山区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策略.方法2003年9月~2004年9月,将张家界市桑植县所有距离县城20km以上的32个乡(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策略,即第一组用自毁型注射器、瓶装疫苗冷链内使用;第二组用自毁型注射器、瓶装疫苗冷链外使用;第三组用Uniject预充式乙肝疫苗冷链外使用.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比较和评价不同策略对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在终期调查时,选择一个GAVI项目县开展对照调查.为了解乙肝疫苗冷链外免疫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血清学调查,并对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边远山区,由于采取了干预措施,不仅提高了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而且首针及时接种率由7.5%提高到68.3%,并高于对照组32.3%的水平,尤其是第三组高达81.3%.对于住院分娩的儿童,不同策略对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不大,但对于在家出生的儿童,不同策略组之间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则存在差异,以第三组高,为68.3%,而同期对照组只有7.3%.血清学调查证明,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有89%以上的儿童产生了达到保护水平(≥10mlU/ml)的抗体,抗体滴度(GMT)在65~89mlU/ml之间,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实行乙肝疫苗的冷链外存放、使用,是在交通不便、住院分娩率低的边远贫困山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尤其是对在家出生儿童而言.而乙肝疫苗在冷链外存放、使用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麒;王贞明;陈长;艾于勤;付祖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