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麒;王贞明;陈长;艾于勤;付祖云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因菌群失调导致的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妇产科侵袭性操作亦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真菌耐药现象已日趋严重.为了了解目前女性生殖道真菌感染与耐药情况,我们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3年妇产科门诊与住院病人送检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鉴定与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美芝;周建党;谭科军;陈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因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外界刺激引起紧张、恐惧促发的心理反应.采取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即可控制该病.做好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黄桂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某地区各类饮用水及水源水致突变性.方法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结果除自来水和本地产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外,部分水源水及井水有不同程度的微核增高,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结论微核试验结果高于正常的水体含有诱变物质,对饮用水的安全性存在隐患,需做好水源的卫生防护工作.
作者:季守莲;宋正蕊;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东区1994~2004年的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11年来大东区食品卫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4年大东区共检测食品7763份,合格样品6675份,合格率为86.0%;蒸馏酒、发酵酒、粮食、植物油的检测合格率维持较高水平;消毒牛乳、乳制品的合格率较低;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检测合格率高于流通领域食品检测合格率.结论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武萍;杨毅;冯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地区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鲁北4市的5县区15个乡镇43个行政村的31124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带绦虫病患病率3.2/万,囊虫病患病率5.1/万,有较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人群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率1.38%,商品猪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率0.38%.结论初步搞清了山东省重点疫区带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该病的各流行环节做了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信息.
作者:缪峰;刘新;傅兆义;万功群;傅斌;赵长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一起滥用甲胺磷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分析,认为应加强对有机磷农药的监管,农药的使用方法、途径、安全意识教育,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柏峰;黄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对精子标本能够长期保存而又能观察精子形态的新途径.方法将处理后的精子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与直接涂片再行巴氏染色比较.结果染色后的精子头、颈、体及尾部结构清晰、完整,厚薄均匀易于做精子形态分析.结论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法与直接涂片的巴氏染色法相比无差异.
作者:朱文兵;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何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当地猕猴桃硒含量,建立猕猴桃中硒测定方法.方法将氢化物发生器与原子吸收仪联用,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回流消化,6mol/L盐酸预还原,用硼氢化钠将四价硒还原为硒化氢,以氩气作载气将硒化氢导入石英管中原子化,用原子吸收仪测定硒含量.结果低检出浓度1ng/L,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85~0.9998之间,精密度RSD%2.0%~4.2%,回收率93.8%~103.5%.结论方法简单、稳定,精密性和准确度均好.
作者:杜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围绕麻醉临床实践,改进麻醉教材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麻醉解剖学教学质量,适应麻醉学科临床应用的需要.
作者:廖琴;欧阳文;童建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的牛奶中单增李斯特菌菌量.方法选择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的基因ListeriolysinO基因为靶目标设计引物,采用煮沸法抽提纯单增李斯特菌株(1/2a)DNA,建立SYBR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定量PCR对李斯特菌可产生特异扩增信号,对其他菌(大肠杆菌)无响应.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521.小检菌量约为100个菌落形成单位/反应体系.在人为污染牛奶检测中,与传统细菌计数方法结果相比,相关系数为0.839.结论实时定量PCR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可用于牛奶样品的检测.
作者:孙晞;吴建中;张宁;欧仕益;唐书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标本皮片植皮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消灭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需行减张缝合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7例,胸壁切口采用减张缝合,试验组63例采用标本皮片植皮法.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38.5%,试验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12.64%.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标本皮片植皮有利于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减张缝合,且植皮方法简单、方便、经济.
作者:谢笃英;陈杏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NSE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89例肺癌病人和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125、NSE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7.4%,53.9%,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且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NSE可以将阳性率提高到89.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NSE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剑英;黄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湖南省2004年76起食物中毒的分析,找出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食物中毒的预防对策,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汪文慧;李世忠;廖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静脉吸毒是我国感染HIV的一条主要途径,约占83%.据衡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6 192人,估计每年新增吸毒人员约300~500人.新增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两年以上的吸毒人员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方式.为掌握全市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收集静脉吸毒与HIV感染相关的行为变化和趋势资料,为制定干预对策及评估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3年5月对在衡阳市某戒毒所的部分静脉吸毒人员进行HI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坤平;刘军;黄颖;唐安丽;李佳;张刚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超声(简称低频)及高频超声(简称高频)对102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低频为55.0%,高频为84.3%.结论高频对急性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其对阑尾炎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充含有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辅助食品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影响.方法从岳阳楼区5个乡选取4~12个月的婴幼儿分成两组,其中配方1组补充了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两组儿童均观察到2岁为止.补充期间,每隔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并进行血红蛋白测量.结果基线调查时,两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补充了12个月后,配方1组儿童血红蛋白的增强使高于配方2组(P<0.0005),儿童贫血率明显下降,两配方组之间贫血率有显著差别;所有儿童至满2岁时,配方1组的血红蛋白增加值大于配方2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6).结论补充微量营养素和大剂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强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降低其贫血率.
作者:蔡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深圳市肺结核病人的现状,总结结核病控制的经验.方法将肺结核病人按年龄性别、不同户籍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54岁年龄组的病人占总病人数的89.36%;男性约为女性的1.93倍;户籍人口中,55岁以上的年龄组占26.32%;患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建筑业工人为多,家务及待业人员次之.结论应加强控制外来人口的肺结核.
作者:王淑文;邓仁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将甘油原液保存菌种方法进行改良,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存实验室各种菌种的方法.方法将一般细菌的菌种纯化后接种于普通肉汤管,4~6h增菌后,加入适量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液,-20℃冰箱保存;链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的菌株纯化后接种于血清肉汤管,在5%~10%CO2中经8~10h增菌后,加入适量保存液,-80℃低温冰箱保存;真菌菌种纯化后直接取菌洗入肉汤,不做培养,加入保存液后,-20℃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实验期内,各菌种保存效果良好,且其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与标准株相符.结论使用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来保存菌种,各菌种保存时间长,方法简便,特别是使链球菌、奈瑟氏菌和弧菌等需特殊保存方法保存的菌株在一般实验室得以保存.
作者:钟志宏;李启星;唐小异;邱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β-1,3-D-葡聚糖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受试物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β-1,3-D葡聚糖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β-1,3-D葡聚糖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黄海雄;庾蕾;张锦周;杨淋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