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起儿科病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牟瑾;张顺祥;张韶华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 院内感染, 儿科病房, 现场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对两起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暴发的院内感染进行确认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追踪,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并行病毒核酸型别鉴定.结果证实这两起暴发均为轮状病毒引起的院内感染,接触性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否经呼吸道传播尚有待证实.季节性的病房环境条件、患儿家属及陪护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良是主要的传播因素.结论除了注重对婴幼儿住院腹泻病人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强化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和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重点.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互联网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产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互联网资源与教育教学的相互结合.本文从教学准备与实践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预防医学>课程教育的实际,介绍一些具体的观点与做法.

    作者:赖延东;吕嘉春;雷毅雄;陈家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的探讨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各指标的判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荔湾区162例SARS调查个案,按照2004广州市SARS个案调查表终诊断判定原则,对判定为疑似非典组、临床诊断组、实验室确诊组和排除组的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各种症状、X线征、患者接触史等变量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史中接触患者(P=0.000)和职业(医院与非医院)因素(P=0.000)、初诊白细胞计数(P= 0.025)、SARS-IgG(P=0.000)因素在不同诊断分类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的包括动物接触史(P=0.532)等因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可作为诊断的主要判别因素.临床表现和动物接触史则未能成为区分不同诊断的指标.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能较好区分不同的诊断.

    作者:何庭辉;张瑞丹;范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南某中专学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中专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以供制定预防对策,对海南某中专学校98级和2003级新生分别进行HBsAg检测,通过各项统计结果显示中专新生入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检测,对易感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刘海雁;杨柳庄;陈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国产GnRH-a(丙氨瑞林)在IVF-ET促超排卵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药物丙氨瑞林(原名为阿拉瑞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超排卵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使用丙氨瑞林长方案降调节与国产尿促性腺激素(HMG)联合促超排卵的IVF-ET周期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6.7%,受精率为83.00%.丙氨瑞林与HMG联合促超排卵在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等方面部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结论丙氨瑞林与HMG联合促超排卵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

    作者:阳翎;陈辉莲;汤倩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核医学教学的体会

    核医学是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核仪器和核药学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核医学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得以快速的提高,为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奠定了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同时给核医学教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精髓,这给核医学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将本人近年来从事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核医学科(湖南长沙410013)

    作者:石光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肾病内科住院病人血尿患者102人,分别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检查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的相关参数.结果对于血尿来源,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敏感性(93.1%)高于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性(83.3%),P<0.05;而相差显微镜检查的特异性(80.0%)高于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特异性(53.3%),P<0.05.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结合使用是血尿来源鉴别的好策略.

    作者: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瓜提取物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目的观察南瓜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S180肉瘤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南瓜提取物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小鼠免疫系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南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够增强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能够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及其比值,增强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南瓜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作用及降低脂质过氧化来实现的.

    作者:潘洪志;邱向红;李辉;金建文;于春林;赵景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3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收集国内34种主要医学期刊2001~2004年10月报道的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总共324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药和生物制品较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其多发于中年人群,发生迅速,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结论多种药物在许多情况下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应提高警惕,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常晓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10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观察分析

    本文对107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多数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前驱感染史,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循环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低下、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显示成熟障碍.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ITP做出早期诊断是ITP治疗的关键,对避免因大出血造成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姣伏;陈新瑞;莫丽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由实践监测所得的Hp(10)估算Hp(3)和Hs(0.07)的探讨

    目的探讨ICRU实用量Hp(d)中的Hp(10)、Hp(3)、Hs(0.07)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个人剂量测量采用北京蓝道尔公司提供的X、γ、β射线胸章剂量计.结果表明Hp(d)中Hp(10)、Hp(3)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结论一般情况下可用Hp(10)导出Hp(3),由Hp(10)导出Hs(0.07)时则要根据不同的工种区别对待.

    作者:谭雄;许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少见异位妊娠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见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5年2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少见异位妊娠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见异位妊娠占同型异位妊娠4.24%,术前误诊率84.21%.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或尸解后证实为少见异位妊娠.结论少见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术前确诊较难,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手术探查明确诊断,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河;姜远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边疆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症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超重和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5~74岁的1019人进行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症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3.9%和6.5%;经济状况较差和较好人群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酗酒和吸烟、休闲锻炼和性别;腰围和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均表现出关联.结论超重和肥胖症患病低龄化;经济状况较差人群应禁烟限酒,经济状况较好人群要加强锻炼.

    作者:刘英;师艾丽;师玉琼;王淑媛;田跃轩;李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静脉营养支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营养(PN)支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查阅2511份住院病历10258人次PN配制记录,详细分析其病种、营养评估、原始配制处方及动态营养监测指标等具体资料.结果 2511例患者PN支持情况按不同病种个体化评估与监测,研究表明各营养素的确定、配比及注意事项都有明显特征性.结论规范化的PN支持,能保证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雷建平;朱胜平;王学锋;姚永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形势与控制对策

    1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disease of parasite infected by foods)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加突出,由此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2001~2004年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其中,以华支睾吸虫感染为严重,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流行区的感染率为2.4%,估计流行区感染者达到1200多万人.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47%,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溪蟹等引起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比较高.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段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安徽省某乡镇的24个行政村所有常住家庭中4~17岁儿童进行入户调查,确诊75名无明确病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1:2的配比,在同一村选择智力正常且无其它缺陷的1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及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儿童MR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母亲文化程度低、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亲妊娠前月经周期异常、母孕期发热、母孕期出血、母孕期患有慢性病、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新生儿发热、惊厥、窒息.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孕期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5个因素进入终方程.结论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及围生期因素与儿童MR的发生相关,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

    作者:朱鹏;陶芳标;王莉娜;苏普玉;许娟;罗莹莹;黄锟;孙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榆林市1997~2001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1997~2001年连续5年榆林市监测点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1年榆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年级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乡村学生视力低下率低于城市学生,高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小学生.结论在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中小学生的防近工作仍然很重要.

    作者:李树仲;刘新亚;延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EPF活性

    目的建立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用于测定早孕因子(EPF).方法筛选可稳定分泌抗EP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制备腹水型单抗(McAb)并分离纯化,用改良碘化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单抗,分析McAb的结合位点,通过抗体配对试验选择合适的捕获和检测McAb,建立双McAb-ELISA检测方法.结果筛选出二株稳定分泌抗EPF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两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双McAb夹心ELISA法测EPF活性灵敏度可达0.01 ug/ml,线性测定范围在0.01~10 ug/ml,2份同批血清标本分别重复8次测定,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7.7%,2份不同批血清分别重复6次测定,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5.8%.建立的双McAb-ELISA法灵敏度90.2%和特异度为92.8%.结论建立的双McAb夹心ELISA法,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稳定性强,而且简便、快速,适用于血清EPF检测,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易传祝;周泉;王家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K和λ轻链)的变化与各期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71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急性肝炎除IgM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均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IgA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gM、IgG、KAP、LA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3、C4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不仅对病毒性肝炎的分期,而且对判断病情、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良营;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宁乡县2004年高中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宁乡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以高中新生为检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乡县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5.04%,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率呈递增的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02,P<0.005);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3.20,P<0.005).HBsAg阳性学生以HBsAg阳性伴抗HBc,抗HBe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加强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熊灵芝;丁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0例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屈光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80例3~13岁内斜视儿童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给予全矫配镜,3~6个月确定内斜视分型.结果内斜视儿童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多为中高度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远视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早期准确屈光检查,及时戴镜矫正屈光不正是内斜视防治的关键.

    作者:熊师;陶利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