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洲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6例采用的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的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止血有效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止血,但是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都较短,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经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活动期给予中药、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中药联合抗风湿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且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治愈28例(33.3%),显效32例(38.1%),有效18例(21.4%),无效6例(7.1%),总有效率为92.9%。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11.9±2.8)d,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0.6±6.4)d。随访6个月,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1.9%。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化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廖富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肿痛安胶囊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所收治的100例牙龈炎及智齿冠周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局部冲洗,对照组患者将碘甘油注入到盲袋,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将盐水冲释肿痛安胶囊后注入到盲袋,每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患者牙龈炎指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治疗5d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龈炎状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牙龈状况改善情况较为显著,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比对照组的88.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治疗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龈炎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典型症状积分、食管外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分别为(2.31±0.59)分、(0.49±0.18)分、(2.26±0.4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治疗不孕不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取的38例不孕不育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以输卵管常规插管通液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用于治疗不孕不育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帮助病患治疗以及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从而提高受孕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魏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金刚藤胶囊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相比,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45例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诱因调查与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冠心病猝死的一般规律。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及淄博市中心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冠心病猝死的45例患者进行研究,在临床方面对猝死患者的猝死诱因、猝死发生季节、时间等进行调查,在病理方面对猝死患者心脏重量、左心室壁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冠脉累及支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心病猝死主要诱因为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猝死多在白天发生,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增加,左室壁厚度增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主要累及前降支,常有多支受累并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冠心病猝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情绪激动等精神心理因素是主要诱因。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和程度与猝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孙瑶;孙琨;袁文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疼痛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例老年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评价其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1d、术后6h、12h、1d的V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4%,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疗效显著,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彭红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股沟疝患者50例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50例次老年腹股沟疝。在局麻下实施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结果:50例均手术顺利,随访1-2年无1例复发。术后切口轻度脂肪液化2例,局部异物感2例,短期疼痛1例,阴囊积液或积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2%。经对症处理后正常出院或门诊随诊。无切口感染、疝复发等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疾病加重。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老年腹股沟疝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及麻醉适应范围更广、简捷易推广、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探讨。
作者:徐继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伟平;薛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探讨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试验,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对治疗组采用运动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多种早期康复疗法,后对两组患者在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的评测。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的评测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治疗组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该种疾病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质量。
作者:侯治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同时合理的采取护理措施,通过后期检测来判断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结果:PE 术后,TBIL、AST、ALT、NH3都有明显的降低,且PT也有着显著的缩短,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结论:PE能够有效的改善肝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但是会伴随出现一些并发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减少机体的损伤。
作者:谢仕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提高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及危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17.02%,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ICU 接受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2.22%,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56%,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月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安全意识行为发生率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采取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安全性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n=35)和联合组(n=35),西药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骨密度T值与西药组相比明显升高,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能提高血骨钙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运用。
作者:刘水滨;肖波;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思维在手术室护理管理重点环节如标本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由手术室10个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的术后标本在迟送、漏送方面各个环节可能引起的原因,根据相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标本的迟送、漏送从原有的18.22%降至7.1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标本的运送率,并极大地提升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的团队精神,护理意识和工作满意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保证了标本的安全和正确的送检。
作者:盛冬梅;付斌;伍宏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