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荣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方法和保健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儿的病因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护理,观察和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之后,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及其家长获得了丰富的健康知识,行为更加规范,护理满意度得到大程度提升。结论:在了解小儿营养不良患儿的病因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方法指导,可以丰富患儿及其家属有关小儿营养不良及其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规范家长行为,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产科剖宫产术多以椎管内麻醉为主,由于全身麻醉药物对胎儿呼吸的影响以及产妇术中可能引起误吸,全麻在产科剖腹产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瑞芬太尼为新型短效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代谢快,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作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产科的全麻中应用甚少。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因不适宜应用椎管内麻醉而行全麻的产妇60例,应用瑞芬太尼辅助产科全麻,观察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锋;卢雅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的药事管理工作之中合理应用用药质询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临床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170份用药处方,对比患者在实施前、后应用的效果。结果:经合理用药质询的实施之后,不合理用药的应用率显著比实施之前低。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存在着P<0.05的明显差异。结论:针对临床患者在临床的药事管理工作之中合理应用用药质询,能够显著降低用药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提升了药学服务的总质量,可在临床药事的管理工作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海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妊高症发病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究,为今后提升该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发生所收治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这些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分别为3.33%(1/30)、6.67%(2/30),对照组则为13.33%(4/30)、16.67%(5/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评分为3.4±0.2(kg)、9.6±0.4,对照组则是2.8±0.2(kg)、8.4±0.2,同样是前者要优于后者。此外,上述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妊高症患者受基因遗传、胎盘或滋养叶等细胞缺血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妊高症,此时除了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外,优质护理地实施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提升孕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潘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的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概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19±2.33)分、(28.81±2.45)分,P值小于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效果较佳,能够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不良心理,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杨洪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对所有患者采用PFNA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23±20.12)ml,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12.71)min,平均下地时间为(8.53±1.68)d。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56±1.12)周。依照Sand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其中28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差,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季建安;谷彩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156例,分析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妊娠包块大小、血β-HCG 值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92.9%。结论:宫外孕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保守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预见护理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后者采用预见护理,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预见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况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金桃玲;冯百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咯血常见,CT表现多样性,以单发或多发团块影为主。其中,仅15例初步诊断考虑为肺曲霉菌病,16例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17例经手术治疗,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27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取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姜秋芳;刘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时间。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的29例,死亡人数为1例,抢救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抢救成功的23例,死亡人数为7例,抢救成功率为76.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长度分别为(49.6±10.5)min、(75.8±12.6)min,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时间。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实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给予其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健康教育普及度与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中实行加味黄芪建中汤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我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4例,参照组患者治疗中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加味黄芪建中汤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复发率2.27%、总有效率95.45%显著优于参照组复发率22.72%、总有效率7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加味黄芪建中汤疗法应用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杜峰;芦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为糖尿病且既往有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是选取同期的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后采取相应降糖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空腹血糖、HbA1C 以及相关糖尿病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空腹血糖水平和 HbA1C 水平均低于观察组。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以及DKT得分上均显著落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数量与乙肝并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患者自身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以及血糖控制相关知识,在临床的宣传教育上可以侧重相关的不足,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周曙芳;刘薇薇;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择未实施细节护理期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和实施细节护理期间(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两组患者,每组各102例,其中未实施细节护理为对照组,实施细节护理期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秋梅;罗润娥;谢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优质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满意度。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前后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SDS、SAS 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改善(降低),但研究组SDS、SAS、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对维持护患关系良好性及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原发疾病的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与增加费用开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同时,如何对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管理,将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后果控制在低范围,是控制耐药菌感染的首要任务。
作者:李兰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生育政策调整后,基层医院产科所采用的分娩方式变化进行了对比。方法:收集我院产科不同阶段的460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在2014年1月至9月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的病历和在2016年1月至9月实施政策后的病历各2300例,对不同时期产妇的分娩方式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实施“二孩政策”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的比例则有所上升。结论:将两组数据相比,2016年生育政策实施后采用阴道分娩的比例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升高,同时孕期合并症和瘢痕子宫的产妇增多,提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产妇结构和生育方式已产生影响,产科工作难度增加,医院产科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助产形势的变化。
作者:王治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观察主要细菌的耐药性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同时总结预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8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0株,比例54.55%,占据比重较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0.00%、14.55%与10.91%。革兰阳性菌40株,比例36.36%,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分别占据17株(比例15.45%)与14株(比例12.73%)。结论: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菌株培养可知,革兰阴性菌中占据比重较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占据比重较大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还包括部分真菌。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的感染细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或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