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高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潘立

关键词:妊高症, 发病因素,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妊高症发病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究,为今后提升该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发生所收治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这些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分别为3.33%(1/30)、6.67%(2/30),对照组则为13.33%(4/30)、16.67%(5/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评分为3.4±0.2(kg)、9.6±0.4,对照组则是2.8±0.2(kg)、8.4±0.2,同样是前者要优于后者。此外,上述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妊高症患者受基因遗传、胎盘或滋养叶等细胞缺血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妊高症,此时除了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外,优质护理地实施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提升孕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治愈28例(33.3%),显效32例(38.1%),有效18例(21.4%),无效6例(7.1%),总有效率为92.9%。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11.9±2.8)d,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0.6±6.4)d。随访6个月,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1.9%。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化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廖富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探讨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肾内科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强心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72例,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心衰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6.7%,观察组有效率97.2%。结论硝普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卢芳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呼吸内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回顾式分析的结果来看,老年呼吸内科病例感染的风险是比较大的,120例中有27例感染,总感染率为22.5%。其中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感染为常见。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知,感染现象的出现和老年病例住院不及时、病情严重,以及抗生素药物使用过多等原因相关。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治疗时需结合患者自身特点,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从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接收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 RVO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s/IVT)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许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5例,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65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一年内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其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共31例作为本文研究主体,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白蛋白、血糖、血肌酐以及BUN 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心衰、胸腹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贫血等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变,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透析后,患者出现了发热、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患者生存率为100%,并未出现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的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资料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6例病人均分为2组,一组应用缬沙坦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疗效较好,而且改善各项指标明显不,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普通照护模式,观察组行关爱照护模式,分别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1月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症状自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护理干预1周后和出院后1个月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1周以及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干预1周后,对照组SAS评分没有显著变化,出院后1个月也没有显著变化。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护理干预1周后,SAS评分显著降低,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也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1周和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1周后,SCL-90分项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以及其他评分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再出院后1个月,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SCL-90各子项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行关爱照顾模式1周后患者SCL-90各子项中除敌对外,各子项均有显著差异,且出院1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敌对项外,观察组其余项目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关爱照护模式理念先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邹景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伊肤泉微针联合射频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效果分析安全性讨论

    目的:研究微针联合射频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面部敏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面部敏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疗程接受微针联合射频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的敏感程度的改善状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有效率达到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治疗上,对患者实施微针联合射频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面部敏感症状,重建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受外界刺激后的敏感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的理想效果,同时应用微针联合射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仕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研究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价值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明确各项医疗信息,提升药房的工作效率;实时更新药品信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转变药品管理方式,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并一些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推动中药房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姚飞;龙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者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改善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不仅可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刘慧;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结核患者的预防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并将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护理。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患者护理后住院平均时间(11.23±1.15)天、服药依从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住院平均时间(14.23±2.54)天、服药依从率75.00%(P<0.05)。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采用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平均时间,提高服药依从率。

    作者:丛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1例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咯血常见,CT表现多样性,以单发或多发团块影为主。其中,仅15例初步诊断考虑为肺曲霉菌病,16例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17例经手术治疗,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27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取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姜秋芳;刘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更精,更准的要求。本文从临床开具申请单到标本的采集再到标本的处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阐述,完善检验程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梅尼埃病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诊治的BPPV患者88例,全部患者都符合BPPV的诊断标准。其中有50例患者符合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这些患者都采用变位试验进行诊断,采用管石复位法进行治疗。然后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体位诱发实验可以知道,后半规管BPPV有37例(74.00%),水平半规管BPPV有13例(26.00%),后半规管BPPV明显多于水平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和后半规管BPPV一次复位的成功率都低,需经多次复位才能成功,并且该病的复发率较高;50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自发性眼震(22.00%),有30例发生半规管轻瘫(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分析可以发现,梅尼埃病并发BPPV疾病的特点为:①女性患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患者的比例。②BPPV大多都并发于梅尼埃病之后。③该病持续时间较长。④半规管轻瘫比较多见。⑤梅尼埃病并发BPPV中大部分类型是后半规管BPPV。⑥BPPV治疗比较困难,一次复位的成功率低,需经多次复位才能成功,并且该病的复发率较高。

    作者:葛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管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进行不同护理管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疼痛评分、阿片类止痛药使用率、护理满意度为(2.04±0.51)分、6.67%、96.67%,对照组分别为(5.29±1.27)分、26.67%、80%;观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面护理管理较常规护理管理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唐冬梅;刘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