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邹景桃

关键词:关爱照护模式, 心肌梗塞, 心理状况
摘要:目的:探究关爱照护模式对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普通照护模式,观察组行关爱照护模式,分别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1月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症状自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护理干预1周后和出院后1个月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1周以及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干预1周后,对照组SAS评分没有显著变化,出院后1个月也没有显著变化。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护理干预1周后,SAS评分显著降低,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也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1周和出院后1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1周后,SCL-90分项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以及其他评分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再出院后1个月,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SCL-90各子项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行关爱照顾模式1周后患者SCL-90各子项中除敌对外,各子项均有显著差异,且出院1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敌对项外,观察组其余项目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关爱照护模式理念先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者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改善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不仅可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刘慧;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社区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方面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滴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理气活血滴丸,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绞痛、中医症候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理气活血滴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有改善中医症候、心电图缺血表现的作用,且未发生毒、副作用。

    作者:王朝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1例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咯血常见,CT表现多样性,以单发或多发团块影为主。其中,仅15例初步诊断考虑为肺曲霉菌病,16例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17例经手术治疗,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27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取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姜秋芳;刘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20.53±9.34和80.45±7.580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6±11.23和96.52±7.40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3分,高于对照组的7.2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和卫生儿不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婴儿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与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结石直径6~10mm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结石直径10~20m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7例236侧。采用FURS97例(104侧)作为FURS组,采用PCNL120例(132侧)作为PCNL组。比较2组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FURS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8例(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CNL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9例(7.5%),术中、术后明显出血3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无效,行患侧肾切除1例。FURS组手术时间长于PCNL 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PCNL 组,住院天数短于PCNL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2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结石直径6~10mm行ESWL 失败及结石直径10~20m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碎石与PCNL 疗效相近,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FURS取石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罗宣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之经验

    目的:对历代医家论述和病例分析,浅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通过复习名家医案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效果。结果:胃不和型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脾胃不和型失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张妍;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过程健康和反馈改进等环节控制,以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质量结果。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均显著上升,对比实施前的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的不良情绪缓解情况和护理效果明显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粪便中检出一株卡普士得沙门氏菌的报告

    沙门氏菌是属于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上千种菌株(其血清型超过2000个),其中与人体有关的主要为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其中如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能直接引起人类疾病,其余则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体食物中毒,因此沙门氏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冉瑞芳;吴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胎儿窘迫的临床观察及干预措施探究

    目的: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观察以及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发现的胎儿窘迫中选取130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其分娩结局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经统计,本组胎儿剖宫产、助产分娩和阴道分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42%、20.00%和65.38,无死亡。②经分析,脐带因素、产妇因素和胎盘因素在胎儿窘迫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0.77%、19.23%和30.00%。结论: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时给予心理干预、胎心和胎动监测等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产妇和胎儿的状态,促进安全分娩或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罗曾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盆腹腔手术史对妇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盆腹腔手术史对妇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其中40例行盆腔手术者视为观察组;43例无盆腔手术者视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为80%,高于常规组的13.9%,(P<0.05),且既往盆腹腔手术的次数、类型以及原因均对盆腹腔粘连具有较高的影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行盆腹腔手术者可再次实施该手术,但术中需要防止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

    作者:袁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高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妊高症发病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究,为今后提升该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发生所收治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这些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分别为3.33%(1/30)、6.67%(2/30),对照组则为13.33%(4/30)、16.67%(5/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评分为3.4±0.2(kg)、9.6±0.4,对照组则是2.8±0.2(kg)、8.4±0.2,同样是前者要优于后者。此外,上述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妊高症患者受基因遗传、胎盘或滋养叶等细胞缺血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妊高症,此时除了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外,优质护理地实施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提升孕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潘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诊治研究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在临床使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头孢他啶不良反应患者,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可知,其中56%的患者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24%的患者累及器官为皮肤黏膜,14%的患者累及器官为神经系统,6%的患者累及器官为心血管系统。结论: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和用药剂量过大、年龄以及肾功能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对其进行注射时需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并选取相应的注射速度,当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时应及时解决。

    作者:郑亚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性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2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损伤经控制性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且避免更多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6例肝脏寄生虫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结合相关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机制要求确定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系数逐渐恢复正常,Hb、WBC、N、EOS等系数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后的患者肝功能出现缓解趋势,其中ALT、AST、ALP、GGT系数趋于正常,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肝脏寄生虫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以生食泥鳅为主,感染几率比较大,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变化,及时进行治疗,缓解临床不良反应。

    作者:薛卫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目的:详细探究患者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及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臭氧消融术+硬膜外前间隙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行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8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氧过敏,过敏症状胸闷,气促,心悸,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经上氧,地塞米松10 mg缓慢静推后,症状好转。结论:在对患者行疼痛科微创介入术过程中,要求医生能够准确掌握疼痛科各类微创介入术适应证,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疼痛科患者经微创介入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资料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6例病人均分为2组,一组应用缬沙坦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疗效较好,而且改善各项指标明显不,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麻醉处理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在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血尿素较为常见,与此同时高尿酸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存在相关性,独立性相对较强,通常情况下,血尿酸来源体内核酸代谢,属于可溶性抗氧化剂,一旦血尿酸水平呈现上升状态,会对血小板聚集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血栓发生率。为此,本问对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现对心脑血管疾病做一综述。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