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处理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效果观察

李亮

关键词:颅脑外伤, 颅内高压, 麻醉, 急诊手术
摘要: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应用现状及效果。方法:以近三年内我社区服务中心的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按是否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规律应用组和未规律应用组,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与应用效果。结果:38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仅为61.92%。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为87.87%,明显高于未规律应用组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指征二级预防有效控制率的66.6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X2=24.071,P<0.05)。结论: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规律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控制其高危因素指征,但由于社区心血管患者规律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仍然较低,因此,他汀类药物在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张天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本次主要对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对所有患者采用PFNA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23±20.12)ml,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12.71)min,平均下地时间为(8.53±1.68)d。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56±1.12)周。依照Sand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其中28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差,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季建安;谷彩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诱因调查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45例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诱因调查与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冠心病猝死的一般规律。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及淄博市中心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冠心病猝死的45例患者进行研究,在临床方面对猝死患者的猝死诱因、猝死发生季节、时间等进行调查,在病理方面对猝死患者心脏重量、左心室壁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冠脉累及支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心病猝死主要诱因为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猝死多在白天发生,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增加,左室壁厚度增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主要累及前降支,常有多支受累并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冠心病猝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情绪激动等精神心理因素是主要诱因。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和程度与猝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孙瑶;孙琨;袁文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省人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 IBDS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当日引流量、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当日引流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6.76%)高于对照组(73.45%).PH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58%)低于对照组(38.42%)。PH 组结石残留率(8.46%)低于IH 组(12.48%)(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IBDS 可明显改善患者胆汁淤积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结石残留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常元;刘振华;冯新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服用甲巯咪唑导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情绪稳定,发生2次低血糖之后逐渐消失,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教育患者怎样判断低血糖反应,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发生后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以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作者:付晓杰;邓燕青;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平片修补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万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8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康复训练知识认知度、膝关节屈曲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可推广运用。

    作者:汪慕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提高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及危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17.02%,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麻醉处理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提高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准确率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常规导师带教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急诊科N0护士24名作为PDCA组。观察两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医生对N0护士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组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带带教组(P<0.05);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组(P<0.05)。造成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为站位不准确,流程混淆。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急诊科N0护士定位抢救执行准确率,提高医生对N0护士配合满意度,确保抢救工作准确及时完成。

    作者:肖乾;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讨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有73例合并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为56.15%,经比较,心功能Ⅰ~Ⅱ级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优于Ⅲ~Ⅳ级,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及时终止分娩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安全分娩。

    作者:董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7月诊治的80例小儿感冒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是92.5%,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减轻、肺部音、体温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较小,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者脱失原因调查

    目的:了解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戒毒维持治疗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89例脱失戒毒维持治疗进行电话和家属随访调查。结果: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门诊脱失率61.49%,在参加戒毒维持治疗期间因偷吸毒品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而脱失率8.30%;因偷、抢、骗及其他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羁押而脱失率40.83%;因生病、怀孕、脱失率29.76%;自认为已戒断而脱失率13.49%;死亡4.15%;脱失原因不明0.69%;因外出务工、做生意而脱失率2.76%。脱失人员治疗期间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19.72%。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3],不安全的注射吸毒行为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8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文先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护理效果影响观察

    目的:总结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盆腔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总计8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8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提高人流术后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流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变化及身体变化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流术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车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81.36±10.05)min、(416.73±31.04)mL、(182.52±16.43)mL,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伤口脂肪液化、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患者(6.00%)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佳。

    作者:张诗意;扶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粪便中检出一株卡普士得沙门氏菌的报告

    沙门氏菌是属于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上千种菌株(其血清型超过2000个),其中与人体有关的主要为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其中如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能直接引起人类疾病,其余则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体食物中毒,因此沙门氏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冉瑞芳;吴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