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服用甲巯咪唑导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付晓杰;邓燕青;王佳

关键词:甲巯咪唑,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低血糖, 护理
摘要:报告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情绪稳定,发生2次低血糖之后逐渐消失,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教育患者怎样判断低血糖反应,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发生后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以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9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化三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OMAC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本组39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BALP、BGP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RACP-5b、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462例患儿家属心理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旨在缓解护患、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某三甲儿童医院患儿家属作为调查对象,自制问卷,共回收462份问卷。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方面的心理需求高,主要体现在了解患儿病情、对医护技术水平上。其他对费用、环境、态度等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积极、及时主动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正渝;杜秋华;聂晓娅;张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兴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技术在老年丘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患者丘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180例老年丘脑出血的患者(≥60岁),发病后6-24小时经保守治疗后开颅手术。随机分为2组。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患者为实验组,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6个月后有效率(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定义)。结果:对照麻醉时间较长(3.41±0.54 h vs.1.14±0.31 h,P<0.01),和血液损失更多(273±89 ml vs.93±34 ml,P<0.01)。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无显著差异(79.37±14.31% vs.80.19±20.05%,P>0.05)。实验者在手术后并发症中与对照组相比,气管切开(P<0.01)、肺感染(P<0.01)、低蛋白血症(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消化道溃疡与癫痫。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ADL I-III)锁孔组更好(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治疗老年丘脑出血,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许明涛;许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方法:将2015年1月后我院手术室的复用医疗器械送入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对比清洗前后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评分和包装评分。同时将2015年1月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5年1月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送入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复用医疗器械的包装评分和清洗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清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P<0.05)。结论:将复用医疗器械送入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可有效改善复用医疗器械应用价值,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ICU 接受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2.22%,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56%,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月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自我防范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6月回收处理1250件的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12月回收的1260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行自我防护措施教育。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职业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两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6%,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认真做好应对工作环境的具体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小消毒供应室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营造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者:周飞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外伤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两组脑外伤患者均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后,观察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采用格拉斯哥(GC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9.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杨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妇幼卫生信息在妇幼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规范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掌握妇幼保健院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选取40份妇幼卫生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再对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以及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40份妇幼卫生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在采取一系列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优化措施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孕产妇检出率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妇幼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在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信息登记、统计管理,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妇幼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现阶段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

    无菌物品从灭菌程序结束到病人使用,维持无菌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菌物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1],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减少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保证。本文重点介绍落实对无菌物品有效性确认,包括过程监测结果和接受进入无菌物品发放区的确认无菌物品有效性的方法,阐述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原则、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储存以及无菌物品的发放准备和核对。

    作者:陈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隐裂性牙髓炎根管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隐裂性牙髓炎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随即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展开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均使用CEREC3进行全冠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填充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能够显著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88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红林;侯海林;刘建平;金泉;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研究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价值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明确各项医疗信息,提升药房的工作效率;实时更新药品信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转变药品管理方式,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并一些提升中药房信息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推动中药房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姚飞;龙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组间比较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8%),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较好,不仅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手术疤痕小,美观,神经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建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工作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工作之,对照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的总时间、平均的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需要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以此为患者的抢救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梁素云;谭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81.36±10.05)min、(416.73±31.04)mL、(182.52±16.43)mL,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伤口脂肪液化、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患者(6.00%)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佳。

    作者:张诗意;扶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软组织缺损坏死的护理体会

    软组织缺损坏死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治疗方法需频繁换药,不仅工作量大,疗程长,且易出现创面感染、骨髓炎、MODS 等并发症。近年来我院引进德国 Ulm 大学创伤外科 Fleischman 博士首创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 VSD)[1]治疗软组织缺损坏死,取得满意效果。它是一项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对创伤后的问题创面,经久不愈的慢性感染创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共同治疗。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观察两组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可以在应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6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高压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8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77.82±12.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53±10.28)分,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黄忠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