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现阶段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

陈涛

关键词:无菌物品, 有效性确认, 储存, 发放
摘要:无菌物品从灭菌程序结束到病人使用,维持无菌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菌物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1],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减少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保证。本文重点介绍落实对无菌物品有效性确认,包括过程监测结果和接受进入无菌物品发放区的确认无菌物品有效性的方法,阐述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原则、消毒供应中心及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储存以及无菌物品的发放准备和核对。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6例采用的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的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止血有效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止血,但是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都较短,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20.53±9.34和80.45±7.580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6±11.23和96.52±7.40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3分,高于对照组的7.2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和卫生儿不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婴儿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外伤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两组脑外伤患者均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后,观察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采用格拉斯哥(GC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9.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杨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呼吸内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回顾式分析的结果来看,老年呼吸内科病例感染的风险是比较大的,120例中有27例感染,总感染率为22.5%。其中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感染为常见。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知,感染现象的出现和老年病例住院不及时、病情严重,以及抗生素药物使用过多等原因相关。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治疗时需结合患者自身特点,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从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者脱失原因调查

    目的:了解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戒毒维持治疗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89例脱失戒毒维持治疗进行电话和家属随访调查。结果:中卫市戒毒维持治疗门诊脱失率61.49%,在参加戒毒维持治疗期间因偷吸毒品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而脱失率8.30%;因偷、抢、骗及其他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羁押而脱失率40.83%;因生病、怀孕、脱失率29.76%;自认为已戒断而脱失率13.49%;死亡4.15%;脱失原因不明0.69%;因外出务工、做生意而脱失率2.76%。脱失人员治疗期间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19.72%。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3],不安全的注射吸毒行为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封堵成功,平均手术时长为(40.5±15.5)min,住院时长为(4.8±1.3),术后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显示,15例(100%)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操作简易,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颖;舒刚;王瑞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入院护理评估表的改进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入院护理评估表的改进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22名,由护士随机选择本专科新入院患者,共400例,并分别应用改进入院护理评估表与传统入院护理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护士评价改进表的情况了解。结果:认为改进评估表内容实用的护士共19名,占86.4%;认为改进表可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利于判断患者护理问题的护士共17名,占77.3%;认为改进表方便掌握患者病情的护士共16名,占72.7%;认为改进表较传统表时间增多的护士共20名,占90.1%。结论:护理评估表是确保整体护理顺利实施和保障护理程序有效应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促使护理质量大程度提高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其充分重视,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连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益血生胶囊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肝肾阴虚型缺铁性贫血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益血生胶囊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肝肾阴虚型IDA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6月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血生胶囊。分别于治疗3个月及停止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血生胶囊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肝肾阴虚型缺铁性贫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莎;陈秀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1例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咯血常见,CT表现多样性,以单发或多发团块影为主。其中,仅15例初步诊断考虑为肺曲霉菌病,16例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17例经手术治疗,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27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取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姜秋芳;刘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方法:医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0例,并且这些患者都伴随有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7.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进行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呕吐的概率,还可以疏导患者的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8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康复训练知识认知度、膝关节屈曲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可推广运用。

    作者:汪慕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定期妇科体检的必要性

    随着当代社会工作竟争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也容易侵袭人体健康。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殊不知身体可能已经潜伏着某些早期病理改变,很多妇科疾病在前期并无明显症状,而其潜在危险却是难以准确预料的,一旦突发,所带来的身体危害都是难以估计的。

    作者:杨林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意义评价

    目的:评价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安全意识行为发生率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服用甲巯咪唑导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情绪稳定,发生2次低血糖之后逐渐消失,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教育患者怎样判断低血糖反应,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发生后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以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作者:付晓杰;邓燕青;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7例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平均面积和子宫肌瘤平均面积明显少于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97例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恶心的症状,4例患者出现阴道干燥的症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消失,优势明显。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自身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CEA、NSE、CYFRA21-1、CAl25在不同类型肺癌中水平的比较及治疗的评价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肺癌标志物的分析,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采用一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66±19岁,其中男43例,女31例,腺癌29例,鳞癌22例,小细胞肺癌23例;对照组为肺部CT未见异常的健康人群。结果:CEA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58.6%;NSE 在小细胞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3.9%;CYFRA21-1在鳞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7%;CA125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4%。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腺癌组CEA、CYFRA21-1、CA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鳞癌组仅CYFRA21-1显著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组仅NSE 高于对照组;与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中的CEA、CA125均低于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腺癌组NSE均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四周期后肿瘤大小、CEA、CYFRA21-1、CA125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婷华;陈超;凌鑫;李燕;宁志强;陆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定

    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2016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和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加速患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德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三级管理要点

    目的: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原发疾病的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与增加费用开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同时,如何对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管理,将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后果控制在低范围,是控制耐药菌感染的首要任务。

    作者:李兰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